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余敏名师工作室
工 作 手 册
目 录
1.工作室个性名称与标识………………………………………………………4
2.工作室发展愿景与目标………………………………………………………5
3.工作室指导专家简介…………………………………………………………6
4.工作室领衔人简介……………………………………………………………8
5.工作室成员名单………………………………………………………………9
6.工作室成员分工及职责………………………………………………………10
7.工作室区域分组情况…………………………………………………………12
8.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13
9.工作室研修方案………………………………………………………………16
10.工作室章程………………………………………………………………… 21
第一章 总则…………………………………………………………………21
第二章 组织管理……………………………………………………………21
第三章 工作室成员的权利和义务…………………………………………22
第四章 工作室经费来源于使用……………………………………………22
第五章 工作室工作任务……………………………………………………23
第六章 工作室管理与考核…………………………………………………24
第七章 附则…………………………………………………………………24
11.工作室成员年度考核方案………………………………………………… 25
12.工作室年度工作任务清单………………………………………………… 26
13.工作室2021年度工作计划…………………………………………………28
工作室个性名称与标识
工作室个性化名称:“原点语文”工作室
工作室教学主张: 回归语文原点 绽放生命课堂
工作室个性化理念:
“原点”,是起点,是初心出发的地方。语文的原点是什么?是以语言、文学、文化学习为核心,培养人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对母语和民族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丰富健康的情感,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意识和良好的审美趣味。“原点语文”研修,是洗尽铅华的沉淀,是语文本色的坚守,是着力小学语文教与学中“本原”“本真”与“本位”的探究,是对小学语文学科本身价值的追求。在这里,能够遇见真生活、真语文、真课堂;在这里,能够实现真读书,说真话,述真情,做真人;在这里,学生的精神生命能够得以真正自由绽放。
工作室标识图案:
工作室标识内涵:
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象征生命的自由生长,翻开的书卷是它扎下根基的沃野,树根融化为一支笔尖,寓意“善读、精思、勤耕、笃行”。三元素组合诠释名师成长的真谛,只有回归原点,坚守初心,扎扎实实学习与思考,真真实实继承与创新,方能在“原点语文·生命课堂”中异彩纷呈。
工作室发展愿景
我们以“资源共享、活动共商、携手并进、互助成长”为共同愿景,把本工作室建设成为成员深度研修的加油站,破茧成蝶的砥砺场,建构一个“集优成强,多面辐射”的学习共同体。让本工作室成长为泸县优秀小学语文教师的集聚地,未来小学语文名师的孵化地和小学语文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实践与推广基地。
工作室发展目标
经过工作室三年探索和实践,使工作室成员在教育教学理念、理论素养、学科教研和课题研究等各项能力均有明显提升。工作室成员所在区域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升,加快所在区域的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进程。
1.工作室成长目标:(1)实现工作室顺利创建,逐步完善工作室规章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作室创建理论知识。(2)在探索中进步,逐步助推泸县小学语文名师成长、成功,构建较为成熟的“原点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操作体系。
2.领衔人发展目标:(1)加强先进经验和先进教育理论学习,丰富教育思想,提高教育教学专业能力,形成更为独特而受学生喜欢的教育教学风格。(2)坚持教育教学研究,特别是学生学法的研究和教师教法的研究,提高教育科研能力。(3)坚持成果梳理与提炼,善于总结和提升,力争三年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每年能在县级及以上进行学术交流,成为县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4)加强学习教师培养方法和策略,力争把至少三分之一的工作室成员培养为区域内名师。
3.学员成长目标:(1)坚持勤练“善读•勤耕”等基本功,提升个人语文素养。(2)立足课堂实践,积极反思创新,提高学科教学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在教育教学方面达到该区域领先水平。(3)坚持教科研同步,在教育科研方面组建科研团队,研究该区域面临的小学语文教育难题,力争每一学期实现1-2个点的突破,2-3年得到有效解决。(4)在学术交流方面有长足的发展,能在区域进行学科示范课、专题讲座、学术活动组织等,能在片区或县级及以上进行学术交流,每年发表至少一篇学科论文。(5)工作室成员要培养区域内的青年教师,师徒结对,通过2-3年使之成为该区域的教育教学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
工作室指导专家--叶康卉
叶康卉 泸县教师进修学校小语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四川省首批小语骨干教师,泸州市首批教学名师,泸州市第八批学术技术带头人,泸州市第八次党代会代表,泸州市教育学会小语专委会副理事长,泸州市中小幼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智库成员,国培计划(2012)—四川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专家团队成员,2015四川省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竞赛一等奖获得者,2018年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教师用书》编写团队成员,2019年四川省民族地区教师教材教法培训资源研发团队指导教师。坚持研行合一、研学并进,参与编写的10多部教师教育和学科教学专著公开出版;有9项主研课题获省、市政府教学成果奖励,30多篇文章和研究报告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公开发表和评比中获奖,多次上省、市级教学公开课,在省市级各类学术活动中做专题讲座30多场。
