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
纳溪中学 刘小琳
单元主题:细胞会经历生长、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进程
一、课程标准内容要求
概念2 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
2.3 细胞会经历生长、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进程
2.3.1 描述细胞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分裂,其中有丝分裂保证了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
2.3.2 说明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发生特异性的分化,形成了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体
2.3.3 描述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衰老和死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
二、单元之间内在联系
概念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中核酸蛋白质
1.1 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其中蛋白质和核酸是两类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
1.2 细胞各部分结构既分工又合作,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与《分子与细胞》中细胞学说、组成细胞的分子:核酸蛋白质、细胞器协调配合等联系)
概念2 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
概念3 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
3.1 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
3.3 由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细胞癌变与必修三中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三、单元知识框架
四、课程标准活动建议
(一)本单元内容要遵循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从抽象到直观,从现象到本质。教学中药充分借助光学显微镜和各种模型,充分理解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
(二)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模型构建等
本单元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和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模型构建等突破重难点。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准确把握学习内容,并进行知识的迁移。如在细胞增殖中,染色体和染色质形态变化的原因,细胞衰老的学说等。
(四)注重科学思维的培养
第一节细胞增殖中,利用模型作解释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培养,同时细胞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高,那么细胞是不是越小越好,引导分析,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等。
(五)课前课后进行资料收集
第二节细胞分化中,可以让学生课前进行干细胞相关资料的收集,便于学生理解细胞分化的原因和实质。在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调亡中,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细胞衰老与健康的资料,细胞说了研究的新进展的资料,并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收集和分析。
五、课程标准学业要求
观察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细胞,结合有丝分裂模型,描述细胞生长与增殖的主要特征并举例说明细胞的分化、衰老、死亡等生命现象(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六、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建立模型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染色质和染色体行为变化等,培养类比推理、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批判性思维、模型构建等科学思维。
2、通过探究性学习的开展: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细胞衰老相关资料的准备和调查等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视频观察,显微镜观察,教材研读等识记并描述细胞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分裂,其中有丝分裂保证了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等生命观念。
4、通过资料收集、对比观察等方式理解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发生特异性的分化,形成了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体和细胞癌变的实质与癌细胞的特点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5、通过资料分析、教材研读等知道并讲述细胞衰老和死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建立发展变化观,同时通过收集干细胞和癌症研究相关资料和社会老龄化调查等培养社会责任。
七、单元学习整体安排
概念学习安排 | 课时安排 | 教材内容 | 主要活动安排 | |
核心概念 : 细胞会经历生长、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进程
| 概念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概念2: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1)真核生物主要通过有丝分裂增殖,有丝分裂保证了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 2)真核生物的无丝分裂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
第一课时 |
1、细胞不嗯能够无限藏大 2、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3、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
1、模拟实验探究:细胞大小和物质运输的关系 1、染色质和染色体模型构建 |
第二课时 | 1、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变化 3、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4、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 | 1、观察对比,归纳总结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2、有丝分裂过程中结构和物质的变化 3、实验: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 ||
概念3: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发生特异性的分化,形成了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体 概念4:高度分化的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
第三课时 |
1、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实质等
2、细胞的全能型
3、干细胞的研究 |
1、收集资料了解干细胞相关内容,充分理解细胞分化的实质 2、分析材料理解细胞的全能型 | |
概念5:个体衰老是组成生物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概念6:细胞凋亡是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
第四课时 |
1、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 2、衰老细胞的特征 3、细胞的凋亡 | 1、简述细胞衰老的特征 2、简述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 3、资料收集和探讨细胞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进行老龄化调查 | |
概念7: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基因突变,使细胞变成癌细胞 |
第五课时 |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癌症的预防,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 1、讨论和归纳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癌变的机理 2、收集关于癌症治疗的资料并讨论癌症预防和治疗的手段 3、以“细胞的一生”为题完成短文 |
八、教学设计
第一、二、三、四课时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一、 教学目标
1.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3.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4.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2.教学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述法,实验法
5、教学过程
〖章引言〗学生阅读P109,教师展示图片。
活动一:体会细胞的生命历程,激发学习热情
板书:细胞会经历生长、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进程
活动二:“问题探讨”比较大象和小鼠生物个体的大小和细胞的大小
讨论:1、细胞生长可以使生物体生长吗?
