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典课例看读写结合
牛滩镇牛滩中心小学校 韩朝琴
摘要:“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语文教改的一个基本思路。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作文是衡量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积累、感悟是读的任务,为表达运用服务。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写作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从读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寻找读写结合点,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拓展“读写结合”的形式,丰富“读写结合”的内容,拓宽学生的习作途径。
关键字:小学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一、什么是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和语言形式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2、加强读书指导,学习写作方法
(一)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在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书籍的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读书方法的指导。基本的读书方法有两种,一是泛读,这就是指平时我们所阅读的各种形式的文章,以浏览、速读等方式所读的内容,泛读的范围是广而博,量应大,就像一座山峰,它应该是基座:另一种阅读方式是精读,如我们教材中的讲读课文,也有我们熟读背诵的内容,既要了解它的大意,又要体会它文字背后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在阅读中对学生提出的精读要求是:四读法。先仔细读一遍文章,了解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回过头来读第二遍,在读这一遍的时候要慢,注意用笔划出你觉得好的或感受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或段落;第三遍读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划出的句子或段落,思考它们好在哪里;第四遍读是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或段落,注意读出自己的感受,最好能够熟读成诵。
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都在积极的教给我们的孩子很多的写作技巧,学习每一课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段落、这个句子又好在哪里?如此,学生就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大量的写作技能。为自己写好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果我们要求学生每天读书半小时,其中要精读一篇文章。这样,上面说的两种读书方式就具体落实在每天的读书活动中。天长日久,学生在丰富知识,开阔眼界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和作文素材及写作知识,如:文章条理、主次、详略、开头结尾、过渡等。学生在读书中,凭借阅读材料,精心思维,思维水平和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可谓是一箭多雕。
(二)重视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认识到阅读对学生习作的作用这么大,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很注重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多读书。结合学校要求,给学生推荐阅读的书目,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阅读的范围不宜局限。有的同学只读作文类书,家长也只给买这一类书,但是这只是阅读中一个极小的点。真正的阅读应该是全方位的,既可以读历史故事、武器、恐龙、车、神秘的 UFO、《哈利.波特》、漫画等有趣味的书籍,也应读文学名著,如《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艾丽丝漫游奇境记》等:还可读《丘吉尔》、《邓小平》等名人传记及成功学书。总之阅读的范围应广阔,可以读杂志、报纸,也可以读正规出版的图书:可以读上述各种类别的图书,也可以读菜谱、说明手册等实用的书,关键是只要读就是在积累。
(三)重视写读书笔记。
真正深刻理解的书籍和感受无不从读后思考中来,读后的写作可以促讲思者,思老也可以提升写作的质量。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要重视让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在三年级主要是让学生积累好的词语,好的句子,四年级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或文章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可以写一点感想,高年级主要是让学生写读后感。
三、读写结合的形式:
(一)文体转化式
也就是在叙述主题不变的情况下,散文、小说、诗歌等文体形式之间相互转化。
以部编版四下第一单元《三月桃花水》这篇课文为例:
《三月桃花水》
刘湛秋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
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
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三月桃花水》是当代作家、诗人刘湛秋写的一篇描写美好春光的抒情性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课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应放手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可以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批注描写优美生动的语句,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然后通过交流分享,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味词句,体会情感。
给大家分享一个教学片断。
3—6自然段: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
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
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
师: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乐?这些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
师: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为什么是明镜?它照出了什么美景?
师:你觉得三月桃花水还是什么呢?动笔写一写。
三月的桃花水是害羞的少女,
羞红了脸颊
三月的桃花水是醇香的美酒,
令人如此沉醉。
三月的桃花水是美丽的舞台,
柳树姑娘随风摇曳……
这就是一次很典型的文体转换式的读写结合,学生由对课文的学习到诗歌的创作,在文体的转变中,对桃花水的喜爱跃然纸上。
文体转化式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读写结合时不一定就是仿写,不一定就是学诗写诗,学文写文,像这种文体之间发生变化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二)语言材料转化式
这是补白式的一种,和我们习以为常的补白式读写结合不同之处,在于教师在学生写作前,为其提供了教材以外同质或者同类描写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写作中借鉴并吸收。
我们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5课《白鹅》为例。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课文语言幽默风趣,采用“对比”的写作方法和“明贬暗褒”的表达方法,表现鹅的高傲,表达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丰氏”特色语言。如形容白鹅“叫声、步态、吃相”的四字词语,写白鹅高傲的对比句子(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鹅的步调从容与鸭的局促之态对比,鹅的架子十足与狗的窥伺偷吃对比)等。让学生直面文本,理解“言内之意”,品悟“言外之趣”。《白鹅》这一课除了语言很有特色,文章的结构也很值得借鉴。文章结构严谨,是学生学习篇章结构的典范。文章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分别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具体写出特点,每个部分都有一个总起句(过渡句),从一开始抱回家的印象“左顾右盼,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到“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过渡句统领全文,接着分别从“严肃郑重”的叫声、"大模大样”的步态、“从容不迫”的吃相具体细致刻画了鹅的高傲。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先总后分”的写法是应该掌握的一种习作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去学习。
学习完课文以后,我们再出示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和课文《白鹅》比一比,说说两位作家笔下的鹅有什么特点,再体会两篇文章表达上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感受了两篇都是写鹅的文章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小练笔:
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好高傲,姿态、叫声、步态、吃相,每个方面都很“高傲”。你的动物朋友又有怎样的特点呢?试着运用学到的方法写一写吧!