工作室指导专家---何忠利
何忠利,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泸县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语文教研员,泸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泸县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泸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泸县优秀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30余年,教学设计《猜猜我有多爱你》在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获得二等奖,教学设计《谁是真正的男子汉》在省教科所获得三等奖,在市、县赛课中获奖得二、三等奖,在省、市献课或专题讲座10次,在县级献课或专题讲座60余场次。在泸州教育讲师团赴乡城县教师结对提升提能工程培训中做专题讲座3场。在《四川教育》《教育科研》《东方教育》《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小学作文点点通》《静,以致远》《远航》等多家报刊发表教研文章,先后有20余篇论文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等级奖。先后主研6个市级科研课题,其中3项科研课题获市级壹等奖,1项科研课题获市级贰等奖,主研的课题《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应用研究》获得四川省教育厅贰等奖。主编或参与编写各类教育教学专著或教材6本。
工作室领衔人简介
余敏,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共党员,小学一级教师,1998年参加工作,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3年,现任泸县实验学校教务处副主任,泸州市第二批“品德与生活(社会)”骨干教师,泸州市优秀教师,泸州市“立德树人•文明友善”好教师,泸县优秀共产党员,泸县优秀教师,泸县2020年度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泸县第二批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长期坚持学习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先进理念,积极探索,形成了扎实、务实的教育教学风格,曾获得2016年泸州市小学语文优质课展评活动二等奖,获得泸州市2019年“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一等奖。2020年群文阅读微课《藏在微童话里的秘密》获国家级二等奖。2021年古诗词吟诵教学课《寻隐者不遇》获第四届“语文报杯”全国语文微课大赛二等奖。2019年作为四川省民族地区教师教材教法培训资源研发团队成员,录制七节课堂教学资源视频通过省级平台面向全省播放。先后多次在市县级执教公开课、教研课,县级讲座和交流10多场,参与多个课题研究,20多篇论文获省市县级奖。
工作室成员名单
序号 | 工作单位 | 姓名 | 性别 | 专业技术 职务 | 联系方式 | 电子邮箱 |
1 | 石桥镇元通中心小学校 | 陈霞 | 女 | 一级教师 | 18982790411 | 403596730@qq.com |
2 | 毗卢镇学校 | 陈静 | 女 | 一级教师 | 13649047265 | 1983735673@qq.com |
3 | 泸县实验学校 | 陈雪凤 | 女 | 二级教师 | 15082063003 | 810410486@qq.com |
4 | 泸县实验学校 | 程洪梅 | 女 | 一级教师 | 18715734054 | 986391645@qq.com |
5 | 奇峰镇宝藏学校 | 程永杰 | 女 | 专技十级 | 18583013757 | 893481312@qq.com |
6 | 云龙镇学校 | 崔春丽 | 女 | 一级教师 | 17711209825 | 490788345@qq.com |
7 | 泸县城北小学校 | 方彩容 | 女 | 专技八级 | 15348210803 | 1109789057@qq.com |
8 | 天兴镇天兴中心小学校 | 高晓良 | 男 | 一级教师 | 13568154249 | 852357746@qq.com |
9 | 青龙镇小学校 | 黄敏 | 女 | 专技8级 | 15183035616 | 2721601954@qq.com |
10 | 兆雅镇明德小学 | 李红波 | 女 | 专技九级 | 18683005533 | 335193369@qq.com |
11 | 泸县城东小学校 | 李雪菲 | 女 | 二级教师 | 18380929010 | 2248232353@qq.com |
12 | 玄滩镇玄滩中心小学校 | 林代容 | 女 | 一级教师 | 15328337303 | 3287939706@qq.com |
13 | 得胜镇顺河学校 | 刘光梅 | 女 | 一级教师 | 15348217717 | 414941882@qq.com |
14 | 方洞镇方洞中心小学校 | 刘晓军 | 女 | 一级教师 | 18160073320 | 358283680@qq.com |
15 | 泸县实验学校 | 刘秀林 | 女 | 一级教师 | 18982716167 | 610060122@qq.com |
16 | 云龙镇学校 | 罗莉 | 女 | 一级教师 | 13982759569 | 284389003@qq.com |
17 | 玄滩镇学校 | 罗霞 | 女 | 一级教师 | 15351287255 | 1603925485@qq.com |
18 | 海潮镇学校 | 罗险峰 | 男 | 一级教师 | 13281673969 | 2440041301@qq.com |
19 | 兆雅镇明德小学 | 毛西平 | 女 | 一级教师 | 13419192848 | 550933829@qq.com |
20 | 青龙小学校 | 彭文惠 | 女 | 专技八级 | 15298271826 | 969567305@qq.com |
21 | 太伏镇太伏中心小学校 | 邱思梦 | 女 | 一级教师 | 18208355510 | 923035965@qq.com |
22 | 天兴镇天兴中心小学校 | 任凤梅 | 女 | 二级教师 | 18008219663 | 125130387@qq.com |
23 | 泸县实验学校 | 唐孝琴 | 女 | 一级教师 | 13281603916 | 13281603916@qq.com |
