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
泸县进修校 张亚
本组说明
本组教材是以走进田园,乡村生活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乡下人家》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乡村生活的美;《牧场之国》通过对荷兰乡村牧场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异域风情,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古诗词三首》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农村风光与农村生活景象。《麦哨》通过展现农村孩子在麦场边学吹麦哨情景,表现了农村生活和自然风光给孩子们带来的无限快乐。
课文从不同角度、不同文章题材,试图向孩子们展现农村自然风光与农村生活画面,从而感受田园诗情,激发热爱乡村之情。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拓展阅读面的同时,通过学生进行类比和对比学习,从而知道描写景物的方法与本单元比有哪些异同,修辞手法的异同,用词的生动程度,语言风格的不同对文章内容的影响等,达到从古今中外不同角度、不同文章题材能让学生得到景象美、质朴美、语言美,乐感美的培养和提高,开拓视野,为本组综合性口语交际学习打好基础。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篇,进一步培养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快乐,欣赏大自然景色的美丽与魅力,走近乡下人家,体会乡下人家质朴品质的情感;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片段,迈出“走进田园,热爱乡村”的综合性学习第一步。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组课文:《乡下人家》、《牧场之国》、《古诗词三首》、《麦哨》。
教师准备的文篇。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地进行类比和对比读,根据作者所用修辞与不同表达方法,展开适当的联想与丰富的想象,比较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快乐,欣赏大自然景色的美丽与魅力,走近乡下人家,体会乡下人家质朴品质。
2.分享学生同步阅读的学习感受、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
在群文阅读中,找出与本单元课文在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语言表达风格等各方面的异同。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PPT附后)
2.教师自备文篇
3.伴音钢琴曲《秋日私语》(中音)
4.伴音钢琴曲《远方的寂静》(低音)
5.伴音钢琴曲《安妮的仙境》(低音)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课前:
学生欣赏田园图片,听《秋日私语》。
一 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刚学完了“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单元,为本单元作一个好的小结,为了让你们更深入的了解宁静而又恬然的乡村生活,更喜爱充满大自然气息的森林田园。我们进行这一次群文阅读吧,从而找出与本单元课文在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语言表达风格等各方面的异同,希望大家有所收获,有所的感受。
2.板书课题: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单元整合、群文阅读
3.学生齐读课题。
4.老师提问:初学完本单元,田园与乡村总体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5.学生回答。(预构答案:美丽 宁静 惬意 质朴.......)
6.老师书写,学生齐读。
二 主题回顾:
1.导入:我们首先温馨地回顾一下本单元的一些点点滴滴吧。
2.浏览本单元重点词语、段落及相应一些图片。
(伴音钢琴曲《远方的寂静》)
学生边回顾,边提问,然后边抽学生回答: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yán)
提问:这句话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shì),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提问:这句话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写出瓜与叶怎样的样子?(生机勃勃)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
提问:作者善于的写作方法是什么?(从常见景物中发现美)
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剽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提问:这与我们在家乡乡村景象有什么不同?(一个是耕田一个放牧。)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提问:古代与我们现在乡村景象有什么不同相同和不同?(“闲人少”相同,气候景象差不多,只是现在养蚕的几乎没有。)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jiá);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提问:这排比写出了什么?(一片丰收景象)
那是一种和茅草差不多的野草,顶部的茅穗儿还裹(ɡuǒ)在绿色的叶片里,显得鼓鼓的。剥(bāo)开叶片,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jiáo)嚼,吮(shǔn)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qìn)肺(fèi)腑(fǔ)!
提问:读后有什么感想?(细腻、真实)
三 阅读概览
1.导入:同学们刚才回顾的点点滴滴,仅仅这些不够你们了解和感受吧,那老师继续带大家欣赏田园美景,继续感受乡村生活吧?相信大家一定喜欢。
伴音钢琴曲《安妮的仙境》
2.快速浏览:老师自备的经典文段。
学生边浏览边与《乡下人家》、《牧场之国》、《古诗词三首》、《麦哨》进行
比较,在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语言表达风格等各方面的异同;结合内容想象,联系实际等方面进行思考。
四 片段分析与精彩赏析:
抽学生自由说读了老师自备文感受。(从内容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语言表达风格等各方面的异同,内容想象,读后感想,联系实际等方面进行说。)
经典文段再现,抽对这一文段感兴趣的学生回答问题。
1.同学们,你们略读了《可爱的草塘》,你从哪些看出东北农村景色的美丽?
学生回答。(1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茫茫的跟蓝天相接。2.芦苇和蒲草倒影在······显得更白了。)
那你又从哪里知道北大荒物产丰富?
