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个性化解读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
泸县二中 刘敏
古希腊哲人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对语文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让中学生不再是“人云亦云”的学舌者,而是初具自我解读文本思维能力的个性者,尤为重要。
让学生学会个性化解读,首先教师就要有个性化解读意识,并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不断将这种思维渗透进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将教学过程中对该文本的一些个性化解读罗列如下——
一、文本地位
《林黛玉进贾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该单元是小说单元,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着重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而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篇小说,《林黛玉进贾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讲,无论是掌握小说这一文体,还是鉴赏经典名著,读懂、读透、读精这篇文章,都十分重要。
二、人物形象的个性化解读
在执教过程中,我发现《林黛玉进贾府》中有许多细节值得好好把玩与品味。这些细节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也非常饱满、立体。这里,我以王夫人为例,解读她在文中的一些形象特点。
在黛玉初进贾府之时,作者对王夫人的描写并不太多,然而,就在这为数不多的描写中,我们能发现王夫人深藏不露的一面。
(一)王夫人——低调外表下的权威
当凤姐忙上忙下对黛玉的到来表示欢迎,在贾府一干人尤其是贾母面前做足了“管家”的派头与周到时,王夫人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月钱放过了不曾”。要知道,在这个场合,无论是真情还是假意,亲人间互相安慰本是十分温馨的,为什么王夫人会问这样一句完全不符合这个场合的话?
“月钱”这个东西在《红楼梦》中的地位非同寻常,可以说是作者早早就埋下的伏笔,同时这也是贯穿着贾府由盛到衰的一条“草蛇灰线”。在这个场合,王夫人问“月钱”,有何深意呢?
且看在这之前,凤姐忙着哭、忙着笑、忙着拉着黛玉的手、忙着问着一连串的话,这些细节无不体现着凤姐的精明能干、虑事周到,她是真的将这偌大的贾府管理得挑不出一点错来,从贾母的反应就能看出她有多得贾母欢心。但是,这样的凤姐太过高调与张扬了,虽实则她做着管家事,但名义上管家的却是咱们这位王夫人。想想看,在真正的管家女主人面前,凤姐这么张扬,换谁心里舒坦?于是王夫人不轻不重地问了句“月钱发过了不曾”。这是在警告王熙凤,见好就收,差不多就行了,别太过分啊!我们知道,王熙凤私下里将贾府的月钱放了高利贷,自己吃利钱,这在当时是违法的,所以后来贾府也因此招来杀身之祸。而这一切,王夫人怎能不知?一个“月钱”就拿住了凤姐的命脉。于是乎,凤姐道“月钱已放完了。”
本来,你问什么,我答什么便好,为何凤姐后面又说“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熙凤为什么又答非所问,加了这许多话?王熙凤说带着人去找了王夫人昨天让她找的缎子,找了整整半日,也并未找着。这句话其实是在说王夫人记性不好——可别说我没发月钱,我早就发了。你不要因为记性不好来污蔑我哦!记性不好还怎么管家啊?快快放手让我来!(暗自阴谋论,将凤姐的黑暗心思剖析了一下。)王夫人也真是一个沉得住气的主儿,面对王熙凤的挖苦,她不咸不淡地回了句“有没有,什么要紧”——就算没有又怎么样,我让你去找,你还不是得乖乖地去找,找不找得到于我何干?说到底,我才是那个发号施令的人,你只是一个执行者而已。所以说,姜还是老的辣啊!
当然,在贾母面前,脸皮还不能撕破,又或者说王夫人还真得依靠着王熙凤帮她管理偌大的贾府。所以,给她点儿颜色瞧瞧就好了,真正干大事的人是要会隐忍的,王夫人和王熙凤也不例外。因此,在浓浓的火药味中,这次交锋告一段落。王夫人首先说“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再叫人去拿罢,可别忘了。”她再一次将话题转开了。这里,我们的黛玉妹妹就被动地充当了一个工具人的角色——你们开心就好。王熙凤也是见好就收,见到台阶就麻溜的往下走“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熙凤这句话明明白白地告诉王夫人——这个家还是您说了算,凡事我去做,做得好不好得您说了才算,您始终是这个贾府说一不二的女主人!当然,王熙凤也不忘显摆一下自己——我已经事先预备着了。看我多周到。至于备没备,也只有王熙凤自己知道了。
(二)王夫人——慈眉善目下的“暗箭冷雨”
作为黛玉的二舅母,王夫人理应心疼这个失去母亲的孤女。但是文中她的表现却让人生疑,王夫人是怎么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发言权。首先来看看黛玉的大舅母邢氏是如何对待黛玉的。在贾母命嬷嬷们带着黛玉去见两个母舅的时候,邢氏连忙起身,带着黛玉,亲切地喊着“外甥女儿”,拉着她的手来到贾赦住处,苦留这个外甥女吃饭……这些动作,无不显示着邢夫人作为黛玉大舅母对这个小女孩的喜爱。我想黛玉此时应该是能体会到被母亲般的人疼爱的感觉吧!那二舅母王夫人是怎么对待黛玉的呢?