2、象与鼠相应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大小有明显差异吗?
3、生物体的生长是依靠细胞的生长还是细胞数目的增多?
归纳总结:生物体的生长,既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主),还要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次)。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异,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因为,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板书〗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活动三:〖探究实验1〗“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效率”
提示1:可以用什么来模拟不同大小的细胞?(不同大小的琼脂)
2、如何才能观察并测量物质进出模拟细胞的量;
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从琼脂块的颜色变化就知道NaOH扩散到多远。
3、学会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实验数据(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怎么计算?)
根据球体的体积公式V=4/3πr3,表面积公式S=4πr2,计算结果如下表。
细胞直径 (μm) | 表面积 (μm2) | 体积 (μm3) | 比值(表面积/体积) |
20 | 1 256 | 4 187 | 0.30 |
30 | 2 826 | 14 130 | 0.20 |
屏幕播放教材中该实验的设计方法及实验操作过程
屏幕显示该实验的的结果。依据该实验的的结果进行系列分析、讨论
讨论1:测量每一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记录测量结果,根据结果进行计算,填写下表:
边长 | 表面积 | 体积 | 表面积/体积 | 扩散深度 | 扩散深度/体积 |
3 | 54 | 27 |
|
|
|
2 | 24 | 8 |
|
|
|
1 | 6 | 1 |
|
|
|
讨论2:NaOH扩散的深度随琼脂块的增大有什么变化?(无变化)
讨论2、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发生怎样的变化?
讨论3: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与细胞大小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多细胞生物体是由许多细胞而不是由少数体积更大的细胞构成的?为什么细胞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归纳总结:细胞越大,需要与外界环境交流的物质越多;但是细胞体积越大,其表面积相对越小,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物质交流的面积相对小了,所以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细胞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所以多细胞生物体是由许多细胞而不是由少数体积更大的细胞构成的。
〖板书〗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结合P114的技能训练)
1.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细胞的核质比。(如果细胞太大,细胞核的“负担”就会过重。)
〖批判性思维〗学生思考教师提示:细胞是不是越小越好?
〖提示〗细胞体积的最小限度,是由完成细胞功能所必须的基本结构(如核糖体等)和物质(如酶)所需要的空间决定的。
〖板书〗二、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细胞增殖是生命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①有丝分裂②无丝分裂③减数分裂
〖板书〗(一)、有丝分裂(体细胞的增殖)
学生阅读教材P112并讨论:
1、什么是细胞周期?
2、细胞周期包括哪两个阶段?他们在时间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3、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是否相同?
1、细胞周期: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板书)(包括分裂间期(长)和分裂期(短))(板书)
课堂提醒和强调:
(1)准确理解“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如根尖分生区细胞,皮肤生发层细胞等。
(2)分裂间期在前,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90%—95%。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装片中细胞分裂图像时(此时装片中的细胞已被杀死),视野中大多数的细胞处于间期。分裂期在后,经历的时间短。
(3)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的长短也不同。
(4)一般来说,高度分化的细胞无细胞周期,如骨骼肌细胞、神经细胞等。
(5)从增殖的角度看,细胞分为连续分裂的细胞、暂不增殖的细胞和终端分化细胞。
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线段图、扇形图的分析
(1)圆形图
甲
乙
乙点为一次分裂完成点。乙→乙为一个细胞周期,乙→甲为分裂间期,甲→乙为分裂期。
(2)线段图
A B C D E
图示中包含了2个细胞周期(A→C、C→E),每个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分裂间期(A→B、C→D)和较短的分裂期(B→C、D→E)。
活动四:构建染色质和染色体模型,模拟染色体复制
分裂间期为什么占有很大比例呢?
