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漏补缺,精准施策
——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思考
玄滩镇学校 罗霞
耐着这两个月的酷热,我认真读完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确实读来感觉过去迷惑的东西开朗了许多,真是收获不少。这是我迄今为止读过的感觉最亲切的课程标准,它既像一篇观点明晰的论文,又像一篇优美的散文,更像一位智慧的长者般在对我们谆谆教诲,循循善诱。整个课标思路非常清晰,每一个板块都表述清楚,每一个措辞都准确得当,恰如其分,关键是它的可操作性还很强,与教学实际息息相关,不是以往的大而空,而是十分接地气,特别符合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总之,读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真的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编排思路非常清晰。整本书分为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和附录七个大的板块。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揭示了我们为什么而教,课程目标告诉我们应该教到什么程度,课程内容告知我们教什么,学业质量告诉我们考察的内容,课程实施则具体地在指导我们怎样教。附录包括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的说明,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五个部分,附录综合地解决了我们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以前的课程标准是笼而统之的,现在可以说每个版块都是极有针对性的。每个版块既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又互相穿插,衔接紧密。让我们一线教师一看就都明白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教——学——评”有机的统一在一起。比如“课程内容”部分,在它的(二)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里,每一部分都有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明确给予老师“教——学——评”的有效建议,这样教学就更有方向性,不至于像无头的苍蝇一样乱窜。
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着重强调了立德树人的育人思想,纠正了只以分数量化学生学习的偏颇片面的指导思想。我们的教育主要解决的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个问题,所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前言1-2页),这几句话揭示了我们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根本任务。
教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与魂。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语言文字是最精华的载体与呈现形式,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树立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性课程目标体系。”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呢?这本课标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说到底,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所以立德树人才是教育根本的任务,而语文课程肩负这个任务实现的主要责任。
第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特别注重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次课标的表述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词就是“乐于”,在这本书里,“乐于”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举两个例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39页出现4个“乐于”,分别是:“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根据需要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乐于书面表达,观察周围世界,能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深刻的、受到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乐于参与读书交流活动,能诵读学过的优秀诗文,尝试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第40页也出现了3个“乐于”,分别表述为:“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乐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论语》里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真正尊重了孩子,真正体现了孩子“知之——好之——乐知”这一螺旋形上升的思维认知过程。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能体会学习的快乐,我们的教育也不是特别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但就学习效果而言,以学习为乐趣的境界显然要高得多。在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里就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所说的足乐者指的并不是指吃得好,穿的好,因为宋濂当时“无鲜肥滋味之享”,且“缊袍敝衣”,意思就是说他吃不饱,穿不暖,那他的快乐是什么呢?他说“盖余之勤且坚若此。”其实他的足乐者指的就是读书这件事。所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注重了提高学生的认知,使学生乐于学习。
第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并在真实的语文情境中获得学习的能力和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1页《课程性质》里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注意在这个表述里特别提到了“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所以语文它并不是不是空洞的幻象,而是真实的存在。所以我们应该是实实在在地教语文,而不是让孩子云里雾里地去猜测。
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1页《课程性质》),短短几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面向全体学生!过去儒家提倡“仁、德”,培养儒士的公心,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今天我们精准扶贫,全面小康,其实是异曲同工的,我们的受众面都是全体,而非个人!
我们不能因为个别学生情况特殊就歧视甚至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所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在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和平等性。寒门也可以出贵子,只是需要教育帮助他们搭建平等的舞台。
第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措辞准确,语义表达十分清楚。这一点是我最欣赏,也是最值得我学习的——全书无一字是废话。随便举个例子都很经典,如:1-2年级(识字写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7页),尤喜这句中的“喜欢、主动、愿望”这三个词,这三个词非常精准的表达了对1、2年级孩子识字、写字的要求:不是强求,而是去发掘学生内在的识字、写字的愿望并变成一种习惯和能力。这里其实也传达了一个理念——教育要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不可揠苗助长。
综上所述,是我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思考和收获。作为一名长期扎根在一线的语文老师,认真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必须的技能。吾虽愚,但尝学之,定能在教学实践中查漏补缺,精准施策,也会如大学士宋濂说的“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