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做好课例反思的意义和方法
泸县潮河镇瓦子中心小学校 童会
一、什么是课例反思
所谓课例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教学设计是教师创造性思维的产品,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等,而课堂教学的过程更是一种创造性的心智活动,教学不是设定程序的机械作业,也不是按部就班的执行计划,是一种极具灵活性和随机性的心灵沟通,是融入教师的智慧和情感,渗透教师的思想和追求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本人觉得,对个人教学这种创造性心智活动的回瞻思考,是真正意义上的“反思”。
由此很清楚地可以说,课例反思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以自己的历经的教学过程为思维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结果等进行回忆、思索、审视和评价的思维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步和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发展为目的。同时它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
二.课例反思的作用和意义
(一)反思能够更好地凝练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教学心理品质,它表达着教师对于教学技能、技巧和教学理念的一种理解和使用状态,反映着教师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作风,以及对于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风度、教学机智等方面把握的稳定特性。
教学风格产生和形成需要有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教师从开始教学,到逐渐成熟,最后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是一个艰苦而长期的教学艺术实践过程。这个发展过程又可分为摹仿性教学阶段、独立性教学阶段、创造性教学阶段和有风格的教学阶段。这些阶段各有其特点,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都需有必要的主客观条件。在这种顺序的发展过程中,教学的摹仿性因素越来越少,而独创性因素越来越多,有独创性因素的一定量的积累,才可能引起质变,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师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属于典型的个人知识,而教师“个人知识”的形成主要靠对经验的反思,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理解一般的教育规律,逐渐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理解和把握,进而形成自己的“个人知识”。为此,在我们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过程中,我们必须回答如下问题:我的教学语言特点属于哪一类?我的板书设计更接近哪一类风格?我所理解和执行的师生关系属于哪一种?我的教学设计属于周密型还是豪放型?我的课堂气氛属于哪一类风格? ……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过程,正是我们凝练自己教学风格的过程。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
课例反思不但具有传统意义上的作用,诸如改善教学设计的状况,提升教学设计的水平,提升教师个人的专业水平,而且具有一些新的作用,特别是,课例反思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更加注重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因而,能够从有效的提问反思教学的设计,从有效活动时间反思教学设计,从有效的课堂参与反思教学设计、实施,从课堂教学结构反思教学设计,从课堂的随机生成反思教学预设的实效。
(3)加速自己的教师专业化进程
在教师的成长历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点与水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反思是其发展的助推器,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载体。课堂教学的设计、反思、实践和再研究,不但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凝练教学特色和风格的有效工具,更是提升教学水平、加速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为此,能够比照预设教案与生成实况看新的学生观。特别需要从以往“以教促学——教师如何教学,学生就该怎样学”的传统观点,到“以学定教——学生怎样学的方便,教学就应该怎样实行”的转变,这也是教师从内心世界中真正转变的心路。
比照预设与生成看新的课程教学观。对此,我们不但需要反思我们潜在的课程教科书观、教学观、学生观,这些内容在很大水准上控制着我们的设计风格和设计效果,而且需要反思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状态,这些状态集中表达在:师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状态(尤其是参与水准、参与面)、师生交往互动的实际水准,以及师生共同发展的状况
比照预设与生成看好课的分析目的。除了注重课堂教学中表达出来的教育教学观点,而且也要反思好课的标准、反思评课的目的,这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教案、课堂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反思好课的标准,不但是思考什么样的课是好课,而且在于,通过对教案、课堂教学的分析、评价,实现更为全面的评课目的。
注重典型教案到案例知识与教学智慧——教师教学知识分析。教学的设计、实施、反思为主要活动形式的教研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持续积累和持续丰富教师的案例知识,进而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促动其专业成长。
三、课例反思的内容和方法
1、写成功之处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目的的预设活动,成功是主要。及时记录下成功之处,以利于今后教学中能借鉴汲取,事半功倍。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或者简单地说,我们教师上完一堂课后,回顾自己的课堂上觉得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个教学环节设计得很不错,哪些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哪些交流让学生碰撞出火花......我们都可以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更高的点。
2、写不足之处
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失误,可能是因为教学设计时的失误,也可能是教学活动流程中发生的意外使教学偏离了预设,记录失误之处,一是便于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能及时的弥补,二是有利于今后教学中能思考改进方法,回避同类问题。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好的故事》时,就出现了一些预设外的状况,尽管我为这堂课做了很多准备,还让学生去搜集鲁迅的资料、让学生去了解那个特殊的年代等。但在实际教学时,整堂课显得枯闷无比,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朗读课文毫无感情,对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理解简直就是老师在“一言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这个老师课前准备工作还不够,学生们对那个特殊的“白色恐怖”年代还不够了解,也就是说不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另一方面,鲁迅写下这篇文章距现在已近百年,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和现在已大不同,学生们理解起来确实有相当大的难度。可见,我还要在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和写作手法上下功夫。明白了自己的这些失误,我及时记录下来,在今后再教学路上我才能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在教学活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记录下这些智慧的火花,既能提升教师驾御课堂的能力,也是让你享受到教学的乐趣。
4.写教学疑惑
对教学过程的认识是个发展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也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有些问题限于教师的认知水平或当前的理论争鸣尚未清晰,而使教师觉得疑惑:对还是不对,好还是不好?记下这些疑惑,以待日后钻研,或请教专家,或再学习研究,对教师将大有帮助。
5、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
6、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综上所述,越是重视反思的教师,理论功底就越丰富,教学实践能力、教学水平就会越高,也就会真正从育人的高度出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所以,培养反思品质,改善教学行为,是每一位教师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每一位教师实现其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以上是我个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大家多多给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