利用染色体模型复习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以及构成。利用粗毛线和暗扣做染色质模型,暗扣代表着丝点,将两根毛线用暗扣扣在一起,表示染色体复制。将毛线螺旋重叠变粗,螺旋成染色体形状,明显变短变粗。
复制结束后,1个DNA分子形成了2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细胞内DNA分子数目加倍。此时,一条染色体含两条染色单体(呈染色质状态),由于它们共用1个着丝点,由1个着丝点连在一起,彼此并不独立,因此只能算是一条染色体,但含有两个DNA分子,所以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不变。
图示:
注意:此时,染色体呈染色质细丝状态,但习惯上叫染色体。
课件展示细胞分裂各时期图片或者视频
2.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再归纳总结)
时期 | 植物细胞示意图 | 动物细胞 示意图 |
主要特点 |
记忆歌诀 | |
分裂间期 |
|
| 完成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复制的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姐妹染色单体。 |
复制合成 | |
分
裂
期 |
前期 |
|
| ①出现染色体;②核膜解体,核仁消失; ③从细胞两极发生许多纺锤丝,进而形成纺锤体; ④染色体着丝点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上。 |
膜仁消失 两体现 |
中期 |
|
| 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计数好时机) |
形固数清赤道齐 | |
后期 |
|
| ①每个着丝点分裂为二,每个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染色体; ②纺锤丝收缩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形成两套数目和形态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
点裂数增均两极 | |
末期 |
|
| ①两组染色体分别到达两极后,又变成细长盘曲的染色质丝; ②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③(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上出现的细纺锤丝消失; ④细胞板进而形成新的细胞壁,最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
两体消失膜仁重现 |
3.学习任务: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区别(复习巩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再引导学习二者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区别)
| 前期 | 末期 |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 | 细胞质分裂的方式 | |
动物 | 由两极直接发出的纺锤丝 形成纺锤体 | 在赤道板附近形成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将细胞割裂成两个细胞 |
植物 | 有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 形成纺锤体 | 细胞膜在赤道板附近向内凹陷,将细胞缢裂为两个子细胞 |
4.学习任务: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有什么作用?(学生复习、归纳总结)
细胞器 | 细胞类型 | 作用时期 | 生理作用 |
|
|
|
|
|
|
|
|
|
|
|
|
|
|
|
|
5.学习任务: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以及着丝点数目变化(假设体细胞是染色体总数为2n的二倍体生物细胞,可引导学生先数教材上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图中的染色体数、核DNA数和染色单体数,再到其他二倍体生物的染色体数,核DNA数,归纳总结)
| 分裂间期 | 分裂期 | |||
前期 | 中期 | 后期 | 末期 | ||
着丝点 | 2n | 2n | 2n | 4n | 2n |
染色体 | 2n | 2n | 2n | 4n | 2n |
染色单体 | 0→4n | 4n | 2n | 0 | 0 |
DNA分子 | 2n→4n | 4n | 4n | 4n | 2n |
染色体形态 | 丝状 | 丝状→棒状 | 棒状(形态最明显) | 棒状 | 棒状→丝状 |
6.学习任务: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的数目变化曲线图和柱形图(在归纳了各时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以及着丝点数目后,引导学生绘制曲线图)
在学生绘制曲线图后,教师及时纠错、提点,再引导分析各曲线变化的原因(ab段、cd段、gh段、ij段、lm段、no段),从原因入手再进一步落实各时期的特点,增强学生的记忆理解。
核DNA变化曲线
①DNA数目加倍是在 期。原因是 。
②DNA数目减半是在 期,原因是 。
(2)染色体变化曲线
①染色体数目加倍是在 期,原因是 。
②加倍后的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在 期,原因是 。
(3)染色单体变化曲线
染色单体形成于 期,可见于 期,消失于 期。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有丝分裂中各结构“加倍”的时期和原因。
7.有丝分裂的意义:DNA和染色体的数目不变,保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
二.无丝分裂
实例: 的无丝分裂
(1)过程:
(2)特点:不出现 和 的变化
三、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原理:①高等植物的 、 细胞有丝分裂较为旺盛;
②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③细胞核内染色体容易被 染料着色(如: ),便于观察。
实验目的:略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1、洋葱根尖的培养
2、装片的制作: → → →
解离液:
解离 解离目的:
解离时间:
解离程度:
漂洗 漂洗液:
漂洗时间:
漂洗目的:
染色 染色液:
染色时间:
染色目的:
制片:用镊子取出 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 ,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 载玻片,使细胞 。有利于观察。然后把盖玻片上的载玻片取下 。
3、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先 ,根据细胞特点找到 : ,再换 ,首先找出分裂 的细胞,再找 、 、 的细胞,注意观察各时期细胞内 形态和分布的特点。观察结果:处于 时期的细胞数量最多,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的时期是 。
4、绘制有丝分裂各时期细胞示意图 。
思考:(1)该实验应该选择根尖的哪个部位的细胞作为观察的材料?为什么?一般在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剪取或在剪取根尖以前用35的温水浸泡1小时左右,为什么?
