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实验学校 唐孝琴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但广义的节奏泛指有规律的运动形式,并不限于音乐,在建筑、绘画、雕塑、舞蹈等艺术中都很强调节奏。正如没有节奏就没有乐音只有噪音一样,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其运动形式必须具有鲜明的艺术节奏。亚里士多德认为:节奏与和谐一样是艺术所需要的,人生来就有喜爱节奏与和谐的天性。艺术节奏是艺术的重要表现因素之一,课堂教学的节奏原则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原则,要求课堂教学的运动形式必须符合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课堂审美的规律。
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包括哪些内容呢?
一、教学的行程节奏
一堂课,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如一台戏、一部电影、一篇小说,有开端发展,也有高潮终结。如果平铺直教,便缺少艺术的魅力和美感。因此,要努力把四十分钟安排得既科学合理,又富有变化,以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教学的行程节奏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速度的快慢行止,一是教学内容的详略取舍。教学速度的快慢行止和教学内容的详略取舍有机地结合就形成了课堂教学的行程节奏。教学行程的起始便是教学内容的导入,教学行程的发展便是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教学行程的高潮便是教学重点的突破和解决,教学行程的终结便是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小结。
教学行程慢的时候,便是教学内容详处理的时候;教学行程快的时候,便是教学内容略处理的时候。
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教学行程,首先要求全面把握教材,突出重点,合理剪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的的教学,教学重点:归纳课文讲了几件事,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了突破这个重点,一般安排一课时。试以这一课时的三种常见的教学安排为例来稍作说明。
安排甲:(1)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3分钟(2)逐段讨论分析讲了什么事情25分钟 ;(3)梳理清楚几件事之间的关系,最后把几件事情连起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8分钟;(4)归纳概括方法4分钟。
安排乙:(1)明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3分钟;(2)学生自读,归纳课文讲了几件事8分钟;(3)分析主要人物和事件15分钟;(4)理清几件事之间的关系,用适当的词语串联起来讲故事8;(5)归纳概括方法6分钟。
安排丙:(1)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3分钟;(2)学生生自读并自选片段对塑造人物及事情进行分析10分钟;(3)指名分析,互动点评8分钟;(4)重点片段讨论研读10分钟;(5)归纳人物形象和主要事件5分钟;(6)归纳概括事情的方法4分钟。这三种教学安排谁最合理呢?
很显然,三种安排中丙较为合理。第一种安排,整堂课以单调的逐段分析的形式在重复(即使逐段分析中可能会有一些形式上的变化,也只是微观的),全课的教学行程平直呆板,教材的处理也是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第二种安排虽然避免了逐段分析,把学生自读和讨论分析相结合,但也未能摆脱单调重复的教学程序。第三种安排有主有次,有详有略,有铺垫有高潮,有点有面,多种教学形式结合,形成了良好的教学节奏,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归纳多件事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先弄清楚每件事情讲了什么,再想清楚几件事情的关系,最后用适当的词语将多件事连起来,这样就能清楚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形成良好的教学节奏,不是教学技巧的追求,对文本的灵活处理,教学活动的丰富多样,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才是根本所在。
二、学生的思维节奏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活动本质上是学生思维的活动。学生思维活动的质量如何,是衡量课堂敏学效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鲜明的节奏,要努力寻求有效刺激,使学生的思维呈高效率的节奏思维。
首先要注意思维活动总体趋向的渐强。一开始上课,学生刚进入这一节课的学习,心理、生理各方面都有个准备过程,倘若让他们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接受高强度的思维训练,学生一下子很难适应,甚至有逆反心理或自卑心理,这就为一节课的教学投下了阴影,有些课一开始就“冷场”,原因就在于抛出的问题整体性强,难度太大;而成功的教学,开头的问题总是精心设计,难度适当,甚至“王顾左右而言他”,于不知不觉中煽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后面较大强度的思维训练创造了良好条件。比如在进行想象作文教学时,学生对写作文有一定的恐惧心理,整堂课都是枯燥无味,学生没有参与到教学中。如果上课开始,老师放一段网上很火的“如果动物都是胖子”动画片导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在视频中,在动物世界里,山羊、企鹅、猪、鳄鱼都是胖子,在他们身上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山羊打架、猪吃苹果等等。学生就在笑声中开始了这一堂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打开了学生想象的思维,知道了想象作文不是凭空乱想,知道了如何把事情写生动,写具体。上课从整堂课的安排看,要把那些要求较高、强度较大的思维训练放到后边。从另一角度说,一堂课中,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没有一定的强度,让学生的思维维一直处在“平静”之中,也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
