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挑山工》教案设计
泸县云龙镇学校 罗莉
教学目标:
1、认识“泰、杖”等5个生字。
2、能结合课文,说出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懂得只有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挑山工话里的深刻含义,能从中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
教学方法:
1、以读促思、以读促解。
2、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引入
1、看视频解说:泰山被称为五岳之首,从红门登上泰山之巅,最险要的一段路是泰山十八盘,古诗云: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你看,两侧崖壁如削,陡峭的山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一般。
2、在这险峻的山路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脚丈量万级台阶,用肩挑出了整个泰山,他们被称为“行走的脊梁”。
3、他们就是(挑山工)。出示课题。工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人,挑山工指用肩膀挑着货物上山的人。
二、初学,感知
1、按要求默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新词。
本文围绕“挑山工”,先后写了什么内容?
(请生说主要内容,引导各段:第一挑山工肩挑重物,走折尺形的路线,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第二速度却并不比游人慢这让作者心里感到很疑惑,第三在登山过程中亲眼目睹挑山工怎么登山,第四五与挑山工攀谈知道了答案,眼睛所见,耳朵所听让作者解开了疑惑明白了原因并悟出了哲理,第七作者画挑山工,以画激励自己)
2、默读课文导学,找出学习本文的要求。教师板书在黑板上。是怎么登山的?包含了怎样的哲理?(提示:读书时标记简单,不会打断自己阅读的思路。)
三、细学,悟理
1、找出挑山工是怎么登山的文字(登山的时候,他们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使身体保持平衡。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转一次身,扁担换一次肩。)
这是对挑山工登山动作的描写。写了挑山工身体哪两个部位的动作?胳膊保持平衡,脚走折尺形的路线,这就是挑山工登山的秘密
观看视频,领悟折尺形路线。
请生上台画出挑山工走的折尺形的路线。
2、为什么走折尺形的路线?。(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到台阶,还可以省些力气。担了重物,如果照一般登上的人那样直往上走,膝盖会受不住的。)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一下走折尺形路线的好处:①东西不碰到台阶;②省些力气;③保护膝盖
3、这样的路线有没有不足?(路线曲折,就会使路程加长。挑山工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游人是怎么登山的?老师黑板上划游人路线,(直直地向上)
怎么就多出一倍来了,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用铁丝做出比较
4、路程多出一倍,挑山工怎么反而常常跑前面去了?难道有什么近道?这就是我心中的那个不解之谜。你能解开这个谜吗?谜底在哪里?(第5自然段)这一段是挑山工说的话,也就是他的(语言描写)。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走的同一条道?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得一个劲地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学生自由读,这句话中“你们,我们”在反复出现,分别指谁?试着在句子中改一改,找出游人和挑山工分别是怎么登山的?相机板书,最能说明挑山工登山的理由是:一步踩不实不行,得一个劲地往前走。挑山工登山的时候要向着山顶,步步踩实,一个劲地往前走。(所以速度反而变快了)展示话语。
出示表格:
谁 | 干什么 |
要 | 怎么样 |
挑山工 | 登山 | 向着山顶,步步踩实,一个劲地往前走。 | |
作者 | 要创作出作品 | 向着目标,一丝不苟,坚持到底。 | |
我 | 学习 | 向着目标,踏踏实实,坚持不懈。 | |
任何人 | 做任何事 |
| 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
5、挑山工登山的时候要这样,作者联想到自己要(写生),作画,还可能要(写作),谁知道作者?作者是冯骥才。他是一个作家,现在到泰山来写生。作者联想到自己写作、绘画时,会怎么样?如果你也在,你会联想到自己在学习的时候,又会怎么样呢?按着表格和同桌讨论一下。请学生说。
挑山工登山要这样,作者绘画、写文章的时候要这样,我学习的时候要这样,联系起来想,看看发现了什么?(任何人做任何事要。)
挑山工的话已经不单是登山的理了,是做人做事的道理了。这么朴素而又蕴含哲理的话是从谁的话里感悟出来的?他长什么样?(外貌描写)这么淳朴的挑山工话语却特别有道理,所以作者对挑山工特别心悦诚服。
同桌分角色再来读一读。
6、作者从泰山回来后画了一怎样的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
作者之所以把这幅画一直挂在自己的书桌前,是因为他从挑山工的话中明白了登山要(向着山顶,步步踩实,一个劲地往前走),领悟到做事要(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还体会出要用它(激励自己不断前进)。请生说,大家各自读一读。
挑山工不仅解答了的不解之谜,还让我悟出了人生哲理,还对他产生了这么深的影响,作者对挑山工是一种什么情感?(感谢,敬佩,激励)作者所以心悦诚服地点点头,是因为他从挑山工的话中悟出了哲理,这个哲理就是这篇文章要说的道理,也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四、升华
1、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学习挑山工这种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作者不断前进,今天我们也学了挑山工的这种精神,希望孩子们能把这种精神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这种精神就是,板书: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2、回头看看前面的任务我们解决了吗?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