(2)实验中的解离液的成分是什么?解离的目的是什么?
(3)解离后为什么进行漂洗?
(4)染色所用的染色剂是一类什么染料?如果不解离能够成功的染色吗?
(5)制片的时候如何放置盖玻片?为什么要将根尖弄碎?如何进行压片?
(6)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细胞某一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吗?
第五课时
第2节 细胞的分化
一、 教学目标
1.说明细胞的分化。
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3.进行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2.教学难点
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探讨法,谈话法
4、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骨髓造血干细胞相关资料和知识
6、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
思考1:为什么健康人的血细胞数量不会随着血细胞的死亡而减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2:骨髓与血细胞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细胞分化
问题1: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是从一个细胞__________开始的,该细胞在发育成个体后所有细胞都一样吗? 看图P118图6-9
这些细胞的来源?
这些细胞有什么不同之处?
概念: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后代细胞在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上发生__________的过程。
问题2:下列事例分别体现了细胞分化的哪种特点?
1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
2黑色素细胞在体外培养30多代后仍能合成黑色素;离体培养的上皮细胞,始终保持为上皮细胞,而不会变成其他类型的细胞。
哺乳类红细胞在晚幼红细胞阶段,排出细胞核。人的成熟的无核红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生活120天左右即死亡。
3人、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都存在着细胞分化,
特点:______:细胞分化贯穿于整个_______历程,在_______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_____________: 分化了的细胞一般不会再分化为其他种类的细胞。,直到死亡。
______:细胞分化是生物界_______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
问题3 :细胞分化的原因(实质)
不同细胞中__________的执行情况不同导致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_______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注意:各分化的细胞含有相同的基因)。
问题4(情境设置):
大家今天是高中生,将来可能从事各种职业。想想,现代社会中又多少种职业?如果没有职业分工,社会的运转情况会怎样?你个人的生活会与现在有什么不同?
细胞分化的意义
⑴是__________的基础;
⑵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于_____化,有利于提高各种 的效率。
学生活动: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的比较
|
| 细胞分裂 | 细胞分化 |
不同点 | 细胞数量 |
|
|
形态、结构、功能 |
|
| |
相同点 | 染色体和遗传信息都改变?不变? | ||
联系 | 先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的基础,共同完成生物_________过程。 随着分化程度的增进,细胞分裂能力逐渐_______,分化能力逐渐_________。 |
二、细胞的全能性
阅读教材第119页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植株的实验,思考一下,这个实验表明了什么?
这个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学生讨论交流〗:以上科学原理在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克隆技术可以应用于珍稀动物的保护;组织培养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名贵花卉、珍稀草药、优良物种的迅速繁殖等;医学上组织器官的体外培养扩增可以用于移植手术;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定向分化可以挽救许多血液病人的生命……
2.原因:细胞中含有保持本物种遗传性所需要的全套基因
〖旁栏思考题〗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2.动物细胞的全能性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受到限制,细胞分化潜能变窄,这是指整体细胞而言。可是细胞核则不同,它含有保持本物种遗传性所需要的全套基因,并且并没有因细胞分化而失去基因,因此,高度分化的细胞核仍然具有全能性。这可以从细胞核移植实验以及其他的实验证据中得到证实。
3.大小:植物_____动物;
对于同一个体,受精卵____生殖细胞____体细胞。
4.植物细胞表达全能性的条件:⑴_______、⑵_________、⑶________
5.植物组织培养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利羊的克隆成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示为受精卵一步步分化为红细胞的过程
1、请比较这几种细胞的分化程度、分裂能力、全能性的大小。
2、总结分化程度、分裂能力、全能性三者间的关系。
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 ,全能性 ;
据此比较下列细胞全能性的大小(填“>”或“<”):
(1)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2)受精卵 生殖细胞 体细胞
(3)成熟细胞 幼嫩细胞
三、干细胞
资料搜集:什么是干细胞?干细胞分为哪些?干细胞的研究有何应用?
