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读写结合点”的精准选择和实施策略
泸县城东小学校 周兴友
有人说,阅读像采粉,写作像酿蜜。于永正老师说阅读如攒钱,写作如花钱。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可见阅读和写作是积累和运用的关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阅读和写作的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手段,是语文课程标中语言运用核心素养的基础。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读写结合呢?我将从六年级语文读写结合点的精准选择和实施策略两个方面分享,说得不对的还请大家指导。
一、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读写结合点的精准选择
(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和指导选择读写结合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是语言运用。语言运用的表述中“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的描述指的是阅读积累,“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个体语言经验,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的描述指的是表达运用,即写作。把阅读和表达(写作)结合起来的就是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等语言经验,这就是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点,包括写作方法、表达技巧、语言特点等。我们在读写教学中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和指导确定读写结合点,开展读写活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二)以小学语文教材为载体选择读写结合点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里这样说:语文教材加强阅读和表达的联系,促进读写结合,将阅读中的收获迁移运用于自我表达,使学生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对于师生来说,语文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载体,我们以语文教材课文为范例,选择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技巧、语言经验,再迁移运用到写作中去。
1.小学语文教材单元体系体现读写结合
语文教材编排了常规阅读单元和习作策略单元,课文与习作是主体,常规单元编排了单元导读、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习作和语文园地。习作策略单元编排了单元导读、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和习作例文。每个单元先课文后习作的编排体现读写结合。
2.小学语文教材选编内容生活化,有助于读写迁移
小学语文教材课文有许多篇目的内容选自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激发学生情感共鸣,阅读与写作才更容易。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腊八粥》,第二单元《汤姆索亚历险记》,第三单元《那个星期天》《阳光的两种用法》,第五单元《表里的生物》,第六单元: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这些内容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语文专家支玉恒说:阅读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间接性的认识活动。写作也是一种认识活动,写作能力包括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认识能力解决的是写作中的内容问题,语言表达能力解决写作中的技巧问题,如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没有对社会生活深刻入微的认识,要写出一篇有情有趣、有理有据的文章是不可能的。不论阅读还是写作,都需要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语文教材选择孩子生活经历的素材,孩子结合自己生活有实践体验能更好地读写迁移。
3.语文要素指向单元读写结合点
单元导读的语文要素包括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语文要素直接指向单元读写结合点,教学时依据语文要素找准读写结合点。单元导读中语文要素包括阅读要素和写作要素。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写作要素是抓住重点,写出特点。本单元的读写结合点“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详略得当”。以各单元语文要素为引领指导学生在单篇课文的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在课后练习中巩固积累,在交流平台中梳理总结,在课后小练笔和初试身手尝试演练运用,在单元习作中综合应用,检验阅读成果。
4.习题设计紧扣读写结合点
课后习题和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习题设计了积累、运用和拓展类题型,答题方式有读、背、口头交流,也有小练笔,提供由读到写的练习机会,突出语言运用,渗透读写方法,培养学生方法意识。六年级课后习题中共六次小练笔。其中上册三次:《穷人》课后小练笔,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联系课文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月光曲》选做题,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少年闰土》从你的照片中选一张,仿照第一自然段写一写。下册课后习题中也有三次小练笔,《腊八粥》仿第一自然段写一种喜欢的食物;《匆匆》仿第三自然段情感表达方式,写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仿照课文写法,用具体事例证明一个观点。习题还用“怎么运用?“有什么好处?”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语言运用方法的梳理、巩固、吸收和运用。如《匆匆》课后练习一,“课文中使用了一连串问句,找出来读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练习二,“为什么作者把时间的流逝写得感人?仿照第三自然段写出你对时间流逝的感触。”两个题引导学生对表达情感方法和表达效果深入思考,通过小练笔尝试运用,读写自然迁移。《十六年前的回忆》紧扣按时间顺序写,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表达人物的品质,前后照应共三个读写结合点设计了三个课后习题。所以教学时抓住课后习题更精准选择读写结合点。
5. 交流平台总结梳理读写结合点。
