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的策略研究
阶段研究报告
报告人:石半丁
一、课题总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1.促使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有了清晰的认识,助推我校语文工作室主题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
2.通过经典古诗与古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古诗文的感情,并在诵读与积累中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二、阶段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阶段研究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中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和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课题设施方案提供依据。在研究过程中适时发现问题,作出调整,使课题研究更有针对性,解决实际问题。
(二)内容
1.对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理论的研究:
通过搜集整理文献,归纳总结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对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为后期策略设计提供指导思想。
2.对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研究:
通过对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深入观察,以及对教师、高中生的调查,对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
3.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的策略研究:
初步探索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融入高中语文教育中,这是一个需要持久努力的问题。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还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元素渗透到校园环境,校外活动中的方方面面。
三、阶段研究进程及活动
课题研究以来,本课题已经完成了理论学习、探索讨论等一系列研究,进展顺利。主要根据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以及方法等方面的要求,对课题研究课程进行推进,基本完成了在课题研究中的计划要求。
(一)积极开展教研,使教师教与研水平得到提升
开展教学研讨,使教师开阔视野,总结经验,也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理论、技术的支撑。课题组坚持做到每月一次课题研究、专题讲座、专项会议,老师们畅所欲言,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交流。成员一起讨论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感想以及困惑,促使大家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二)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现状调查
本课题在研究的时候,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理论探讨法以及实践论证等方法,在对当前情况下,相关文献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理论依据进行研究和探讨,并且能够为之后的相关课程设计等提供较为有效的理论依据。在对其中相关的理论内容学习和探讨的时候,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总结和完善,促使课题能够顺利开展。通过收集并整理资料,汇集意见,了解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存在问题。
(三)认真组织实施开展课题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自课题的研究工作开展以来,县教研室、校领导为课题组提供了许多形式多样的课题培训和研讨活动,使得研究人员开阔了视野,吸取了经验,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使课题的计划不断地变为课题的实践并取得成效。课题组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分期研究目标,确定研究的重点,选定课题组实验人员,确定实验成员的具体工作;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交流经验;在实施该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着力点放在研究出高中语文教学所存在的现实困境,针对不同的方面提出现实可行的改善及发展措施。
(四)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校正研究方向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的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选择不同的方面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教师学习经典的以及先进的教育理论,用理论指导教学活动;要掌握基本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牢牢掌握教学知识,依据学生的行为、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多种的教学手段,创造、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自动参与的胆量和能力。与此同时寓教于乐,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境界。
四、阶段研究进展与成果
(一)阶段研究进展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已开展)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全体课题成员开展课题研究的学习,广泛收集、了解研究的相关资料。
(2)确立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确定好研究的主要方法。
(3)开展开题会,请有关专家到现场指导课题实验,帮助分析和完善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正在开展)
(1)开展课题研究,收集初步数据,形成分析报告,整理总结出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2)研读高中语文教材文本,集体备课,进行同课异构,研讨、反思,初步探索比较有效的优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的策略。
(3)学习教育理论,培训教师队伍,剖析学生的心理变化,深入开展实践研究活动。
(4)开展研究总结,得出初步的研究成果,撰写阶段研究成果及相关论文,搜集典型案例。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有待开展)
(1)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提出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
(2)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对课题内容认真研究,不断分析总结,并且撰写活动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对研究方案的内容加以完善,撰写教学心得或论文。进行课题结题鉴定。
(二)成果
1.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不够重视
尽管目前各个学校已经开始注重语文教学,但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方面仍然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在教材方面,有关调查表明,学校选用的语文教材都是教体局指定的。这些指定的教材具有全国代表性意义,但是这些教材内容缺乏教师的自由发挥。
(2)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
高中阶段的学生喜欢并易于接受新鲜和有趣的事物,而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样比较有深度的文化,相对来说就不太容易接受,也没有办法提起兴趣,高中生这个年龄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另外,缺少传统文化知识也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大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外文化渗透越来越严重,学生对融入传统文化语文课程的喜爱程度越来越低。
(3)高中语文课程安排不合理
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大部分学校仍然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授,而优秀传统文化在教材中所占比例非常之少,再加上学校很少会主动的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开发,这些现象导致教师不能很好地展开教学。学校也几乎不会组织关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高中课堂中的运用,使优秀传统文化的实用性降低,没有办法提起学生们对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2.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的策略