写法一:总述动物的特点
写法二:对比手法突出动物特点
写法三:拟人手法写动物
写法四:明贬实褒,看似不喜欢,实则很喜欢
这个片段的教学带又给我们怎样的读写结合的启示呢?
那么语言材料转化式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
读写结合时,在可能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语言素材,让学生在转化语言的过程中吸收语言,吸纳语言表达形式,使读写结合更多了一个重要的凭借。
(三)复杂句式仿写式
这是仿写式的一种,但是常常被大家所忽略。原因之一是高年级不屑于做,低年级不敢做。原因之二是教学中我们也许并没有发现一些独特的有学习价值的复杂句式。
以部编版一年级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例。
吃水不忘挖井人
瑞金城外有个小村子名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这篇课文,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哪一个读写结合点好呢?我们可以找到这个读写结合点,那就是课文的开头这一句:瑞金城外有个小村子名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里住过。我们可以把这一句提炼为:(哪里) _________有________(什么),(谁) ________在______(那里)做______(什么),引导学生用这一句式来说,大家看,很多孩子都写得不错,有的说: 奶奶家门外有条小河,我放学了以后常在那里钓小虾。 有的说: 教室外面有长长的走廊,下课后我和同学们常常在那里玩耍。
那么,复杂句式仿写式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
复杂句式仿写式带给我们的启示:
读写结合时不仅可以发现段落的结构特点,还要注意发现句子的结构特点。选择典型的句式练习说话写话,是提高学生写话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
(四))缩写式
顾名思义,缩写式的读写结合练习就是把长文写短。
我们以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为例,《小蝌蚪找妈妈》可以怎样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呢?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中小蝌蚪的变化浓缩为一句话:
小蝌蚪首先长出两条后腿,接着长出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了,最后尾巴不知道什么时候不见了,它们变成了青蛙。
这一课的读写结合,我们就可以这样安排:
说一说生活中的一件事情或者一种现象,用上下面一组连词:
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让孩子们学会有条理的来叙述一件事情或者一种想象。
缩写式带给我们的启示:
读写结合的练习,并非一定是写具体、写生动,还可以写简单,写概括。缩写式读写结合练习,也不完全是高年级的专利。
(五)例文比较法
将同类课文片段放置在一起,去寻找和发现共同的表达密码,带动教材内同类课文之间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在同类“例文”的阅读鉴赏中,发现更多的“习作例文”,发现更多相通的表达规律,实现读写结合。
比如我们再讲场面描写时,可以出示两段例文,一是《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自然段,描写五壮士的影响气概,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描写了每一位战士战斗的细节,给人很全面很具体的感觉,这就叫有点右面,点面结合,既顾忌全面,体现广度,又突出重点,体现深度,让五壮士英勇战斗的场面更加立体鲜活。
再看《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了表现人们发现两个孩子还活着,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作者抓住了人们的高喊声,敲铁腕铜盆的声音,滴滴答答的喇叭声与人们的喧嚷声,以及村民们前呼后拥的场面,来渲染这个大街上的喜庆气氛。
那么,通过两个片段的例文比较,学生就学到了场面描写的写法。
例文比较式带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要有意识地将同类课文片段放置在一起,去寻找和发现共同的表达密码,带动教材内同类课文之间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在同类“例文”的阅读鉴赏中,发现更多的“习作例文”,发现更多相通的表达规律,实现读写结合。
以上所讲的文体转化式、语言材料转化式、复杂句式仿写式、缩写式、例文比较式几个案例在读写结合的练习中都落实到了“动笔”之上。
我常常在想,怎样才能精准的选择读写结合点呢?其实不外乎两个层面的原因——
深入的思考习惯,丰厚的学科知识
只要教师心中重视“读写结合”的训练,定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探索出更多的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那么,学生的读写能力也一定能在我们的指导和训练中,不断得到提升。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