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毗卢镇学校 陈静
这些年各种教研活动,培训活动如赶场一番,让人应接不暇。各种名师课、优秀课、展示课、汇报课、网上研修,甚至学校里面还有推门听课,安排得密密麻麻。各种新概念、大单元、任务群,每个老师从早学到晚,从南走到北,如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现在很多课听完后,旁人如果不看课题,根本不知道是上语文课,总让人误以为在上“生活生命与安全”“地理课”“科学课”“作业评讲课”“道德与法治”。
新教材使用中,虚的无用的东西渗进课堂太多,实的有价值的东西教给学生太少。一堂课下来,语文书都没有打开,基本看不到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找不到语文应该有的听、说、读、写、作。有的有但是比例很少很少。相反流行的就是看图片、看视频、看录像、回答问题、小组讨论、插入引申相关资料、拓展延伸、听音频。完全感觉不到原来语文课的魅力,感觉不到语文的味道。
新课标中谈到: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堂要落实这些目标,最重要的是要体现语文特点、语文规律,换言之就是:语文课必须要有语文味。它是语文教学应具有的一种特色,也是语文课堂应追求的一种境界。
那么,造成语文教学“语文味”不足或缺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一是语文教师自身缺乏激情。当然这个很多时候也不是老师自身的问题,很多语文老师都是班主任,甚至身兼数职,乱七八糟的各种事情早就透支了老师们的热情。但是,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语文味的生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很多老师照本宣科,目无表情的做一个PPT播放员,没有PPT,没有多媒体就不会上课,更不用谈融入自己的感情。
一个感情丰富的语文教师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教课文,会把自己的情感冲动传递给学生,会用自己新鲜的学识、丰富的情感去解读作者,品味语言,会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滋润学生心灵。。
二是教师多媒体教学泛滥,以为有了更只管的教学方法,视频,就能事半功倍,于是痛快地抛弃许多传统的优秀语文教学法,大刀阔斧地拓展延伸、赏心悦目地亲近多媒体。
为了丰富课堂内容,将大量的非语文元素源源不断地搬进课堂,简略的背景交代变成历史演义,作家作品介绍变成人物掌故,只要跟课文内容稍有牵连,天文地理都扯进去,一味搞课外延伸,而忽视语文课程本身的教学目标。多媒体宽泛的资源环境,动感直观的画面,便捷简易的操作,颇受广大教师青睐。特别是“公开课”,对于多媒体的运用更是不可或缺。
然而,时间是有限的,视觉用多了用密了,结果就是脑子没时间用了,没有去记忆,没有去感受,没有去思考,全是走马观花一般。这一切严重干扰了学生的形象思维,琅琅的读书声没有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没有了。剩下的就是对视频的快速浏览,对思维训练的完全没有,看就可以了。
上节语文课,看不到对文章的阅读,看不到对句子的分析,看不到对词语探究,搞得像观察记录一样,重点放在了在哪里,是什么。至于文本中各种修辞手法,词语运用,各种描写手法,说明方法,思考意义,学生已没有时间,全是这样补充,那样资料,像前拓展,向下延伸。
这些做法的结果必然是语文课堂“语文味”的缺失,语文核心素养更不知从何谈起。尤其是很多公开课上了之后,当班老师还要重新再上一次的原因也在这里。
要想找回语文课上的语文味,我有以下一些想法:
首先,要减少学校各种杂务在老师们身上的负担,很多语文老师都是身兼数职,很多时候没有那没多精神精力又要全身心投入教学,又要去应付多如牛毛的各种行政事务。
其次,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要热爱语文教育事业。只有以语文教学为乐的教师,才会全身心投入到对文本的阅读和作者情感的体验中,才会很自然地把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快乐体验传递给学生,这样上出来的语文课才容易有语文味。
语文教师最好能一专多能。《三国演义》诸葛亮谈为将者,不识天文,不明地理,不晓阴阳,不懂与时俱进,庸才也。好的语文老师就如同优秀的将领,既要自己能通晓语文知识,还应该海纳百川,才能真正做到自己有一桶水,才能教给学生一碗水。
再次,明确语文课的主体地位,明确其他知识只是辅助,明确教学目标。一切教学手段都围绕语文教学的需要来展开,绝不能因为多媒体的使用而改变语文的教学常规。听、说、读、写、思、作。朗读可以把文本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把人带进文本情境中,毫无障碍地接受课文内容的熏陶感染。引导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联想想象,再现逼真情境,使语文课堂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课堂上的语言学习可采用这些方法:听范读,利用听觉学习语言;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并说出喜欢的原因;揣摩某些词句的作用与妙处;仿写某些经典句段;抄写精彩句段,并用比赛的方式当场背下。
这些精妙的句子是怎么来的,将怎么使用,就如学书法一样,先临摹,再临帖,再书写,一步一个脚印。文章里的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反复去琢磨它,拷问它,拿掉它,补上它,有什么区别,有什么感受,再写,再读,再体会。
总之,语文课堂必须要有“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灵魂,正所谓横渠四句中有一句就是送给我们老师的,为往圣继绝学!浩瀚的宇宙中,只有一个地球,也只有一个中国,一个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独有的语言,独有的文化,需要我们去传承,去发展。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