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结束都编排了交流平台,总结梳理整个单元的阅读和写作方法。如六年级下册习作策略单元的交流平台结合本单元两篇精读课文总结梳理了读写结合点——表达情感的方法,再在初试身手尝试写作运用,学以致用,读写迁移。
(三)以学生学业发展水平为前提选择读写结合点
不同学段的孩子学业水平不同,教材按学段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编排,读写教学时要以学生学业发展水平为前提,合理选择读写结合点。小学语文教材习作策略单元读写结合点的编排体现学生学业发展水平。第一学段关注学生阅读兴趣,主要是感受阅读乐趣,积累词句,教材以口语交际等方式进行口语表达。二年级开始从说话到写话练习逐步过渡,要求格式正确,把句子表达通顺。我们一起看“小学语文三到六年级习作策略单元读写结合点”表。从第二学段开始,教材单独编排了习作策略单元。第二学段阅读教学侧重学生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理解,对语言和形象的具体感受,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和想象能力。三年级上册是习作的开端,培养孩子观察和体验生活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习作策略单元指导学生学习运用多感官细致观察的方法:用眼睛看,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还可以尝一尝。写观察到印象最深的事物和场景。三年级下册在观察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创编故事。四年级要求从篇的角度按顺序表达。上册要求学生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把事情写清楚。下册按一定的顺序写游记。第三学段要求更高,更注重写作技巧的综合运用训练,从句段式的局部片段小练笔上升到谋篇布局的篇章训练,也为小升初的过渡衔接作准备。五年级上册学习说明性文章,用恰当说明方法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五年级下册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六年级上册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方面或不同的事例进行写作。六年级下册学习选择恰当的情感表达方式,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小学语文三到六年级习作策略单元读写结合点
年级 | 单元习作 | 读写结合点 |
三上 |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写观察到印像最深的事物或场景。 1. 细致观察,眼睛看,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还可尝一尝。 2.观察时要注意事物的变化。 | 留心观察 多感官齐动 |
三下
| 奇妙的想象 1.选一个题目写一个想象故事,也可以写其他的想象故事。 2.大胆想象,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 想象 |
四上 | 生活万花筒 1.选一件印象深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 2.写之前、仔细想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 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
四下 | 写游记 游_ __ 2.重点写印象深刻的景物,把特点写出来。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 按一定顺序 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
五上 | 介绍一种事物 写之前细致观察要写的事物,并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个事物,想清楚从哪几方面来写。写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 1.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 2.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 | 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
五下 | 形形色色的人 1.写的时候要选取典型的事例。 2.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表现人物的特点。 | 选取典型事例 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 |
六上 | 围绕中心意思写 选择一个描述心情的字,确定一个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选择不同的方面或者不同的事例来写。 | 围绕一个中心选择不同的方面或者不同的事例来写 |
六下 | 让真情自然流露 1.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下下来。 2.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表达出来。 3.写完后同学交流哪些地方较好地表达了真情实感。 | 表达情感 1.追问、内心独白 2.融情于人、事、景 |
由表可见,随着学段的上升,读写结合活动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读写共促,拾级而上,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和学业发展水平。确定读写结合点不能只着眼于一课,应关注一个单元,整册,整个学段,甚至整个小学阶段,也要关注小升初的衔接。这就需要我们提前很长时间预课。
我以单元语文要素为主线,结合课后习题、交流平台和单元习作把六年级语文教材读写结合点梳理如下表。
部编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六年级读写结合点
单元 | 语文要素 | 课例 | 读写 结合点 |
六上一 触摸自然 | 1.阅读时能从所读内容想开去。 2.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些。 | 《草原》课后第1题,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3题与同学交流生活中自己与人惜别的情景。 《丁香结》丁香结引发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想到其他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及其象征意义。 口语交际:1.从所读内容想开去;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习作: 变形记 要求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些。 | 1.想象 2.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些
|