学生回答。(从“开河的鱼儿,下蛋的鸡;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这篇文章内容上与《乡下人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一个是江南景象,一个是寒冷的北大荒;一个单纯写景,一个写事与写景相结合)
这篇文章修辞手法上与《乡下人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可爱的草塘》多了引用和夸张)
这篇文章表达方式上与《乡下人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乡下人家》直接描写,《可爱的草塘》通过语言间接写)
2.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提问:这几组古诗与《古诗词三首》有什么不同?(《古诗词三首》主要反映农家农俗农事,而这几组主要反映乡村风景。)
3.早晨,人们还没有等到河里的鱼儿醒来,便纷纷用竹篙戳碎它们的梦。雾正浓,对面不见人影,等两条船互相靠近了,才惊出一身的冷汗,连连说好险好险,船却已错开一丈有余。这地方有个打鱼的老翁,七十八岁,鹤发童颜,声如洪钟。“小鱼小虾卖哟--”,虽是普普通通的一声吆喝,却让人好似沉醉醒来饱饮一杯酽茶,遍体舒畅,浑身生津。偶有船上懒汉,昨晚喝多了,迷迷糊糊爬出船舱,看天色未明,站在船尾扬下一线浑浊的臊尿。少不得挨老婆一顿臭骂,煮饭的水还得从这河里拎呢!经常有两只可爱的小鸟,捉住河边柳树的梢头,四目相对,鸣鸣啾啾,无限柔情,相依相偎。一对早晨出来透气的鲤鱼,趁着雾气迷蒙,尽情嬉戏,全不管老渔翁羡慕又无奈的目光。天色渐亮,阳光四射,驱散本来就无根的雾气。整个村子忽然就活了过来。农人早起,无非两件事,倒夜香,烧早饭。这地方人家的茅厕往往就在河边,男女主人各行其事,并行不悖,倒也不觉任何不妥。稍后,村里鸡飞狗跳,学生上学,农人下地,工人做工。
清晨,总是很自然地醒来,看木窗外的光线越来越亮,鸟儿的鸣叫声由唧唧喳喳的热烈喧闹,到渐渐减少,想是聚会完捉虫子去了。间或有悦耳的歌者,叫几声飞来又飞走。起床看看手机上的时间,还不到六点钟,太阳已上树间,将光线淡淡地抹在东墙上,投在屋里的光罩着浮尘,细小的颗粒在光线里快乐地上升下沉,如早晨的舞蹈。给母亲收拾好,推她坐在阳光里,便开始做早饭。乡村的生活因为没有了时间观念,一切都可以不慌不忙地做。
提问:这一组文段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的方面?你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相同:都写早晨景象。不同:第一段侧重人们生活活动客观情景,第二段侧重自我感受;第一段地域特征描写明显,写出渔家生活场景,第二段地域不明显;第一段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后者用语平淡些······)
4.乡村间的小道,是故乡的云,在悠悠的蓝天里寂寥的漂浮着,漂浮着一首青春的歌谣,乡村的爱情就是果园里的水果,在春天里萌芽,在夏天里成熟,在秋天里丰收,在冬天里飞舞,乡村的小道,你寄托着游子的梦捎给远方的客人,乡村的小道,你书写着乡村间的人生,在和谐的田野里飞翔着云的梦想与希望,乡村的小道,一首乡村四季的诗歌,在绚丽的色彩里斑斓着无限的精彩。
走过乡村间的小道,走过三月的春天,走过三月的风筝,走过三月的乡村,乡村的小道,是故乡的牵挂,在一条长长的小道上,一头牵挂着故乡,一头牵挂着乡村,牵挂也是一种思念,在遥远的异乡思念着古老的梦,梦归田野的希望,梦飞蓝天的白云,梦舞青春的激情,乡村的小道就是一首岁月沧桑的诗篇,在字里行间中流露着一片乡村三月春天的多情与眷恋,在乡村山河间画莫着一副乡村的田园生活,寂寥悠悠。
提问:这一组文段有哪些相同点?你喜欢哪一段,为什么?(都表现思念之情,赞美之情;都采用排比,比喻;都是抒情方式;《乡下人家》白描式写景。)
5.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奶奶家做客。在路上,我看见道路两旁的稻子都抽穗了.. 阵风吹来,稻子就跳起舞来.菜园里,黄绿相间的日本南瓜挂在绿荫荫的藤上.矮矮的九月豆上挂满了弯弯的豆荚,就像弯弯的香蕉.玉米就像一个个长胡子的老道,在风中理着长胡子. 果园里,柿子黄黄的,像一个个黄灯笼.还没成熟的橘子绿绿的,正在枝头上荡秋千呢! 金秋的田园真美丽!