(1)调动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在教室摆放一些传统文化的教具,让学生在感官上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带着兴趣去探究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奥。
在清明节、重阳节临近时,组织学生搜集关于节日的诗歌,让学生分组用手抄报的形式呈现传统习俗,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春节临近时,举办“我看经典春联”的活动,组织学生摘抄经典春联,让他们仔细品味,反复诵读,增强传统文化涵养。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春联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特点,如:“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引导学生感知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灿烂光辉。
(2)实现语文教学课程设置的多样化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书法鉴赏活动。毛笔字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教师应该秉承“写好字、做好人”的理念开展书法教学,利用书法的传统文化内涵感染学生,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发掘书法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不同小组的学生互相评价对方书法的优点和缺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也可以设置前置课程,通过课前强化名篇名句、文化常识和成语典故等知识积累,知识由量变到质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就能得以建立并增强。
(3)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通过读诵经典,让学生产生对古代文化的印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经典。在学习古诗时,语文教师可创设小组任务,根据具体的文本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特征来设计问题,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达到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目的。语文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时,还需要注意根据学生的性格、语文学习水平、协作能力等进行科学的分组,这样才能保证小组成员搭配合理有序,保证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能有效开展。也可尝试实施吟诵教学法,促进古诗文教学变革,我们拉近与古人的距离,与之气息相通,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更为强烈的古为今用意识、更为浓烈的人文色彩,有助于深入理解和内化体会,是提升古诗文教学质量和经典诵读水平的高效方法,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门径和抓手。
五、阶段研究效果
本课题更新教学观念,设计出符合教育发展的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的策略,有助于丰富教学形式,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具体如下:
1.本课题研究成果,可以为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指导建立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的策略,提高教学质量。采取有效生动的教学法,提高学习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通过对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的策略进行研究,意在引起广大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关注和反思,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怎么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的问题,真正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走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参与教师在学习实践、自我反思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及时对教师行为进行干预和调整,优化教学效果,推动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3.可以开拓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利于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本课题研究成果,可以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提高教学质量。研究成果拟在本校教育教学中推广,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稳步发展。
六、阶段研究不足、反思和下一阶段研究设想
(一)阶段研究不足、反思
1.在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的策略研究中,要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去倾听学生。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较难关注到每个学生,这一任务较为重要,也较为困难。为此,下一步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2.该课题对课题成员的要求不止在于理论方面,还在于实践方面,综合要求较高,但当前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理论还较为缺乏,在课题研究实践的理性归纳与提升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
3.其次,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均为一线语文教师,除了需要进行研究外,还需要做好教学工作,任务相对较重,教师教学负担进一步加大,对课题组成员的时间与精力条件要求较高。
4.再次,课题研究中需对很多教学资源进行选取与整合。虽然课题组做了大量工作,但工作还是较为肤浅,对关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还有待加强。如何提高教学效率,高效提升教学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二)下一阶段研究设想
1.基于课题研究计划,开始下一步的研究,根据前期已经形成的研究基础与经验,对相同或相似课例进行改进设计,将其重新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从而达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运用成果的再观察与再总结,确保研究成果的准确性。
2.对于不同课型加以选择,通过系统的研究,强化研究成果共性的提升,使研究成果能够达到更强的代表性以及更好的示范性。
3.针对研究中所提出的一些典型课例,做好对该类课例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对其进行组织,使之形成直观的文本与视频等资料,促进研究成果的形成;同时在研究中应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通过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的形式,对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学点滴进行交流与探究,解决教学疑惑,使教学质量能够得到切实的提升。
七、参考文献
[1]吴广建.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21(11):0341-0341.
[2]卢红霞.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版, 2021, 000(003):P.1-1.
[3]曹毅.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2(4):4.
[4]申高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做法[J].新一代(下半月), 2022(1):0061-0062.
[5]其美拉珍.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散文选刊:中旬刊, 2022(3):91-92.
[6]张顺利.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新作文:教研, 2022(11):0001-0003.
[7]赵腾飞.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2(2):3.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