24 | 潮河镇瓦子中心小学校 | 童会 | 女 | 专技八级 | 18117957630 | 121952571@qq.com |
25 | 泸县实验学校 | 王芳 | 女 | 一级教师 | 15196092467 | 1951552386@qq.com |
26 | 福集镇天洋学校 | 先正国 | 男 | 一级教师 | 15883080861 | 1356017863@qq.com |
27 | 毗卢镇学校 | 张雪梅 | 女 | 一级教师 | 13568156892 | 643645369@qq.com |
28 | 泸县教师进修学校 | 张亚 | 女 | 一级教师 | 18783093989 | 2792319492@qq.com |
29 | 方洞镇方洞中心小学校 | 郑国玲 | 女 | 一级教师 | 15181403551 | 1114740912@qq.com |
30 | 石桥镇马溪中心小学校 | 朱益 | 女 | 专技十一级 | 15298258025 | 1184849142@qq.com |
工作室成员分工及职责
工作室在领衔人领导下,按照“协商式、互助式、服务性”原则,设立四个事务工作组,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具体分工如下:
领衔人:余敏
职责:负责工作室整体组织与协调工作。
1.拟定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和工作室章程。
2.按每位成员每年“八个一”任务要求拟定年度工作计划。
3.拟定工作室工作手册,研修手册,工作室学习制度,考评制度。
4.完成工作室组建初期事务工作。
5.负责工作室研修活动时间地点确定、联系专家、申请报批、通知发放、证书制作等工作。
6.引领工作室主题研修活动,为工作室成员提供学习展示和交流成长的机会与平台。
7.负责工作室成员年度考核结果的审核及报备。
8.负责其他临时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一、会务秘书组
组长:王芳
组员:张亚 李雪菲 林代容 先正国 唐孝琴 刘光梅 罗霞(共8人)
职责:
1.拟定工作室集中活动、在线活动的流程策划,主持文稿撰写。
2.负责工作室研修活动的场地布置,工作用餐,专家接待,成员交通安全等事务安排。
3.工作室活动现场人员的联系、调配与组合。
4.工作室经费的使用建议、管理监督。按工作室财务制度要求收集每次活动开展的报账票据等。负责每年对工作室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汇总并公示。
5.完成主持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课题研究组
组长:崔春丽
组员:邱思梦 罗莉 程洪梅 任凤梅(共5人)
职责:
1.负责组织工作室科研课题选题、立项论证、撰写,提交立项申请书。
2.制定研究计划,策划研究活动,组织实施研究,收集和整理过程研究资料,梳理提炼成果,进行阶段总结,组织撰写结题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
3.组织成果推广、申奖工作。
4.负责科研课题研究报告撰写,论文撰写等培训工作。
三、文化宣传组
组长:朱益
组员:罗险峰 程永杰 张雪梅 刘秀林 陈静 陈雪凤(共7人)
职责:
1.工作室文化的建设(如工作室教学设计模板,课件模板等)。
2.负责每次活动实施过程照相,视频采录,信息采集,报道编辑,并按填报要求制作工作简报。
3.每年进行年度工作汇总、编辑,制作一个纪录片,反映全年活动概况。
4.工作室对外联络与推介。
5.完成主持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资源库建设组
组长:陈霞
组员:高晓良 李红波 彭文惠 毛西平 黄敏 童会 郑国玲 刘晓军 方彩容(共10人)
职责:
1.策划资源库建设项目,拟定资源库建设计划。
2.负责收集每次研修活动资料。(如:讲稿、教学设计及课堂录像资料等。)
3.负责收集整理学员年度“八个一”研修任务,每年对各项成果进行审核排版、编辑成册、整理成工作室物化成果。
4.负责推广工作室优秀资源。
5.组织对工作室成员考核和评价。
工作室区域分组情况
区域 | 组长 | 组员 | 电话 | 备注 |
实验校组 |
陈雪凤 | 唐孝琴 |
| 泸县实验学校 |
刘秀林 |
| 泸县实验学校 | ||
王芳 |
| 泸县实验学校 | ||
程洪梅 |
| 泸县实验学校 | ||
张亚 |
| 泸县教师进修校 | ||
城区片 |
李雪菲 | 黄敏 |
| 青龙小学 |
郑国玲 |
| 方洞学校 | ||
刘晓军 |
| 方洞学校 | ||
方彩容 |
| 城北小学 | ||
彭文惠 |
| 青龙小学 | ||
海潮片 |
高晓良 | 罗险峰 |
| 海潮学校 |
任凤梅 |
| 天兴小学 | ||
童会 |
| 潮河瓦子小学 | ||
邱思梦 |
| 太伏小学 | ||
先正国 |
| 天洋学校 | ||
云龙片 |
刘光梅 | 崔春丽 |
| 云龙小学 |
罗莉 |
| 云龙小学 | ||
毛西平 |
| 兆雅明德小学 | ||
李红波 |
| 兆雅明德小学 | ||
程永杰 |
| 奇峰宝藏学校 | ||
玄滩片 |
陈静 | 陈霞 |
| 元通学校 |
罗霞 |
| 玄滩学校 | ||
林代容 |
| 玄滩小学 | ||
朱益 |
| 马溪中心小学 | ||
张雪梅 |
| 毗卢学校 |
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
工作室建设规划 | |
工作室发展定位 | 工作室发展定位:建构一个由名师引领下 “1+30+x” 研修共同体,实现“室内凝聚与带动、室外引领与辐射”,凸显“协作共进,学思同行,知行合一”的团队特点。 本工作室将以线上线下混合平台(网络平台、实体工作室)为依托,以价值引领为先导,以名师培养为核心,以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为重点,以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为目的,打造“主题式活动”研修平台,探索“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培养培训模式,通过开展教育、教学、教改、教研等研究活动,充分挖掘和培育小语学科带头人、青优教师和市级名师及名师后备人。 |
工作室发展目标 | 立足小语本位,实施卓越引领。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风格、网络研修等。(1)形成教师有需求、名师来引领,资源可共享、共同促成长的无界化工作室;(2)服务教师成长,服务学校发展,打造具有专业特色、集群效应的有品质的工作室。(3)以主持人示范带教,学员岗位实践,线上线下融合研训,成为培养优秀教师、小学语文学科领军人才的共享工作室。 我们将把名师工作室视作教师破茧成蝶的场所,也是我们的充电器和加油站。作为负责人、领衔人,以期提升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素养,提炼自己的特色,为他人树立榜样,对他人进行引领。其次,帮助名师工作室成员实至名归,使他们成名师成名家,使参与学员学有所得,使莘莘学子学有成就。相互欣赏,传递温暖,相互成就。 |
