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小学语文传统诗歌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及其解决策略
罗险峰
摘要:
当前小学语文传统诗歌写作教学中存在诗体和用韵两方面的认识误区:一提到传统诗歌,人们就只想到近体诗(格律诗、今体诗:绝句和律诗);纠结于格律的平仄、对仗、用韵,而忽略诗歌内容。解决策略在于诗体选择:当前如果要写作传统诗歌,由于语音的变迁,已不宜作近体诗(格律体、今体诗:绝句和律诗),可作古体诗(古风),不讲究平仄、对仗、用典、字数、句数等格律,通畅就行。用韵选择:因为《平水韵》语音至今已失传,《中华新韵》古今混杂,所以用韵既不能用《平水韵》,也不能用《中华新韵》,而应用普通话韵,同韵、近韵都可押。在评奖时,应注重诗歌内容,而不可过分拘泥于形式。
关键词:
传统;诗歌;写作;教学;误区;策略;
当今,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英明领导下,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基本实现了伟大的民族复兴之梦。优秀的传统文化理所当然地也呈现出全面复兴的态势。而作为传统文化精华的传统诗歌也迎来了繁荣之势,阅读传统诗歌、吟诵传统诗歌和写作传统诗歌也成为了文化风尚。
我市也连续举办了二十九届“屈原魂”诗词大赛,各学校也把传统诗歌写作纳入学生重点兴趣来培养。在此,笔者根据自己进行传统诗歌写作的学习、写作和教学经验,谈谈当前传统诗歌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及其解决策略。
一、当前传统诗歌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一)诗体误区
当前,不管是学校教师、师培老师,还是全国所谓诗词界的“权威”“专家”“内行”“泰斗”们,在传统诗歌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一提到传统诗歌,就只想到近体诗(格律诗、今体诗:绝句和律诗);纠结于格律的平仄、对仗、用韵,而忽略诗歌内容。
其实,传统诗歌有30多种体裁,分别为歌谣、乐府、五古、七古、律诗(五律、七律)、绝句(五绝、七绝)、排律诗、长短句、三言诗、四言诗、六言诗、杂言诗、白描诗、回文诗、柳枝词、打油诗、宝塔诗、棹歌、宫词、叠字诗、联句诗、集句诗、促句诗、无题诗、怀古诗、竹枝词等。
传统诗歌可分为古体诗(古诗、古风)和近体诗(格律诗、今体诗:绝句和律诗)两大类。
近体诗(格律诗、今体诗:绝句和律诗)是指在唐朝形成的绝句和律诗两种诗歌体裁的通称,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古体诗(古诗、古风)是指产生于唐代之前的各种诗歌体裁的总称。
其中,古体诗(古诗、古风)和近体诗(格律诗、今体诗:绝句和律诗)根本不同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1、句数
近体诗(格律诗、今体诗:绝句和律诗)中的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只有八句,而排律有八句以上;古体诗(古诗、古风)句数从两句到百句以上不限。
2、用韵
近体诗(格律诗、今体诗:绝句和律诗)用于押韵的字不能重复;全首诗限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除第一句外,不能用邻韵;不用韵句子的最后一字需用平声韵或仄声韵,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最后一字相同。
古体诗(古诗、古风)允许用散文化的句子;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全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全首诗可以用一个仄声韵或平声韵,可随意转为其它韵;诗中可以用上声、去声和邻韵来通押;用于韵脚的字可以重复。
3、格律
近体诗(格律诗、今体诗:绝句和律诗)受到格律所限,而古体诗(古诗、古风)不受格律所限。
4、字数
近体诗(格律诗、今体诗:绝句和律诗)字数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古体诗(古诗、古风)字数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五种。
(二)用韵误区
长久以来,人们写作近体诗(格律体、今体诗:绝句和律诗),都依照《平水韵》。《平水韵》是南宋人根据唐朝人诗歌用韵情况而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它每个韵部都包含若干个字,作为写作近体诗(格律体、今体诗:绝句和律诗)时的用韵指南。其押韵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而绝不能出韵或错用。
到了近代,为了挽救中国古典诗歌日益衰微的命运,为了冲击长期占据诗坛统治地位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梁启超等人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认为要使诗歌创造出全新的境界,诗歌作品必须要努力反映出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新体诗语言尽量趋于通俗,不再受格律体诗歌的格律限制。这些主张,都起到了在当时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
后来,随着白话的兴起,文言的衰落,尤其是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为代表的最后最能规范地写作近体诗(格律体、今体诗:绝句和律诗),也是历史上最后一批受过传统严格私塾文言教育的最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人。
时至今日,普通话的兴盛,生活在当前的人们,由于语音的变迁,古音的失传,早已不适合用古代音韵写作近体诗(格律体、今体诗:绝句和律诗)。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古今言殊——从文言到白话之语音的变化》中说道:“其实,语音古今的差别是很大的。汉字无论是声母、韵母和声调,语音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很久以来,诗词界人士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中华诗词学会在2004年提出了“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的当今四条诗词创作用韵原则,并将《平水韵》重新校订,一齐收入《中华新韵》中,便于人们在写作近体诗(格律体、今体诗:绝句和律诗)时参考使用。
二、解决策略
面对如此难题,怎么才能更好地解决呢?笔者在此提出两点解决策略:
1、诗体选择
当前如果要写作传统诗歌,由于语音的变迁,已不宜作近体诗(格律体、今体诗:绝句和律诗),可作古体诗(古风),不讲究平仄、对仗、用典、字数、句数等格律,通畅就行。
2、用韵选择
因为《平水韵》语音至今已失传,《中华新韵》古今混杂,所以用韵既不能用《平水韵》,也不能用《中华新韵》,而应用普通话韵,同韵、近韵都可押。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语文传统诗歌写作教学中存在诗体和用韵两方面的认识误区。解决策略在于诗体选择:不宜作近体诗(格律体、今体诗:绝句和律诗),可作古体诗(古诗、古风),不讲究平仄、对仗、用典、字数、句数等格律,通畅就行。用韵选择:应用普通话韵,同韵、近韵都可押。在评奖时,应注重诗歌内容,而不可过分拘泥于形式。当前只有彻底解决了诗体的选择和用韵问题,才能更好地利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传统诗歌写作。这样,必将促进传统诗歌写作的繁荣!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近体诗;
2.百度百科——古体诗;
3.百度百科——诗界革命;
4.百度百科——平水韵;
5.百度百科——中华新韵;
作者姓名:罗险峰
工作单位:泸县海潮镇学校
通信地址:泸县海潮镇学校
邮政编码:646132
电话|微信:13281673969
作者简介:
罗险峰,男,中级职称,教师,泸县人,1991年毕业于宜宾师专中文系,从事乡村语文教育已有30年。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