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泸县毗卢镇学校 张雪梅
教学目标:
1. 重温花园景象,感受花园奇妙的变化。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巨人的形象,体会巨人的转变。
3. 发挥想象,描绘孩子们在巨人在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
教学重点
抓住巨人的语言、动作,体会巨人的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巨人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这堂课我们将继续童话之旅。上节课我们去游览了巨人的花园,感受到花园奇妙的变化,让我们来重温这些变化。
二、重温花园奇妙的变化
分三个小组朗读花园的景象,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花园。
(一)可爱的花园
展开想象:花园里还会有什么?孩子们会在这里干什么呢?
(二)凄凉的花园
角色体验:
把自己想象成花园里的小鸟、桃树、小花。老师采访:小鸟,你为什么不肯在花园里唱歌?桃树,你为什么忘了开花?小花,你为什么又缩回去睡觉?
(三)可爱的花园
为什么春天又回来了呢?
(四)质疑: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三、走进巨人 感悟巨人的形象
(一)出示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画出巨人的语言、动作。
想想自己看到了怎样的巨人。
(二)学生按要求自学
(三)交流
(四)梳理引导
1. 起初的巨人
4自然段:“你们在这儿做什么?”他叱责道。
(1)理解斥责,读好句子。
(2)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
(3)加上表情、动作,读出巨人的形象
5自然段
(1)读一读
(2)此时巨人在想什么?引导发现巨人语言里的小秘密,感悟巨人的自私
(3)带着理解齐朗读本自然段
2. 转变后的巨人
(1)理解心软
(2)句子:“我多么自私啊!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这儿来了。”
此时的巨人明白了什么?
(3)句子:“孩子们,花园现在是你们的了。”
引导发现人称的变化,体会巨人的温柔、和善、博爱。
(4)巨人的动作
师生合作朗读句子,感受巨人形象。
(5)再次质疑:巨人为什么会发生改变?
三、探究巨人变化的原因
1. 聚焦第11、12、13自然段,想想哪些事、那些人触动了巨人。
2. 交流
(1)奇特的景象触动巨人
(2)小男孩唤醒了巨人的善良
(3)小男孩的爱温暖了巨人冰冷的心
四、发挥想象,创编故事
1. 小练笔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提示: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可以按照四季的顺序想象巨人和孩子们在花园里玩了什么,他们是怎么玩的?也可以抓住一个玩耍的场景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
2. 交流
3. 齐读句子:我有许多美丽的花,可孩子们却是最美丽的花。
五、推荐阅读
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巨人的花园》,课后可以去读读课文的原文,也可以去读读王尔德的其他作品,继续感受童话的奇妙。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