工作室主要工作思路与工作举措 | 工作思路: 搭建名师工作室平台,打造教师研修共同体,构建教研训一体化模式。 研修共同体建设路径: 搭平台-重团队-勤研习-建资源-带队伍-促成长-育名师 (一)名师工作室建设 1.实体“1+30”名师工作室: 1名领衔人和30名教师成员组成,其中包括城区内教师9名,乡镇教师21名。 2.网络“1+30+X”名师工作室共同体: X个网络学员,是名师工作室成员以“师带徒”为主要培养形式而产生的第二梯队学员,共同开展基于线上和线下的小学语文学科研究、教改探索和教学磨炼的实体与网络相结合的共同体。 (二)名师工作室网格分层运行 导师示范,分层辐射,责任落实,最大效益 1.导师基于网络平台和实体工作室,依托云端在线课堂和学校教学课堂,直接面对面,示范教学,打造名师课堂,录制名师课堂视频,培养工作室成员。 2.工作室成员快速成长,结合理念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学员所在学校示范辐射,带动本校小语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3.工作室成员引领发展本校或近区域学员,做好教育信息和教育理念传送服务,携手更多教师成为区域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 (三)名师工作室主要工作内容 名师工作室要重点围绕小学语文学科教材系统研制一批“名师课堂”等视频资源和课案。制定一套教师网络研修工具箱以及研修规章制度,促进研修共同体发展。搭建名师网络工作室平台开放、共享,资源获取、资源转化、资源生成、资源共享。构建教研训一体化研修模式,线上线下、自主合作教研活动。 1.阅读提升活动:课程论、教学论等专业著作阅读、反思、交流、展示。 2.资源建设活动:微课、微课程、视频等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形成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机制与策略 3.教研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名师直播间,名师带你学,名师来送教,同课异构竞赛交流,整课设计与教学研讨的教研新范式。 4.课题研究:引领学员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编写教材,总结与反思、撰写论文、科研课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形成教学风格、教学主张,提炼研究成果,推广与应用。 |
工作室预期成果 | (一)培养人 1.培养一批市、县级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名师人选; 2.培养一批区域内教学能力大赛、技能大赛的小学语文教坛新秀; 3.培养10-15名学科带头人,成为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领军人物; 4.带动培养60名以上小学语文研修学员,成为所在学校语文教育教学骨干力量; 5.辐射培养更多能上好课、带好班,成为学生喜爱,老师、家长信任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
(二)建资源 小语统编教材的素材资源网络共享--小语学科教学资源; 小语统编教材微课程资源协同开发--系列主题微课资源; 小语统编教材优质教学资源推广应用--线上线下教学融合; 小语统编教材教学资源建设与研讨--做什么、怎么做、如何用; 小语统编教材核心网络课程建设--小语统编教材核心课程资源; 小语统编教材特色资源相融共学拓展、选修课程。
(三)出成果 小语统编版教材背景下“原点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集; 小语统编版教材背景下“原点语文”教育教学示范课例集; 小语统编版教材背景下“原点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报告; 小语统编教材1-6年级梯次专项复习试题集。 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建设与实践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学员成长随笔集。
|
工作室研修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泸县教育和体育局关于组建泸县第二批中小学“名师名班主任名校(园)长”工作室的通知》文件精神,立足学科实际,以主题研讨、课堂观摩、读书沙龙、专家引领等方式开展研修活动,通过工作室成员自主学习与集中研修相结合,切实提高工作室成员的个人修养和专业素质,促使他们在一定周期内成长为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师,努力建设充满教育智慧、具备教育魅力的名师工作室团队,为泸县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贡献微薄的力量。
二、研修目标
(一)总体目标
1.通过工作室组建良好的研究团队,形成研修文化。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训为主线,以网络为交流载体,聚焦“培养人的和谐发展”教育核心,打造教师培养的基地、名师展示的舞台、教学示范的窗口、科研兴教的引擎。
3.搭建促进工作室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名师自我提升的发展平台。使工作室成为名师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型、辐射型、合作型、研究型”的专业组织,培养至少3位名师,5位学科带头人,10位骨干教师。
4.通过课题引领工作室开展专题研究,实现“研学并进”的专业发展。
5.通过网络,现场研讨,送教等活动,发挥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
(二)具体目标:
1.搭好一个平台。为工作室成员搭好一个平台,使工作室成员能在泸县优秀教师成长中相应提升。
2.抓好一项课题。针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工作周期内至少要完成一个县级及以上研究课题并取得相应成果。
3.出好一批成果。名师工作室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应以论文、校本课程、讲座、公开课、研讨会、报告会、论坛、专题记录片、现场指导、观摩考察等形式在县域范围内介绍、推广。工作室成员开设一定数量的校或县级及以上公开课、培训讲座或教学论坛(报告会、研讨会);定期组织工作室全体成员去农村送教或与兄弟学校结对帮教。
