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大概念视角下教学策略初探
唐俊
摘要:大概念教学是当前学科教育中的重要理念,有着巨大的教育使用价值。论文基于此,首先阐述了大概念的含义,进而以初中生物单元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论述了大概念系统在初中生物单元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加强基本知识掌握、发挥科学思想、培育学生核心素质,最后又就怎样从大概念角度入手进行初中生物单元教育给出了具体措施,包括以大概念系统的建立为前提、以生物单元知识点总结为要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关键、以教育系统考核与评估为辅助等。
关键词:大概念;初中生物;单元教学
生物课程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关键科目,在学生学科知识掌握和科学素养成长过程中,扮演了特殊而关键的角色。但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生物课程的教育任务已经出现了巨大的转变,正逐步地由基础知识教学转化为学生核心素质的训练和开发,而单元课程教学已经成为了初中生物课程的主要方式。生物课程实质上是一门综合课程,有着整体性好、课堂质量高等优点,在学生全方位掌握课程知识信息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大概念的引入为推进初中生物单元教学开拓了视野,于是,从大概念的角度入手来推进单元教学,便成为现阶段初中生物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
1、大概念的含义以及在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地位重要性
(一)大概念的内涵
大概念是当前中国教育界所提出的问题最多的东西,现已作为教师指导学校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大概念的主要内容都来自于“概念”,但又和“概念”有特定的区别。称为概念,指的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作出的一般归纳和总结”,大概念则是在“概念”的根基上做出的扩展和引申,以对应于课程中的基本目标和体现课程实质意义的重要知识点。因此,大概念定义通常指的是基本概念、关键概念,而不是通常含义上的一般概念。有的学者指出,“大概念是一个广泛形式化、兼具认识论与方法论含义、普适性极强的概念”。但从这种观点来看,大概念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人们普通认知的范围,不单纯指了某种东西,而是作为某种观念、理论的负载体。基于此,我们可以归纳出大理论的三个特性:一,宏大性。大理论不是关于一个微观层次的理论,或者中观层次的理论来说的,具有很大的宏观性,必须从更宽广的角度来理解;第二,主体性。每一个领域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概念,而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又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大概念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观念,对其他观念有着强大的统摄能力,因此,把握好大概念后,就拥有了把握其他观念的钥匙;第三,更深层化。从大概念所处于的社会层面来看,大概念无疑处于更深层地位的社会范畴,有着更广泛的含义和更加深远的社会含义。
(二)大概念在初中生物单元教学内容中的重要性
大概念和单元设计之间有着密切的的关联,因为单元课程作为知识呈现的载体,有教学主线、支线,而大概念则是在确定单元课程中发挥重要的角色。大概念在初中生物单元课程中的意义,一般有以下几点:首先,加强对基础知识理解。初中生物教材包含许多重要知识点较,学生很识记知识点难度大,而单元教材则把主要知识点串联子一起,形成一定的体系,为系统学习提供了条件,而大概念又赋予了主要知识点体系内在的核心要素,对提高学生的主要知识点总体把握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积极发展科学思维。生物学知识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而生物教学主要承担生物学知识的任务。对于生物学教师来说,其科技观念的培育是关键的。大概念视野下的模块课程便于学生从概括、总结、分解等方面来掌握所学知识点,是学生科学思考训练与拓展的有力补充;三,培育核心素质。核心素质是当前学科教育的主题,在学校深层次把握教学内容中占有着关键的战略地位。初中生物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人生价值观、理性思考、社会责任等诸多内涵,而单元教育大概念则是核心素养在各个单元中的具体体现。从大概念角度入手,进行单元教育就可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在大概念视野下的中学生物单元教学方法
(一)以概念体系建构为前提
单元课程的目标在于使学习者对课程的重点内容和知识架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以便有效培养学习者的课程学习效果,这对传统课程提出了挑战,片段化的知识记忆和分散型的知识内容显然已不能适应课程需求。因此,教材要以大概念为重点,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逐步阐明大概念的意义,并以大概念为依据,形成层级清楚、关系清晰的知识框架,为主题式学习铺平道路。以《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主题为例,本主题教学内容涵盖了绿色植物一身、植物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知识点,学生必须理解、记住、熟悉的概念比较多。教材设计首先要从基本目标入手,以“生命活动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基本单元的大概念,然后再以大概念为基础,根据绿色植物的一生为线设计,逐步梳理出重要概念和次位概念。主要概念是章节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等,而次位概念则是依附于重要概念而定,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可以把分散的小概念纳入到大概念为中心的主线之中,以便于达到教学目标,同时,老师也要把经典实验融入概念系统之中,以方便学习者记忆、掌握。