其次要注意强弱刺激的交替。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一般都是在外界刺激下进行的。从思维的一般特点看,它总是线性发展的,但又不是直线发展的。因此,课堂思维训练的渐强也不宜是直线状的渐强,而应是在保持总体趋向渐强的基础上,不断变化刺激的强度,以形成学生思维的鲜明节奏。
要使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呈现出节奏思维,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变化思维训练的形式。可以是形象思维训练和抽象思维训练相结合。通常先形象思维后抽象思维:如教学《桥》,先让学生改写结尾,再讨论归纳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也可以先抽象后形象: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先讨论“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的含义,然后想象小女孩默默地死去的情景。还可以由抽象到形象再到抽象。变化思维训练的形式也可以是发散思维训练和聚合思维训练相结合,求同思维训练和求异思维训练相结合。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再归纳这些事例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教学《梅兰芳蓄须》,可以先让学生从历史上找到像梅兰芳这样的人,再分析这些人共同的人生观和不同的人生经历。这样多种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思维在变化中得到调节,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提高思维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你的注意中心的将不是关于教材内容的思考,而是对于你的学生的思维情况的关心,这是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技巧的高峰,你应当向它攀登”。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形成学生思维的节奏,追求思维训练的高质量。
三、情感节奏
语文课堂教学总伴随着一定的感情的流动。可以说,无论哪种文体的教学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尤其是文学作品的教学。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形成鲜明的感情节奏,就能使文章的内在表现力得到充分的外现,使学生在感情的律动中融入作品,使课堂教学产生最佳的效果。
课堂教学中的感情节奏不单单表现为感情强弱的变化,更表现为各种不同感情的转换和变化,如激昂、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悠闲、愤慨、同情等。这种种感情的变化形成课堂教学的感情节奏,使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育效果得到充分实现。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认知信息的交流,同时也是情感的交流,在这种活动和交流中,师生感情的变化通常总是和文章的人物或作者的感情相一致的。如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散文,我们和一代伟人毛泽东一起因丧子而痛彻心扉,感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悲壮与革命家宽广的心胸;教学《西门豹治邺》,我们也会伴随作者一起愤憊一起悲痛一起对西门豹治邺充满信心;教学《少年中国说》,我们怎能不和作者一起慷慨激昂,一起雄心壮志?倘不如此,则必不能算是成功的教学。再如教学《最后一课》,课堂中师生的感情总会随人物的感情而变化。当然,就总体而言,无论教学什么课文,课堂的感情节奏应和文章的感情相吻合,当喜则喜,当怒则怒,不如此,则难以“披文入情”,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无法形成鲜明的感情节奏。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感情节奏应完全一致,只有如此,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4、教学的语言节奏
语言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手段。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都靠语言组织,教学行程也靠语言控制。教学语言技巧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合理的语言节奏不仅是教师课堂语言技巧成熟的重要标志,而且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所以,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总是根据教学的需要而变化,通过变化形成节奏。而不成功的教学语言总是缺少变化,一课一腔,千课一腔,不看文体不顾内容总是那么一个腔调,严重影响了教学氛围和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愉悦。就课堂教学语言的一般规律而言,讲述定义、概念语速要慢要匀,描述情景叙述事件要生动形象,议论分析要概括有力,抒情要真切感人,过渡要平实简洁,总结要清晰明朗,起始要沉稳有力。一堂课,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变化教学语言,就能形成鲜明的语言节奏。
可以说,语言的主要魅力就在于节奏,课堂教学的语言尤其如此,但语言的节奏一定要服从教学内容、教学行程、学生的思维和师生情感交流的需要。如教学《听潮》,语言必须根据课文内容或低吟或高诵;教学《少年中国说》,语言或充满激情,或回肠荡气。唯其如此,课堂教学语言才能充分展示教学内容的内涵,才能充分展示它的教育力量。
如果对课堂教学作全方位的分析,课堂教学的节奏原则远不只是这四个方面。我们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美,不仅要努力在教学行程、学生思维、师生感情和教学语言这四方面(它们本身也是互相联系的)形成鲜明的节奏,还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断与续、动与静、开与合等等关系。
要说明的是,节奏原则旨在强调语文课堂教学的运动形式,要有合乎教育规律的变化,以优化课堂教学,而不是脱离教学内容和环境,提倡一种僵化的程式,更不是追求唯形式的花哨。至于一节课的节奏是快是慢,是疏是密,则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环境来决定,但务求做到:快慢疏密,各尽其宜,各尽其妙。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