4.建好一个资源库。工作室在运行过程中,建设一个理论文稿、教学设计、教学视频等资源平台,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
四、主要工作
1.聚焦原点语文,提升理论水平
理论是教学实践的指明灯,只有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才能够照亮名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原点语文”是一个关于语文本真回归与坚守的概念,通过开展专题学习及主题研讨活动,进一步厘清语文的原点是什么?如何在教材文本中把握到这个点?如何让这个点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金钥匙,为学生“真读书、说真话、述真情、做真人”奠基。
2.立足课堂教学,形成教学风格
要想成为有特色的名师,必须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工作室将鼓励成员在教学风格和特色上下功夫,让每位成员都能够从学生的生命成长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学会细读文本,灵活智慧地驾驭语文教学,构建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
3.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育品质
“教而不研则浅”,研究是名师工作室的任务之一和本质属性。工作室主持人在自身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同时,要继续带动工作室成员自觉进行研究,要围绕工作室的提出的课题进行研究,科学分工协作,使整个工作室洋溢着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力争每位成员都能做到在科研中出成绩。
4.发挥示范作用,追求辐射效应
建构一个由名师引领下的“1+30+N”研修共同体。工作室成员一方面在主持人及指导专家的引领下实现各方面的自我成长,同时还要成为学科教学的示范者和青年教师成长的帮扶者,每学年指导徒弟不少于两个,参与“徒弟”备课、上课不少于10次,进一步发挥示范辐射功能,体现出名教师工作室在教育教学、教学研究方面的指导价值。
5.搭建交流平台,共享教育智慧
工作室内部开设QQ工作研讨群和其他网络交流群,通过网络平台,打破时空限制,及时进行教学、读书、撰写论文方面的研讨。在日常开展网络研讨的同时,要求工作室成员每月都要提供教学随笔等,共享教育智慧。
五、具体措施
1.制定计划:领衔人制订好年度工作计划,指导教师及其他工作室成员制定好年度成长规划。
2.召开例会:由领衔人牵头,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对本工作室的建设展开讨论,对工作室状态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3.自我提升:所有工作室成员应认真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提高自己的专业和人文素养,每学年至少阅读1本专著。每学期组织读书报告会或读书心得交流活动至少1次。
4.名师讲座:每学年邀请知名专家名师前来指导并开设讲座不少于1次。
5.主题论坛:主要围绕工作室成员承担的课题展开研讨,每年不少于3次。
6.教学研讨:
(1)成员参加县域及以上公开教学展示活动每学期不少于1节。
(2)成员参加工作室听课评课活动不少于10节。
(3)成员要主动与学校联系,根据学校需求,落实送培送课任务。
(4)组织跨工作室联合活动:本工作室每年与其他名师工作室联合举行活动不少于1次。
7.论文撰写:每年度至少撰写1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每年度均需在县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教育学会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奖1—2篇。
8.采集信息:工作室每次活动后应及时收集活动文字、图片资料编写简报对外宣传。
9.考核评比:根据工作职责和任务制定考评办法、细则,按年度对成员进行量化考核奖励。
六、三年发展规划
第一年(2021年7月——2022年7月):
建立工作室研修平台,初识小学语文的原点。
1.组建名师工作室,选拔工作室成员,明确成员分工,制订工作室建设三年规划方案。
2.完善配备设施(包括工作制度等),指导工作室成员制定成长规划,建立工作室专题微博、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建立个人成长博客等。
3.适时组织成员到市、省级名师工作室进行参观学习。
4.申报一个县级或市级课题,以课题促进成员研究能力的提升,引领工作室常规工作。
5.主持人与指导教师深入到工作室成员的课堂教学中,定期听工作室成员的随堂课,并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与纠正。鼓励成员选定一位自己喜欢的名师,并“模仿一节名师课”。
6.带领成员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和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相关比赛;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带领成员深入研究高效教学模式,促使每位成员独立上出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初步具备指导他人上好课的能力,做到术业有专攻。
第二年(2022年8月——2023年8月):
“理论学习研修”与“实践提升研修”两大板块交叉进行。
1.成员积极参与系统学习学科前沿理论与课程改革理论等读书活动,撰写读书笔记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并定期在工作室网络平台发表读后感言,交流心得体会,以同伴互助的方式实现成员的共同成长。
2.开展相关教育教学观摩活动及相关专题讲座,通过现场和名师引领活动进一步探究教学艺术。
3.继续研究自己喜欢的名师,并根据自己研究出的名师特点“设计一节名师课”。
4.推进课题研究,指导教师撰写研究论文,并在县级及以上刊物发表,促进研究工作的深化。
第三年(2023年9月——2024年9月):
整理与提炼,实践与升华
1.结合读书、实践、研究、考察,召开研讨会,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
2.组织教师进行县级及以上教学交流活动,确定专题举办名师论坛活动。
