由《雨巷》解读看语文课堂的人文回归 摘要:由“入梦”到“出梦”,1927年,22岁的戴望舒在《雨巷》中叹息,但又不绝期待。“丁香姑娘”与阴冷潮湿的“雨巷”,是他梦境与现实的对应,也是他在梦境与现实之中进行的一场角逐。“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其实是22岁的年轻戴望舒在认清生命和现实的本质之后的对现实的一种回归。戴望舒站在现代诗歌的门槛上,毅然将脚步迈进了现代诗歌的大门。他受法国后期象征主义的启迪,结合着现代汉语的特点,创造出一种既符合现代汉语特点,能满足中国人审美需求,又能体现...
2023-10-07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