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简案
余敏名师工作室成员 罗霞
教学目标:
1.学习“辩”字,反复诵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掌握学习方法,激起学习兴趣。
3.知道两小儿各自的观点,明确说明观点的依据。
4.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辩”字,在辩斗过程中体会两小儿的优秀品质,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识词导入
1.师语: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的任务,你们都做了吗?好,我们先来认识课文中的几个新词,我请一位同学来读,谁敢来?
2.课件出示:车盖、盘盂、沧沧凉凉、探汤。
3.学生比画并理解新词,师追问:你是怎样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的?
4.师小结:(1)结合注释理解词语的大概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2)以“探汤”这个词为例,了解文言文语言简洁,但含义丰富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提问:如果把车盖和盘盂画为一组、沧沧凉凉和探汤画为一组,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初步思考。
(2)生听课文范读,小声跟读,再次思考后回答:你发现了什么?
(3)找出两小儿在争辩时候的观点和理由。你发现了什么?(两个人的观点完全不同)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小而远者大乎?”
(指明生用原文回答,师板书:近(大) 远(小)
远(凉) 近(热)
三、辩日——“趣”的体验
(1)一个说早上近中午远,一个说早上远中午近。两小儿各说各的观点,各说各的理由,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谁也不肯善罢甘休。用书中的一个词来说。就叫——辩斗
(2)学习“辩”字。写字,组词,理解。
(3)提问:当你们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完全不一样的时候,你们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说服他?
(4)辩日——“趣”的体验
第一组“辩”——同桌之辩
第二组“辩”——两生之辩
第三组“辩”——师生之辩
师生对话:你们喜欢两小儿吗?为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天真活泼,坚持自己的观点)
第四组“辩”——全班之辩
辩不完,辩累了,不辩了。
四、辩的启示。
1. 老师:正当两小儿争辩的激烈的时候,谁过来了?孔子过来了,孔子是谁呀?
看视频《孔子的成就》,了解孔子。
小游戏:孔子成就及其著作知多少。
2. 孔子面对这个问题,说得上来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用“决”字组词来理解)
3. 老师:如果两小儿请教的不是孔子,而是你呢。你会怎么说?
4. 看视频,了解两小儿不能解决的问题的真相。
五、悟日——“智”的启迪。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板书:知
问:什么叫“知”?
2. 面对两小儿的嘲笑,孔子又会怎么想,怎么回答呢?请你写一写。话不一定多,意思到就行。(老师巡视时选取三个孩子写的话,拍照上传希沃白板。)
3. 结语:同学们,其实这个故事蕴含的不是一个单纯的“知”的问题,这是一种“智”,(板书:智)一种欺人也不自欺的智慧,一种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治学的智慧。孩子们,对我们每个人俩说,人生不仅需要像辩日一样的知识,人生更需要的是像孔子一样的智慧。
4. 布置作业,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日始出时 日中时
近(大) 远(小)
辩斗 远(凉) 近(热)
知——智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