3.检查指导课题研究情况,确保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内容。
4.举行培养对象课例展示活动,“指导一节名师课”。
5.完成学习记录及总结,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6.反思前期学习培养思路。撰写结题报告,开展送教支教活动。
7.完成工作室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展示,务求在科研、实践上对全县小学语文教师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8.提交研究的成果材料和工作室总结材料,接受评估。
七、预期成果
1.建立成员成长电子档案,提高工作室成员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及教科研能力、水平,确保80%以上的成员成长为优秀教师。
2.建设工作室专题网络平台,形成高水平的现代教学资源库。
3.汇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论文等,形成高质量的文集,在教育类报刊杂志及幼教类CH刊物上交流、发表。
4.借助网络教研平台,形成网络教研机制,使教研活动有效化、常态化。
5.工作室科研成果获成果奖,形成系列微课程。
6.整理工作室建立与成长档案,提炼工作室建设理论成果。
八、工作室硬件配置
1.多媒体设备和优质教学资源。
2.办公桌椅和活动开展必备的用具。
3.其它必备的资源及配套设施。
4.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工作经费。
工作室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泸县余敏名师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是根据《泸县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公布泸县第二批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名班主任名校(园)长工作室领衔人名单及印发2021-2023年度工作方案的通知》(泸县教体函〔2021〕79号)、《泸县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公布泸县第二批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名班主任名校(园)长”工作室成员名单的通知》(泸县教体函〔2021〕119号)文件精神建立的,是名师展示教育智慧、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实施专业引领的一个平台,接受相应主管部门的日常管理、业务指导和考核。为切实做好工作室工作,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工作室是在县项目办指导下的,以泸县实验学校为基础的,以遴选一定数量的县域内具有潜力的中青年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为成员的,以促进名师自身专业成长和名师引领区域内中青年小学语文教师成长为目标的,并以名师个人名字命名的行动与互助共同体、研究与探索共同体、价值与精神共同体。
第三条 通过工作室的建设,旨在“资源共享、活动共商、携手并进、互助成长”,进而引领区域乃至全县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四条 工作室主持人:泸县实验学校教师余敏;成员:经遴选产生的泸县进修校、实验学校、城东小学、城北小学、青龙小学、天洋学校、毗卢学校、太伏小学、宝藏学校、玄滩学校、方洞小学、云龙学校、顺河学校、潮河学校、海潮学校、天兴小学16个学校共30名教师。工作室设会务秘书组、文化宣传处,资源收集组、课题科研组共4个事务组,组长均由工作室成员担任。
第五条 工作室建设是余敏名师工作室发展的核心环节,旨在通过名师自身的成长和示范引领,营造名师及中青年语文骨干教师团队合作和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共同教育理想与追求,有较强研究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小语教育教学人才队伍。
第六条 泸县教育和体育局为工作室的高效运行提供政策保障和必要的经费支持,诸如工作室成员的遴选、开展区域内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活动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所需要的必要条件保障等。
第三章 工作室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权利
工作室成员有参加本工作室研究、学习、活动及对本工作室提出建议、批评和进行监督的权利。
第八条 义务
一、工作室成员应严格遵守本工作室的章程,积极参加本工作室活动。
二、工作室成员应遵守轮流承办交流活动制度。为促进工作室成员专业水平和育人能力的逐步提升,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工作室成员轮流承办各种交流活动,并要做到确保质量,突出特色,共同发展。
三、工作室成员应遵守分工协作制度。根据每名工作室成员的实际和特长,成立多个小组。如会务秘书组,重点负责工作室各种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等工作。文化宣传组,重点负责微信公众号推送的编辑、发布及宣传。资源收集组重点负责工作室活动结束以后每名成员材料的催交、各种材料汇编成册料工作。课题研修组主要负责工作室课题的立项、研究、推广等工作。
四、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输出研究成果及教学成果,以服务式“输出”(现场公开课、网络公益课、专题讲座、课程开发等)逼迫自己“输入”(读、写、研)。把“对外的服务”转化为“对内的要求”,将工作变成滋养自己、滋养学生和促进学校发展的活动。
五、工作室成员要保质保量完成研修任务,参与年度总结考核。工作室主持人每年度举办一次针对工作室成员的总结考核,以督促每名成员总结成果,持续成长。
第四章 工作室经费来源与使用
第九条 工作室经费由泸县教育和体育局按《泸县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印发<泸县中小学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文件精神配套支持。