二 革命岁月 | 1.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2.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次活动。 | 《狼牙山五壮士》点面结合突出人物形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特点。 《开国大典》点面结合,突出场面的热闹庄严的气氛。 习作:多彩的活动 要求写清楚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关注整个场景,也注意同学的表现。把活动中的体会写下来。 | 1.点面结合 2.语言、动作等描写把点写具体。 |
三 有目的地阅读策略 | 1.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2.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 《竹节人》结合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把对某件事入迷的样子写具体。 《故宫博物院 》画故宫参观路线图。 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 写生活体验,表达自己的看法。 | 1神态、动作描写表达生活体验。 2.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 |
四 小说文体 | 1.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2.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 《桥》环境描写、简洁的动作、语言描写对表现老支书人物形象作用。结尾令人意外的人物关系增强了故事悲壮色彩,让人物形象更高大。 《穷人》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突出人物的善良。课后小练笔,沉默中桑娜想了些什么?还可以设计写渔夫心理活动(渔夫皱着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词句段运用:第2题试着写忐忑不安和犹豫不决的心理活动。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 选择或创设一种环境和人物,展开想象创编故事。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吸引人。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人物心理活动。 | 1.环境描写 2.人物描写方法(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3.设置悬念
|
五 “围绕中心思想来写”习作策略 | 1.体会文章怎样围绕中心思想来写。 2.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 《夏天里的成长》围绕中心句,选择不同的事物或从不同的方面写。《盼》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交流平台:围绕中心来写,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将重点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初试身手”围绕“戏迷爷爷”判断选材;从题目中选择一两个并说说选择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来写。 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 选择一个描述心情的字,确定一个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选择不同的方面或者不同的事例来写。 | 1.围绕中心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事物写。 2.细节描写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
六 保护环境 | 1.抓住关键字,把握文章主要观点。 2.学写倡议书。 | 《只有一个地球》1.课后的第3题,写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标语。2.结合第3、4自然段,说说人类对地球的人为破坏造成了哪些生态灾难,我们有哪些措施保护地球,分条例举,完成倡议书。
| 1.细心观察,发现针对性话题。 2.倡议书 |
七 艺术之美 | 1.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2.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 《月光曲》课后习题,听喜欢的音乐,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习作:我的拿手好戏 (要求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怎样写拿手好戏?哪些内容先写?哪些内容后写?哪些内容作为重点部分?哪些内容可以写的简略一些? | 1.想象、联想 2.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详略)
|
八 走进鲁迅 | 1.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 《少年闰土》课后小练笔,选一张照片,仿照第一自然段写一写。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加小标题。2.结合资料和同学交流课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1.用多种方式来为作文拟题目。2.选一个词,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习作:有你,真好 把事情写具体,融入自己的情感。 | 通过生活小事写人物 |
六下一 民风民俗 | 1.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2.习作时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 《北京的春节》 写作顺序 详细 京味儿语言 《腊八粥》 详细 细腻语言 小练笔 交流平台:阅读时分清主次;写作时抓住重点,详细得当。 习作:家乡的风俗 风俗的主要特点,重点介绍什么?写出感受。 | 1.分清主次,详略得当。 2.语言独特性----方言。 |
二 外国文学名著 | 1.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主要内容。 2.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3.学习写作品梗概。 | 《鲁滨逊漂流记》 评价人物 《汤姆索亚历险记》吸引你的情节,评价汤姆,找身边伙伴的影子。 交流平台:留意名著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多角度评价人物性格。 习作:写作品梗概 把握脉络筛选概括,合并成段,连贯表达。 | 写作品梗概。 |
三 表达真情实感 | 1.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2.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 《匆匆》 直接抒情、仿写 《那个星期天》 融情于人、事、景间接抒情 交流平台:梳理总结表达情感方式。 初试身手:尝试用融情于景的方式进行练笔。 习作例文:表达情感方式。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理清思路,把内容写具体,表达情感真实。 |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追问、内心独白) 间接抒情(融情于人、事、景) |