(二)以单元知识整合为重点
对于初中生物教材来说,各单元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涵盖着大量带有内在关系的信息内容,而单元课程的目标并不仅仅在于介绍这些内容,更在于揭示内容的相互关系,以便进行整体记忆的效果,也就是要求老师在课堂中及时地总结单元知识点。大概念的提示与教师总结单元复习提出了有效的依据,成为单元教育的重点,大概念贯穿了单元教育的所有环节,使衔接不同章节的粘合剂,可以帮助老师总结内容,提高课堂效率。举例而言,初中生物教学中包括了丰富的科学方法,如研究种子植物、研究裸子植株、研究根毛与根尖构造等。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这种方法是单一的进行,既不利于学习者建立有效的记忆方法,又不适应单元学习所以,教师要以大概念为基础,从生命活动在整个生物圈中的重要意义入手,设计教学串联性的链式试验,将离散的、单一的试验融合成一种综合性、动态化的试验,使我们在实验的不断深入,将深化生命观念的理解。以种子植物为例,通过观察不同环境下的种子萌发实验、进行种子萌发后各部分的形态试验和测定种子发芽率试验等,具有了时间上的顺序性,整合余地就很大,老师能够把一个延续式的实验结果贯彻到整个单元课程的内容各个环节,这对于加深学生大概念的认识以及实现单元课程的目标,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关键
主体性不足是初中生物课程存在的常见现象,受到传统课程思想的冲击,许多老师一直进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老师主导着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削弱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概念视野下的单元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力图通过他们的自主学习来建立知识,以此提升他们的效率。因此,教师必须把探索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大概念视角下初中生物单元课程的重要内容:首先,开展主题学习。老师从教学内容入手,设计适当的学习主题框架,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去构建框架,达到了由已有知识到未知知识探索要求,是在知识的基础思想上形成了和巩固内化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强调对知识的积极探索,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触向自主形成知识,比如通过研究实践使学生证明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加深了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也帮助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掌握。通过教学模式的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发自主性,发挥学生的创新性学习。
(四)以系统考察评价为辅助
考查评价是单元教学的重要一环,大概念给单元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条件,考查评价本身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改变,这样可以作为单元教学的有效辅助。从考查的方式出发,老师还可通过随堂检查以及作业考查等的形式。而课后作业又是初中生物单元学习的有效载体,通过课后作业,老师不但能够考察学生的生物单元教学效果,还可以培育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从而促进课内教育内容向课外体育的学习拓展,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老师在课后作业的教学设计中要本着“重质不重量”的基本原则,包围着单元大概念,设计带有综合考查内容和迁移应用性质的新问题,以实现课程目标。从教学评估的角度来看,老师首先要处理好下面二点内容:第一,确定教学评估指标。传统的课堂评估方法面临着粗放性的问题,多是单纯地总结性评估,无法实现有的放矢,因此教师首先要从单位教育的主线入手,根据单位教育的大概念、重点概念、级位概念,设定结构清晰的评估指标体系,以精细化评估促进学生的有效复习;其次,强调激励效果。教师评价有着多样的功用,其中,启发功能是教师评价的基本功能之一,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并运用教师评价的方法把闪光点放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这对大概念教育视野下的初中生物单元教育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结束语
由于课程改革研究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教师将摸索出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单元课程即是其中的一种。单元课程以单元为核心,强调单元教学内容的融合和课程框架的形成,有助于促进学校生物整体知识的发展。大概念的引入为单元课程的开发和改进提供了方法,所以,老师从大概念的角度入手,进行知识框架形成、课程融合的操作,以此改善每个学生的课堂质量,促进其整体成长,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康.大概念的引入与教育学变革[J].教育研究,2015(2):33-40.
[2]张娟.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的教学梳理提炼稿[J].新課程,2018(2):174.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