第十条 工作室经费使用按照《泸县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印发<泸县中小学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泸县教体函〔2021〕 号)文件精神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领衔人所在学校的要求执行。
第五章 工作室的工作任务
第十一条 引领泸县区域内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
1.根据县项目办相关要求,研制名师工作室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2.制订工作室名师培养方案,指导工作室成员和学员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发展目标,明确培养途径与方法等。
3.通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传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指导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听课评课、讲学、论坛、网络交流等方式,指导名师成长。
4.建设好实体工作室与网络工作室,积极开展网上协同研修,定期组织在线交流、研讨、答疑及育心公益课等活动。
第十二条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工作室每期开展至少两次线上或线下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工作室主持人每年开设 2 次以上的培训讲座或教育论坛;工作室成员每学期开设1次以上的培训讲座或教育论坛,撰写 2 篇教育教学反思或心理咨询案例,并在区域内交流或公开发表。
2.积极承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授课、送教下乡、教育教学改革和“传帮带”等相关任务,尤其要注重参加泸县边远地区送教下乡活动。
3.加强名师工作室之间的交流协作。
第十三条 开展课题研究。
1.根据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结合泸县实际,围绕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等方面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2.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共同协商确定工作室研究课题并开展相关研究,申报规划课题,公开发表研究论文,形成一定数量的具有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
3.定期编写活动简报,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创办工作室刊物等。
第十四条 为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不断强化专业功底,拓展专业视野,提高思想境界和育人水平。结合研究成果,主动向有关部门提交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建设性的调研报告,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合理建议。
第六章 工作室管理与考核
第十五条 工作室领衔人全面负责工作室的具体管理工作,如制订工作室工作计划、安排相关活动经费、对工作室其他成员进行考核和评价等。
第十六条 按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工作室每年评选优秀学员予以表彰奖励,同时可按有关程序吸收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新成员进入工作室。
第十七条 年度考核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考核内容参照工作室年度工作计划执行完成情况。年度考核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结果与次年经费拨付挂钩。
第七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章程由泸县余敏名师工作室负责解释,自 2021 年7 月1 日起实施。
工作室成员年度考核方案
考核内容 | 评分细则 | 满 分 | |
师德修养 | 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 | 10分 | |
专业成长“八个 一” | 1. 每年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年终以6分钟微课形式分享。按时上交了作品计7分,根据微课质量评级,优秀作品加3分,良好2分,合格1分;不合格或未提交不得分。 | 10分 | |
2. 上一节县级及以上公开课或专题讲座。(以证书原件或扫描件为证) | 10分 | ||
3. 一册听课评课记录,每年听评工作室开展的活动课或专题讲座不少于10节。差一节听评课记录扣0.5分。(以研修手册记录为证) | 5分 | ||
4. 拟制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并制作与之匹配的教学课件。 提交了作品7分,根据作品质量评级,优秀作品加3分,良好2分,合格1分;不合格或未提交不得分。 | 10分 | ||
5.一篇以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专业论文,获县级及以上奖励或在省级刊物发表。(以证书和出版作品原件为证) | 10分 | ||
6. 一册工作案例集(一月一读文章题目汇总表,一月一写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或教学随笔;一月一练三笔字作品清晰图片汇总,一年至少十篇)。完成一项计0.5分。 | 15分 | ||
7. 带动一批成员,每个工作室成员带领指导至少2名学员,每年听评学员课不少于10节。一节听评课记录计0.5分。(以研修手册记录为证) | 5分 | ||
8. 撰写一篇个人年度总结或者年度成长故事(2000字)。 按时上交了作品计7分,根据作品质量评级,优秀作品加3分,良好2分,合格1分;不合格或未提交不得分。 | 10分 | ||
出勤情况 | 1.缺席一次活动扣5分;缺席两次及以上取消工作室成员资格。 如因身体情况等不可控的因素不能参加活动,请自己培养的学员代替参加,并传达活动相关事宜。 2.迟到、早退视情况扣0.5-1分。 | 10分 | |
活动 参与情况 | 1.服从组长安排,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主动配合组内成员完成小组任务满分。 2.不服从安排、做事拖拉、未按要求和规定完成小组任务视情况扣分。 | 5分 | |
