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策略 泸县教师进修学校 张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是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学习和掌握汉语知识离不开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学期,我跟班调研了一个由两个村校学生合并而成的班级。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发现班上很多学生学习习惯非常差,具体表现为没有预习习惯、上课自控能力差、书写习惯差、朗读能力差、不善于思考、表达能力不足、习作水平非常差等。学生们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效果很不理想,两次学月考试的成绩也很糟糕。于是,我在后半学期的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纠正和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他们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那么,平时该如何训练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在培养各种学习习惯过程中,我首先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如何进行预习呢?我教给孩子们预习的基本方法,授之以渔。第一步:读,拿到一篇新的文章就是先读几遍课文内容,包括注释和课后练习题。第二步:画,先标出自然段,勾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再画出难理解的语句。第三步:查,就是查工具书,如通过查字典理解字词读音和意思,或利用订阅的“字词句”等工具书,把查出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多读几遍,认真记住和理解它的意义。第四步:记,就是用笔记一记。“记”有两个意思:一是记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新的知识要点;二是记下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结合工具书,把查到的知识记在书上,把不懂的地方做出标记。这就是说,学生自己去易存难,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课上来解决。这样,学生们在听课时就会更加专注,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在我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的指导、督促和强化下,学生们的课前预习习惯逐步养成,有效地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书写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础技能,也是巩固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起着非常重要作用。为了改变学生们作业脏乱差的坏习惯,我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上课时我认真地书写每一个汉字,给孩子们做好榜样。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不仅与教师的严格要求有关,而且教师的身教也起着至关重要的身教作用。教学实践显示,哪位教师的字写得好,他的学生写的字也比较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写好每一个字,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学生写好每个字。
其次,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小学生书写姿势不当,会产生各种不良后果,轻则影响写字质量,养成不良书写习惯;重则影响身体发育,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通过老师监督提醒和同桌监督提醒相结合,孩子们逐渐养成了正确的书写姿势。
第三,是培养学生“动笔即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书法课上或平时练字时是规范书写,写作业时却写得不认真,特别是一些科任教师的作业。我不断向学生强调应该做到不管是哪个科目的作业,不管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只要动笔写字,就要端正姿势,认真书写。我还与各科老师沟通并取得配合,严格要求学生书写,共同督促学生的每次作业的书写,让孩子们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第四,平时批改作业时,根据书写情况给学生们评出不同的等级,我分别给学生们A、B、C三种等级。书写优秀的同学得A等,学生累计20个A就可以到老师处领取一个新本子;作业书写糟糕得C等,要求重写。通过奖惩,进一步促使学生们养成了认真书写的习惯。现在对比开学时的作业本,孩子们的进步一目了然。
三、培养积极思维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非常看重培养人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他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只有学生在课堂上能进行积极思考时,才能获得教师教授的更多知识,并将更多收获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首先,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活动,对学生敢于独立自主、独立思考的行为,即使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老师也要进行表扬、鼓励,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自信心。
其次,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如果一个问题学生们思考时间太短,多数学生还没有“想出来”,甚至后进生还没有“想进去”,就让思维敏捷的同学发表意见,势必会让学生养成被动接受的习惯,并且会挫伤多数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第三,让学生与老师和其它同学讨论和分享想法,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同时收获到更多的新想法,通过交流还让学生学习到了其它同学积极思维的方法。通过以上强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都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与发展,很多同学逐步养成了勤思考的好习惯。
四、培养学生坚持记日记的好习惯
针对班上学生作文能力普遍较差的现象,本学期教材刚好要求学生学会记日记,我努力培养学生坚持记日记的习惯。 坚持写日记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习惯,是有效提高习作水平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记好日记呢?
首先,指导学生写日记的时候,多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三年级学生作文水平刚起步,记日记时同学们还感到比较困难,老师应多肯定,多表扬,提高他们写日记的兴趣。我相信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也是表扬出来的。
第二,我鼓励孩子写日记时说真话,写真情。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要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于是,从学生一开始学写日记,我就强调学生们写真事、说真话,表真情,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在日记本里记录真情实感,把自己看到的、体会到的、想到的如实情景记录下来。
第三,引导学生养成勤观察、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的习惯,学会用文字记录思考,描绘生活。我们要告诉学生只要拥有会发现的眼睛,每天的生活都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这学期结合学校开展的水培兴趣课,让学生们持续仔细观察“风信子”的生长变化,再加上老师指导写作,学生们切实掌握了如何观察、如何写好观察日记的方法。
第四,鼓励学生整理和保存日记,装订成册,编成自己的“书”。在我班上,我一开始就鼓励学生给自己的日记本设计封面,编排目录,装饰内容,配画插图等,内容形式十分丰富。有了这“编书”的提议后,孩子们写起日记来特别起劲,对日记本也格外珍爱,给了孩子们极大地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提高了他们写作兴趣和能力。
总之,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在校学习语文的时间,相对于他们一生来说,毕竟是短暂的,而离开学校,在生活和工作岗位上自学语文,则是终生所需要的。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养成的。通过一学期不断地鼓励和引导,学生们的语文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觉性,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样,教学工作就能事半功倍,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