1、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通常把那些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并能在一定条件下分化形成一种以上类型细胞的多潜能细胞称为干细胞。
2、按分化潜能的大小,干细胞基本上可分为3种类型:①全能干细胞:具有形成所有组织器官的潜能,如胚胎干细胞;②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组织细胞的潜能,如造血干细胞;③专能干细胞:只能分化成某一类型细胞,如神经干细胞。
3、干细胞的研究为替换病变的组织和器官,某些癌症和遗传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知识框架/板书整理】
第六课时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辨析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的关系,并理解细胞衰老的特征,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搜集和分析。形成生命观念培养社会责任。
2.与细胞坏死相比较,分析、理解细胞凋亡的概念和意义,培养理性思维。
3.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
(2)细胞凋亡的含义。
2.教学难点
细胞凋亡的含义以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学生阅读指导法,探讨法,讲述法
四、课时安排
1
五、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
1.人体的衰老特征:白发,皱纹,老年斑,耳聋,眼花,行动迟缓,记忆力减退等。
2.老年人体内还会有幼嫩的细胞,如精原细胞仍能增殖产生精子,造血干细胞一生都能增殖产生各种类型的血细胞;年轻人体内也有衰老的细胞,如皮肤表皮细胞衰老成角质层细胞,最后细胞凋亡、脱落。
3.人体衰老与细胞衰老并不是一回事。人体内的细胞总是在不断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但从总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一、人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1.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2. 多细胞生物个体总是在不断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但从总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二、细胞衰老的特征(P122共有五点)
〖讲述〗形态变化
细胞核:增大,染色深,核内有包含物,核膜内陷。
染色质:凝聚,固缩,碎裂,溶解。
细胞膜:黏度增加,流动性降低。
细胞质:色素积聚,空泡形成。
线粒体:数目减少,体积增大。
高尔基体:碎裂。
包含物:糖原减少,脂肪积聚。
脂质: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引起膜脂之间或与脂蛋白之间交联,膜的流动性降
〖旁栏思考题〗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老年斑是由于细胞内的色素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造成的。衰老细胞中出现色素聚集,主要是脂褐素的堆积。脂褐素是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产物,是一种不溶性颗粒物。不同的细胞在衰老过程中脂褐素颗粒的大小也有一定的差异。皮肤细胞的脂褐素颗粒大,就出现了老年斑。
三、细胞衰老的原因
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
〖课外活动〗“社会老年化的相关问题”有条件的学生进行资料搜集和分析。
四、细胞的凋亡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的凋亡。
细胞死亡有正常凋亡和异常死亡(坏死)两类。正常的细胞死亡是在细胞遗传物质的控制下进行的主动过程,它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凋亡)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细胞凋亡的实例和意义
提问学生:个体发育中细胞的编程性死亡有哪些实例?