四 理想和信念 | 1.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2.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表达。 | 《十六年前的回忆》 时间顺序、人物描写方法、前后照应 交流平台: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阅读分享会;小诗集;写心愿。 习作心愿:选择合适的材料材和喜欢的方式表达。 | 1.写作顺序 2.外貌、神态、动作描写 3.前后照应 开头和结尾 4.引用 |
五 科学精神 | 1.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2.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 | 《两小儿辩日》 怎样说明自己观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具体事例(小练笔)、写作顺序 口语交际:辩论 收集和选择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大胆想象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 | 1.用具体事例证明观点 2.写作顺序 3.想象 |
六 难忘小学生活 | 1.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学写策划书。 |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回忆往事,制作成长纪念册。 依依惜别,举办毕业联欢会,写策划书。 《给老师的一封信》书信格式;具体事例抒情。 写信和毕业赠言抒发真情实感。 | 1.搜集、整理 2.创意表达 3.书信,抒发真情实感。 |
我简单地把六年级读写结合点分成了语言、表达技巧、谋篇布局三类。语文教学中读写活动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按各学段不同要求持续开展。读写结合点相互联系,同一类的或者不同类都是相关联的;一篇课文中包含的读写结合点有多个;有的读写结合点在不同单元、不同学段都有出现。高年级更注重写作技巧的综合运用训练,从句段式的局部片段小练笔上升到谋篇布局的篇章训练。
小学语文六年级读写结合点分类
类别 | 读写结合点 | 例文 |
语言(修辞、句式) | 排比、追问 | 《匆匆》 |
夸张 | 《竹节人》 | |
反问、排比 | 《藏戏》 | |
引用 | 《丁香花》 | |
表达技巧 | 象征 托物言志 | 《丁香花》《灯光》《古诗三首》 |
多种感官 | 《腊八粥》 | |
环境描写 | 《那个星期天》《穷人》 | |
直接、间接抒情 | 《匆匆》《那个星期天》 | |
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穷人》 | |
谋篇布局 | 设置悬念 | 《桥》 |
点面结合 | 六上二单元 | |
前后照应 | 《十六年前的回忆》 | |
开头和结尾 | 六下语文园地四 交流平台 | |
详略得当 | 六上一、五、七、八单元 六下一、三单元 | |
围绕中心意思选材 | 六上五单元 六下三、四单元 | |
想象 | 六上一、四单元 六下五单元 | |
写作顺序 | 《十六年前的回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倒叙 |
二、小学六年级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学语文其实学习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学生在读写融合中提升读写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课堂如何能做到读写一体化呢?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可以分读写储备、读写转化、读写突破三个阶段训练,从阅读储备、单向片段小练笔到综合训练的成篇习作。读写储备训练以教材课文引路,结合读写结合点分级进阶学习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读中学写的思路。读写转化训练,重视搭建支架,结合课后习题,总结写作方法,提供素材,运用引导性口头交流、补白或小练笔,为学生提供习作思路,铺设习作台阶。读写突破训练,通过方法指导、思路点拔、范文点评强化写作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读学练结合,实现从读到写的转换,发展写作思维。注重习作展示评价和修改,提供评价和修改的要求和方法,给学生搭建评改支架,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六年级语文教材每一次单元习作都有交流、修改习作的明确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和课文对比、和例文对比、和同伴习作对比,一起品读、揣摩、体验、欣赏、辨析,去发现自己习作的问题,在自评和互评中提出建议、不断反思、反复修改,让语言交际能力得到提升,把习作修改落到实处,实现自我超越。学生在自我反思中才能以写促读,读写融通,也是良好读写习惯的培养。下面我从单篇课文读写训练、单元整合读写训练、全册整合读写训练三方面分享三个课例:
1.单篇课文片段仿写训练
高年级把句和段的训练作为训练点外,适当顾及篇的训练。对课文中具有典型句式、段式、结构等的片段,在学习写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教学时选择描写精彩、最有特色、利于词语积累、便于灵活运用的段作为训练点,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弄清词与句、句与句、句与段之间的联系,认清段式结构的组合规律,领悟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开国大典》时,我设计了范文导航、小试牛刀、分享评改三个环节进行读写结合教学阅兵式语段。以阅兵式这一段为范文为学生仿写导航,结合课后第二三题设计了问题:1.阅兵式这一段按什么结构写的?根据结构分成两个部分,圈出写了哪些部队。结合片段内容理解点和面 2.找关键词,体会这两部分点和面是怎样结合起来的。 3.阅兵式场面给你怎样的感受?体会场面描写的气氛。通过这些引领性的问题的突破,积累词句,提炼方法,让学生在读中学习写,这就是读写储备训练。根据学习体会总结点面结合的方法。学生口头交流完成课后练习二,读读阅兵式这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这就是由读到写的转化训练。小试牛刀环节突破读写转化,学以致用。为学生提供身边的活动素材,尝试用本段学习的点面结合方法写蔬菜义卖活动片段。仿写后分享评改,列出评改的标准和方法,学生能对照评改,在仿写评改中巩固写法,实现读写突破。
2. 单元整合设计改写训练。
读写结合训练除了篇内设计,还可以关注整个单元设计。《只有一个地球》室内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本单元阅读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主要观点;写作要素是学写倡议书。人文主题是环保。我整合了整个单元要素,把保护地球倡议书融合在本课阅读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拓展性改写。抓住关键句子“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其中地球易破碎的原因是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随意毁坏、滥用化学药品导致再生资源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引导学生说说人类行为在成了的生态灾难,体会人类给地球带来的伤害。这其实就是发出倡议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保护地球该怎么做,结合生活实际分条列举保护地球的办法。这部分是倡议内容,要怎么做。最后一自然段号召精心保护地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子孙后代。再结合倡议书格式,拟题目,写上上称呼,加上署名和日期,一份倡议书就完成了。我想这样应该能达到读写互促的效果。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不一定正确。而且这样的设计按教参两课时完成一课的教学要求是完不成的。