放暑假了,我去外婆家玩。外婆家住在乡下,我喜欢那里。 进入美丽洁静的乡村,就可以看见系着牛钳子铃的乳牛,小鸟的窝,绿油油的溪谷,秀丽的湖水,和翠绿的山,荷花这些都吸住了我的心。乡村的美,美在它的秀丽,美在它的生机。无论从哪个角度,无论走到哪个角落,,它是一幅美图画,它是一杯百年陈酿,品来持久香浓,顺畅而惬意。不论在哪个季节,乡村都是一个经典的 “旅游胜地”。
提问:这一组文段有哪些不同点?你喜欢哪一段,为什么?(第一段重在景物描写,重比喻修辞;第二段重抒情议论,重拟人。)
6.改革的春风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似有若无地吹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山村。在此之前村里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努力地在土里刨食。只是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给我们的回报却并不多。村里除了种地再没有多少其他的收入,许多人有手艺、能吃苦,但是没个施展手艺的去处。八十年带末几年,村里人不再指望那块地了。听说大山外面的城市里有金子捡,纷纷走了出去。青年人,中年人,有手艺的,没手艺的,都想出去捡点金子回来。他们一去就是一年半载的,回来时虽然不是满身金银,总比土里刨出来的多。于是在家里歇上十几二十天的又出去了。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孩子。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连十几岁的小孩子在教室里也坐不住了,许多都挤南下打工的列车。农村劳动力少了,以前辛辛苦苦开荒开出来的地没几年又长满了野草。近几年水田也荒了许多,种地太辛苦,家里有了钱,谁还愿意自找苦吃呢?以前春节刚过没几天,田头地角便都是忙碌的身影。如今没过元宵下地似乎是很丢脸的事了。留在家里的农村妇女农闲时隔三差五就会聚在一起打牌消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晴天迎着朝露出门,披着星光回家,雨天便是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到头没几天歇的。
是呀,母亲您说得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好起来了,电脑、电话进入了家庭,家家都有电视有线、电话购物、网上购物、家庭就医,一卡通、一线通、电子商务等好多名词跃然在我们面前,坐在家里我们就可以周游世界,通过因特网我们可以看到“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日本的富士山、莫斯科红场的列宁陵墓,我还可以在美国的唐人街上漫步。”只一会工夫我又变成了一个悠闲自得的小旅行家,好浪漫,好惬意呀!
提问:这与《乡下人家》、《牧场之国》、《古诗词三首》、《麦哨》内容有什么不同?(这是关于家乡变化的话题,农村变迁的内容。第一段采用对比,第二段采用引用。)
7.当落日把最后的一抹霞光带回家时,天地间变成了银灰色。那一缕缕乳白色的炊烟和灰色的暮霭交融在一起,宛如给屋脊、墙头、树木和田野笼罩了一层轻纱,此刻的乡村也变得若隐若现,朦朦胧胧,神奇异常。然而,村外的小河仍清亮亮的,河水打着旋转静静地流过,水中还映有树的倒影!偶尔,有些鱼儿浮出水面,呼吸大自然的空气后,又一头扎进水中,鱼儿的嬉闹给平静的水面泛起了一圈圈的涟漪,那些树的影子,就像大蛇一般在水中弯曲的蠕动。随着时间的流失,一会儿,涟漪就慢慢地消失,又恢复了平静,水中树的倒影仍清澈可见。
坐在窗户边,抬头看天空,出现了几颗星,眨巴着眼睛,俯视着乡村夜晚的景色,偶尔听到几声蛙叫虫鸣,应和远处电机房里抽水的隆隆机声,更加渲染出乡村夜晚的宁静,忙碌了一天的村子终于沉沉入睡了。 乡村的景色凉爽的微风,密密的树林,田地里忙碌的人们,归巢的鸟儿......这就是我眼中的田园风景。
提问:时段不一样景象就不一样,对吗?(对,以这两段可作证。)
小结:同学们,我们在阅读了文段,感受了从古今中外不同角度、不同文章题材展现了美丽的田园吧,也知道了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表达方法所表现出韵味景象,情感也都不同吧。那下堂课我们好好进行本组综合性口语交际学习吧。
六 课后拓展:
学生自愿分组;选出组长,讨论组内分工,根据分工在群文阅读课基础上自己准备口语交际的课堂内容。
(分组建议:手抄报组;诗歌朗诵组;故事组;图片搜集组;田园歌曲组;手工制作组······)
七 板书设计:
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
美丽 宁静
惬意 质朴
······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