教师提醒:胚胎发育期手的发育如果没有细胞的调亡就不会有纤细的手指;如果没有正常的细胞调亡,蝌蚪的尾部就不会消失,它将永远不能变成青蛙、。正常的细胞调亡骸肩负着维持各种组织器官固有体积和形态的功能;还会使机体内异常的细胞得到及时清除,去处潜在的隐患;例如癌症就是异常的细胞没有及时死亡的结果。此细胞的正常死亡是生物体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调节机制,是机体平衡细胞增殖,调节机体细胞树木恒定的方式,是必不可少的生命过程。
〖技能训练〗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细胞的寿命与分裂能力无关。寿命短的细胞不一定能分裂,如白细胞。
2.有关系。
3.学生可作出各种推测。皮肤表皮细胞的寿命约为10 d,生发层细胞分裂能力强。
第七课时
第四节 细胞的癌变
一、知识教学点: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从课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癌症的预防措施的讨论,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研究方法,养成尊重事实的研究态度和能力,以及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癌症的致死率高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细胞癌变的关注,从而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通过致癌因子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以及增强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美,从而感知生命的珍贵。
五、学科方法训练点:
1、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述能力的训练。
六、教学重点: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七、教学难点: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教具:多媒体平台
十、教学设计:
(一)明确目标、重点和难点
出示本节课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应掌握的重点和难点的内容。
(二)教学过程
导言:
〖提问〗在我们身边时常听到有关癌症的情况,就你所知,你听说过哪些癌症?
〖学生回答〗肝癌、肺癌、胃癌、肠癌、食管癌、宫颈癌、鼻咽癌、乳腺癌、皮肤癌、血癌(白血病)、脑癌、前列腺癌、舌癌等等。
〖问题探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日光浴使皮肤生发层细胞中的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转化成维生素D,可以预防佝偻病、骨质疏松症;同时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表皮细胞可以产生黑色素,保护内部组织和器官。
2.(1)尽量不在紫外线强烈辐射的时间和地点长时间进行日光浴。不同的地区由于经纬度不同,因而日照强度过强的时间长短不同。可以引导学生调查当地的紫外线辐射的情况。(2)涂上防晒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伤害。(3)使用防紫外线遮阳伞,可以适当减少紫外线辐射。
3.臭氧层可以部分吸收紫外线。当臭氧层被破坏时,过多的紫外线辐射有可能伤及表皮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严重时可能导致皮肤癌。
〖问〗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如果出现异常将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板书〗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问〗(分四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
1、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有什么区别?
2、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哪些?
3、细胞为什么会发生癌变?
4、怎样预防癌症的发生?与预防禽流感AI、非典型性肺炎SARS、的措施有什么不同?
(教师巡查指导,待学生讨论分析后由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代表发言〗各小组组长代表发言汇报,经过全体同学的质疑和探讨后得出:
1、题可以带出癌细胞的概念: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值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一、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区别是:
①恶性增值的“不死的细胞”:能够无限增值;
②形状显著改变的“变态的细胞”:形态结构变化;
③黏着性降低的“扩散的细胞”: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使得细胞之间的黏着性减少,因此癌细胞容易在机体内分散和转移。
二、致癌因子
⑴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电离辐射等。
⑵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黄曲霉素、亚硝胺、联苯胺、烯环烃等。
⑶生物致癌因子:如Rous肉瘤病毒。
〖练习1〗根据以下案例分析是哪种致癌因子引起的癌症?
(1)二战时日本受原子弹爆炸影响,幸存居民经29年观察,发现白血病发生率明显增高,距离爆炸中心越近,发生率也越高。(物理致癌因子)
(2)3、4-苯并芘是煤焦油的主要成分,近几十年来肺癌的发生率增加,可能与烟草燃烧的烟雾、工厂的煤烟、汽车的废气等气体有关。(化学致癌因子)
(3)有人用砷酸钠治疗皮肤病后,出现局部色素增加,过度角化,最后发展为皮肤癌,砷是唯一能使人类致癌而动物不致癌的物质。(化学致癌因子)
3、细胞中既有原癌基因,又有抑癌基因,其中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则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值。
癌症的发生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提问〗癌细胞、原癌基因和致癌因子之间有什么联系?
〖回答〗正常细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使原癌基因被激活,从而导致正常细胞畸形分化为恶性增值细胞,即癌细胞。
4、在个人日常生活中注意远离物理、化学和病毒致癌因子;同时要注意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多方面采取防护措施。
〖资料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课后作业
设置情境:
请学生以“骨髓造血干细胞家族的一生”为题,写一篇文章,构建细胞的生命历程的知识框架。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