3.整合全册教材设计读写结合训练。
单项小练笔,学生会遗忘曾练习过的写作方法,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运用自如。我们就要突破单篇或某个单元的限制,关注整册教材前后联系,灵活运用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我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依依惜别”内容是安排了一次给老师或同学写信。我是这样处理的:
(1)复习第三单元表达情感的方式,内心独白、追问直接表达情感,融情于景、事、人简介表达情感。(2)对照这样的方式阅读材料《给老师的一封信》,体会依依惜别情感,学习情感表达的方法。第一自然段融情于景,地2到4自然段融情于老师带我入学、教我写字、运动会呐喊助威三件事,结尾直接抒情。(3)要求自由选择情感表达方式给老师或同学写一封信,表达真情实感。
以上是从篇、单元、册角度思考设计读写训练,我们也可以从内容或体裁方面分类色进行读写训练设计。人物类,抓住重点写出人物特点,通过外在描写表现人物内心运用多种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写事类,紧扣题眼,突出时间,重点把事情的细节写清楚。写景状物类,展开想象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美;动静结合写出事物中蕴含的感情。古诗词类,古诗词阅读赏析中吧古诗词改写成现代文。
教无定法,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读写结合训练方式:
(1)复述训练
复述是促进学生将课本语言吸收为自己的语言的有效手段。复述的形式有简要复述、详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复述时,可针对课文内容复述重点句,或复述重点段,或复述全文。
(2)摘抄批注。
阅读教学中读是在理解、比较、质疑、联想、创造中的读,摘抄是读后筛选积累,储备精彩词句段,而批注则是充满思辨的写。批注的方式圈点勾画写,内容可以是阅读所感、写作方法、疑问等。摘抄批注是课内课外阅读中最常用的读写方式。
(3)拟小标题。
小标题既要紧扣课文内容,又要推敲用语的表现力。拟小标题也是一种简单的读写方式,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抓住内容精髓并高度概括,还可以在语言结构上加以限制。比如《少年闰土》雪地捕鸟、沙地看瓜、海边拾贝等结构相似的小标题。
(4)课文补白。
对课文中有些简而言之或略而不写的内容,进行续写。深化主题的补白;对文本高潮进行补白;对标点符号,如省略号、感叹号等进行补白等。如《穷人》多处省略号略而不写桑娜语言和心理,就可以设计心理活动补白;也可以对文中略而没写的渔夫的沉默进行补白。这些训练既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又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
(5)句段仿写
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模仿是学习写作很便捷又高效的方法。抓住关键句段进行有效仿写训练:语言精彩的句段,带有修辞手法的典型句段,结构独特的句段,中心句、过渡句这类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段。比如《竹节人》课间、课堂玩竹节人入迷的三个自然段很精彩,结合本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设计仿写对某件事入迷的样子。老师通过有效的阅读引领,发掘教材中独到的写法,让学生大胆模仿,从模仿语言到模仿文章的结构等,并转化为自己的技能。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实现由仿写到独立自由选择方法进行创作。
(6)改写
改写是在原文基础上,改变文体、语体或叙述角度对原文进行再创作。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提高写作能力,还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原文。比如古诗改写成现代文。如《竹节人》一课设计把第三自然段改写成玩具制作指南。把记叙性文字改写成一小段说明性文字。为了给学生搭建支架,可以列出写作内容和格式:材料和工具、制作步骤、注意事项等。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完成了本课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的教学目标,又实现了不同文体的读写结合教学。
(7)捕捉灵感,写心声
语文课堂常常有惊喜,语文课堂是有感情的课堂。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心是跟着文字走的,脑海里会被激起许多想象,产生情感,我把这称为课堂生成灵感,学生有读到的某一个点产生许多不得不说的话,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此时是学生写作的最好时机,老师要善于捕捉到。《那个星期天》课堂小结时有孩子说到妈妈对孩子失信了,伤害了孩子。其实我也有同感,但是我还是想正面引导孩子理解父母。于是设计了交流“回想自己的亲身体验,你是否真正理解过父母?”可有一个女生说爸妈离婚了,他们虽然为了不伤害自己隐瞒了实情,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也装着不知道,其实自己早就知道。说着说着禁不住哭了,教室里其他孩子也哭得稀里哗啦,我班这种单亲家庭的孩子比较多。于是我就停下了课堂让孩子们拿出本子用笔尖释放情感,写自己真实的内心。
(8)课后写读后感
读写结合的续写方式是根据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在理解原文内容和中心基础上展开想象,写出既要与原文保持一定连续性一致性,又要有新意的文章。如读了《鲁冰逊漂流记》续写鲁冰逊回到英国后的生活。读后感在读懂原文基础上,抓住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生活实际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读写结合方式有很多,恰当就好。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提升孩子们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在名师工作室李良鸿老师组织下以语文要素为主线、以语文教材为载体,以生活为素材精准选择教材读写结合点,探讨有效的读写融通策略,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活动,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探索无止境,读写教学探索路漫漫, 一路上有“山穷水复疑无路”的疑惑,也有一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