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分钟》讲述了小学生元元“贪睡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事。全文共6个自然段,依次讲述了因为元元贪睡一分钟,于是在十字路口遇上了红灯,因为遇上了红灯,延误了时间,于是就赶不上汽车,最后只好走着去学校,结果上学迟到了20分钟。课文渗透了让学生学习管理时间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的孩子。他们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因此在教学中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有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朗读技巧,能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表达的意思。
三、教学目标
1.巩固“钟、丁”等13个生字,熟练掌握“闹钟、迟到”等词语。
2.区分形近字“已、己”;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眼看、后悔”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元元沮丧、后悔的语气。
4.借助“要是……就……”句式,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初步学习管理时间。
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区分“已 己”两个形近字,借助“要是……就……”句式,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
难点:能借助规定的句式完整地表达事情的前因后果。
五、教学准备
教师:卡纸、课件
学生:熟读课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合作学习
活动一:师生合作,回顾课文
活动二:同桌对学,读生字条。
1.同桌一起读,声音响,读整齐。
2.我指你读
3.展示互学成果
活动三:利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钟” 字
活动四:词语练读,重点掌握“丁零零”的读音和同类型词语。
整体感知,搞清因果
任务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利用插图和表示时间的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任务二:学习①自然段,了解故事起因
圈出元元的两个动作。
找出元元此时的想法。
任务三:学习⑤⑥自然段,小组合作感受故事结果。
学习区分“已、己”两字。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经历的后悔的事。
(三)重点赏析,品读经过
任务一:学习②③④自然段,画一画元元上学要经过的地点
任务二:学习②自然段,发生了什么事情?
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理解“刚想”一词。
任务三:学习③④自然段,发生了什么事情?
理解“才”字表达的深层意思。
学习“公共”一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识字。
学习“眼看”一词,理解词义。
学习句型“要是……就好了……”,读出沮丧、后悔的语气。
学习词语“等啊等”并进行拓展。
任务四:梳理故事经过逻辑关系
(四)总结升华,续编故事
任务一:课堂活动,再忆故事
任务二:了解一分钟能干什么?
任务三:积累珍惜时间的名言
任务四:续编《第二天的元元》
七、板书设计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