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鸿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
工作室建设规划 | |
工作室发展定位 | 工作室发展定位:建构一个由名师引领下 “1+30+x” 研修共同体,实现“室内凝聚与带动、室外引领与辐射”,凸显“协作共进,学思同行,知行合一”的团队特点。 工作室本着“务实严谨,潜心研究,合作创新,引领辐射”的工作理念,营造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理论积淀深厚,专业功底宽泛扎实,教学技能精湛,教学风格独特,甘于奉献,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小学一线语文教师团队,实现工作室“打造名师骨干,引领辐射”的工作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工作室发展目标 | 立足小语本位,实施卓越引领。工作室坚持以“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自主与合作相结合、反思与提升相结合”为原则,以“搭平台、促成长、重引领、强辐射”为工作策略,以“专业引领、自主研修、研讨实践、同伴互助”为基本研修方式,逐步实现工作室成员由校级名优教师成长为区、市级名优教师,打造一支在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名优教师团队,逐步实现工作室成员由校级名优教师成长为县级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我们将把名师工作室视作教师破茧成蝶的场所,也是我们的充电器和加油站。作为负责人、领衔人,以期提升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素养,提炼自己的特色,为他人树立榜样,对他人进行引领。 |
工作室主要工作思路与工作举措 | 工作思路: 搭建名师工作室平台,打造教师研修共同体,构建教研训一体化模式。 研修共同体建设路径: 搭平台-重团队-勤研习-建资源-带队伍-促成长-育名师 (一)名师工作室建设 1.实体“1+30”名师工作室: 1名领衔人和30名教师成员组成,其中包括城区内教师4名,乡镇教师26名。 2.网络“1+30+X”名师工作室共同体: X个网络学员,是名师工作室成员以“师带徒”为主要培养形式而产生的第二梯队学员,共同开展基于线上和线下的小学语文学科研究、教改探索和教学磨炼的实体与网络相结合的共同体。 (二)名师工作室网格分层运行 导师示范,分层辐射,责任落实,最大效益 1.导师基于网络平台和实体工作室,依托云端在线课堂和学校教学课堂,直接面对面,示范教学,打造名师课堂,录制名师课堂视频,培养工作室成员。 2.工作室成员快速成长,结合理念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学员所在学校示范辐射,带动本校小语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3.工作室成员引领发展本校或近区域学员,做好教育信息和教育理念传送服务,携手更多教师成为区域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 (三)名师工作室主要工作内容 名师工作室要重点围绕小学语文学科教材系统研制一批“名师课堂”等视频资源和课案。制定一套教师网络研修工具箱以及研修规章制度,促进研修共同体发展。搭建名师网络工作室平台开放、共享,资源获取、资源转化、资源生成、资源共享。构建教研训一体化研修模式,线上线下、自主合作教研活动。 1.阅读提升活动:课程论、教学论等专业著作阅读、反思、交流、展示。 2.资源建设活动:微课、微课程、视频等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形成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机制与策略 3.教研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名师直播间,名师带你学,名师来送教,同课异构竞赛交流,整课设计与教学研讨的教研新范式。 4.课题研究:引领学员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编写教材,总结与反思、撰写论文、科研课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形成教学风格、教学主张,提炼研究成果,推广与应用。 |
工作室预期成果 |
(一)培养人 1.培养一批市、县级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名师人选; 2.培养一批区域内教学能力大赛、技能大赛的小学语文教坛新秀; 3.辐射培养更多能上好课、带好班,成为学生喜爱,老师、家长信任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
(二)建资源 小语统编教材《读写共生》微课程资源协同开发--系列主题微课资源; 小语统编教材《读写共生》优质教学资源推广应用--线上线下教学融合。 (三)出成果 小语统编版教材背景下“读写共生”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集; 小语统编版教材背景下“读写共生”教育教学示范课例集; 小语统编版教材背景下“读写共生”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报告; 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学员成长随笔集。
|
李良鸿名师工作室三年具体实施规划
第一年
1—3月.