黛玉由老嬷嬷引着进了贾政住处,在他们的东边一间耳房等着王夫人来见她。耳房是什么呢?它是主屋旁边加盖的小房屋,如同挂在正室两侧的两只耳朵。耳房多是仓库、厨房、佣人居住;又或者是小辈们居住的地方。而书上也说“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只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可以看出,这里耳房是王夫人用来休息的地方,相当于是现在的卧室了。在卧室见头一次到来的“远客”(前文贾母和王熙凤都称黛玉是“远客”)恰当吗?而邢夫人是亲自带着黛玉来到他们住处的正室。这里可以看出王夫人对黛玉没有那么上心。再不济,她可以在耳房等着外甥女儿。但是她并没有。这是王夫人给黛玉使得第一个下马威。
再说在耳房发生的事情。老嬷嬷们让黛玉坐在炕上。而黛玉并未炕上坐,而是选择坐在的东边的椅子上。作为替王夫人迎接远客的嬷嬷们,难道不知道客人应该坐在哪里吗?炕上的两个座位很明显是两个主子坐的,嬷嬷们为何如此失礼?这后面,应是有王夫人的授意。对这个初来乍到的小姑娘,王夫人是存了试探的心思的——她要看看这个女孩儿有没有分寸,识不识礼。这是王夫人给黛玉使的第二个下马威。
这一等,并未等来王夫人,而是等来了丫鬟,等来了王夫人让她去东廊三间小正房内。在这正房内,黛玉的考验还未结束。
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她让黛玉坐在东边,坐上首,坐贾政的位子。谁敢坐?黛玉自是不敢。这是她给黛玉的第三个下马威。
接着,她又传达了贾政的话“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嘱咐”这个词让人听了真的很难受,作为她的二舅舅,贾政要嘱咐黛玉,要叮嘱黛玉,甚至可以说是命令黛玉了。而大舅舅虽未见黛玉,但是说的话却真的是一个心疼外甥女儿的舅舅说的话。到了贾政这里,却完全是公事公办的样子。这是她给黛玉的第四个下马威。
再说她嘱咐的话,话里话外,都是让黛玉不要理睬、招惹宝玉。这是为何?原来,在黛玉进贾府之前,贾府上下,以贾母为主,都是抱着让黛玉做宝玉媳妇的想法的。而王夫人作为黛玉未来的婆婆,自然是对这个将成为自己儿媳妇的女子百般挑剔的。所以,婆媳矛盾,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也出现在了王夫人和黛玉身上。婆婆看儿媳,哪哪都不是。
还有一个原因是,王夫人这边也有一个可以成为宝玉媳妇的人选——薛宝钗。一个是自己娘家的侄女,一个是外姓人。她自然是希望儿子和宝钗能够成为一对的。从后文来看,宝钗的想法及做法同贾政、王夫人对宝玉的期许是相同的,宝钗自然能够成为宝玉日后进入仕途、延续贾府辉煌的贤内助。所以,各方面考虑,黛玉都不是王夫人心中理想的儿媳妇。她自然要处处为难黛玉,并极力将二人爱情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了。
三、小结
《林黛玉进贾府》中王夫人以一个绝对管家女主人的身份和屡次使下马威的恶婆婆形象出现。这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王夫人形象的个性化解读。有些地方可能会存在过度解读或解读不当的情况。但是我认为,每个人的解读是个性化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个性化解读文本中人物的形象,对于我们阅读小说时注意立足文本、把握细节,加上个性化解读,从而丰富对小说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与思考有很多帮助。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对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丰富情感体验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切不可忽视师生的个性化阅读。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