1.理论学习,共同阅读《薛法根教阅读 》。做好批注,每月一篇读书笔记。
2.案例解剖。
①观看课堂教学视频1节,做好观课记录,撰写观课体会(1000字以上)。
②纸质阅读一篇。摘录关键要点。
3.交流分享,总结经验。每个成员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对“读写结合”的关键要素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4-6月
1.继续阅读《薛法根教阅读》,撰写读书笔记。
2.各成员根据自己所教年级,深研教材,聚焦2篇课文,锁定“读写结合”点。
3.聚焦训练点,设计具体化的教学活动:包括文本解构,支架搭建,学生练说,学生练写,展示评价等方面。
4.课堂实践。要求形成实录或反思。
5.收集学生“练笔作品”。
7-9月
1.继续阅读《薛法根教阅读》,撰写读书笔记,分享交流。
2.拟定读写结合的基本策略:
(1)对训练点进行分类。
(2)根据不同类别探究基本策略。(可以是两三类)
(3)收集整理目前已形成的案例(含实录和反思)
(4)撰写相关论文。
10-12月
1.组织开展“读写结合”研讨活动。邀请一定范围内的学校参加,同时邀请专家现场指导,提出改进措施。
2.继续开发教材蕴含的训练点,以教材为依托,形成序列。
3.继续进行课堂实践,探究不同类型的训练点的实施策略。(重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4.撰写实录和反思。
第二年
1-3月
1.讨论年度计划,不断修正完善。尽量做到活动细化,有可操作性;任务具体化,可检测。
2.学习另一本理论专著《文本分类教学》,形成读书笔记。
3.观看视频,做好笔记。
4.深研教材,聚焦课文,寻找训练点,设计教学活动,作好实践准备。
4-6
1.工作室集中研修活动一次。工作室成员(3-4)上研究课。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现场指导。
2.各成员持续推进各年级“读写结合”训练的开发与实践,形成案例。
3.收集学生练笔作品。
4.撰写论文,积极投稿。
7-9月
1.理论学习。阅读专著《文本分类教学》》。
2.各成员分年级整理已有实践案例、实录和反思等。
3.开展工作室沙龙活动。主题为“读写结合”训练的得与失。
4.撰写论文。
10-12月
1.“读写结合”课堂教学推广活动。联系一所学校,工作室成员和该学校教师各上两节课。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对工作室成员课堂与学校教师课堂进行比较,论证工作室活动。
2.解构纸质作品(期刊)中关于“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案例,借鉴其优点。
3.继续开展教学实践。
4.年度总结:从“理论构建”“课堂实践”“基本策略”三个方面形成3000字以上的分析报告。
第三年
1-3月
1.讨论年度计划:主要从“已有基础”“未来方向”“成果提炼”三个方面讨论。
2.继续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训练点,设计教学活动,各成员至少一次,争取在3月分开展课堂实践。
3.收集学生“练笔作品”。
4.继续开展阅读活动。书刊可以更开放,自主选择。
4-6月
1.开展以“想象”为主题的读写结合研讨活动。包括“训练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评价”四个方面。
2.开展以“仿写”为主题的读写结合研讨活动。包括“训练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评价”四个方面。
3.开展以“续写”为主题的读写结合研讨活动。包括“训练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评价”四个方面。
7-8
1.整理各类别的理论成果:包括“训练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评价”四个方面。
2.整理本年度的活动档案。
3.专题学习:成果提炼的基本思路
9-10
1.大型成果推广活动。建议以各类别的“读写结合”各取一个,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展示研讨成果。邀请一定范围内的学校和教师,邀请专家现场指导。
2.完善不同类型的“读写结合”资料。
11-12
1.撰写工作室研究成果报告。
2.收集整理所有研究活动资料,汇编成册。
3.工作室活动总结。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