业绩 附加计分 | 综合荣誉 | 国家级6分;省级5分;市级4分,县级3分。 | 前三名成员颁发年度业绩突出工作室成员证书。 |
基本功优质课展评课技能大赛 | 市一等5分,二等4分,三等3分; 县一等3分,二等2分,三等1分。 | ||
论文发表或获奖 | 市一等3分,二等2分,三等1分; 县一等2分,二等1.5分,三等1分. | ||
科研课题获奖 | 市一等5分,二等4分,三等3分; 县一等3分,二等2分,三等1分; | ||
考核结果认定 | 年终得分基础分为80分以上为优秀,颁发优秀工作室成员证书;70-79分为合格;60-69分为基本合格;60以下为不合格。基本合格成员待考察下一年是否继续成为工作室成员,不合格成员下一年取消其成为工作室成员。 |
工作室任务清单
一个三年规划: 研制名师工作室建设三年规划,制定学员个人三年成长规划(余敏、全体成员)
一个研修方案: 制订工作室教师研修方案(余敏)
一个考核方案:制定工作室年度考核方案(余敏)
一个工作室章程:制定工作室章程(余敏)
一个教学资源库:资源建设,如微课、微课程、视频等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开放、共享,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全体成员,资源建设组主持)
一个课题研究:在领衔人带领下,共同协商确定工作室研究课题并开展相关研究,申报县级课题,公开发表研究论文,形成一定数量的具有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全体成员、课题科研组主持)
三个年度计划:制定三个工作室年度工作计划(余敏)
三个个人计划:制定三个个人年度成长计划(全体成员)
三个修炼项目:工作室成员每月“一读、一练、一写”。配乐美读一篇好文章,练习一份三笔字书法作品,写一则教育教学随笔或生活随笔。(全体成员)
三篇理论文章:工作室成员每学年撰写至少一篇教育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或一篇学术论文,并在区域内交流或公开发表。(全体成员)
三本教育著作:每位成员每年认真读通读透至少一本教育著作,进行分享交流。计划所有学员三年共读书至少90册。(全体成员)
六次专项引领:工作室领街人每年要开设至少2次及以上培训讲座或教学研讨。三年共计至少6次。(余敏)
二十七次研修活动:工作室每学月开展至少一次现场或线上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三年预计共27次,编写活动简报至少27份。(全体成员,会务秘书组、文化宣传组主持)
一百五十堂研讨课(交流讲座):工作室成员每人每学期开设至少1次以上的培训讲座或教学研讨,一学期计30次,三年共计至少150次。(全体成员)
活动形式图示:
活动开展图示:
任务规划图示:
工作室第一年工作计划
时间 | 活动主题 | 活动地点 | 主讲人员 | 负责人 |
2021年6月 | 开班仪式 | 实验学校 | 全体成员 | 余敏 |
2021年7月 | 制定个人三年规划,分享个人年度成长计划 | 网络平台 | 全体成员 |
余敏 |
2021年8月 | 线上交流--《初识语文的“原点”》 | 网络平台 | 王 芳 程洪梅 唐孝琴 刘秀林 张亚 陈雪凤 |
陈雪凤 |
2021年9月 | 现场研讨—《名师课堂中的“语文原点”解析》 | 天兴学校 | 罗险峰 任凤梅 童 会 邱思梦 先正国 高晓良 |
高晓良 |
2021年10月 | 模仿一节名师课堂 | 城东小学 | 黄 敏 郑国玲 刘晓军 方彩容 彭文惠 李雪菲 | 李雪菲 |
2021年11月 | 模仿一节名师课堂 | 顺河学校 | 崔春丽 罗 莉 毛西平 李红波 程永杰 刘光梅 | 刘光梅 |
2021年12月 | 模仿一节名师课堂 | 玄滩学校 | 陈 霞 罗 霞 陈 静 林代容 朱 益 张雪梅 | 陈 静 |
2022年1月 | 悦读沙龙、 年度总结 | 实验学校 | 全体成员 | 王 芳 |
附: 浅析黄厚江本色语文教育主张
本色一词有多种义项。一指物品没有经过染色的本来的颜色;一指本来面貌。又谓质朴自然,不加矫饰。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曾经说过,自己的每一年都是树上的一片叶子。叶子的翠绿是它最本真的色彩,朴质自然,真切动人。黄厚江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和谐、自然,教学风格厚实、大气,正如其名,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生喜爱。那犹如树叶的本色语文概念,是黄厚江老师积三十年语文教学经验和二十年潜心研究形成的语文教学思想。既继承了我国母语教育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先进的现代课程理念;既深深扎根于语文教学实践,又有系统的理论建构;既有有效的操作机制,又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既反映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黄厚江老师认为本色不是守旧,本色不是倒退,本色也不是无为。本色,不排斥其他风格;本色,不反对创新;本色,更不放弃更高的追求。它是语文教学的原点,即使走得很远,这里仍是出发地。
语文的本质是语言,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等大家都明确了语文的内涵。语文的工具性也进一步表现了语文姓“语”的本质。语文是发展的,是兼容并包的,但语文教学却务必要抓住其区别于其他课程的质的特性。诚然,我们需要回到语文本质处去追问,去明晰语文的身份。成尚荣说,语文可以有多种身份,但必须认定它本真的、独特的身份,否则多种身份必然产生职责、功能的冲突,在冲突中迷乱,直到迷失语文自我。
就整个中学教育来说,每门学科都具有不同的性质。学科的性质不同,着重解决的问题不同,就要讲授不同的基础知识,培养不同的能力,因此各自所分担的教学目的、任务也就不同,职责与功能也不尽相同。学科的性质对教学目的、任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科具有怎样的性质,就具有怎样的教学目的、任务。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它的性质决定它的教学目的、任务。语文学科的性质比较复杂,因此它的教学目的、任务也是比较复杂的。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决定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从工具性出发,主要解决使用语言文字工具的问题,因此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正如成尚荣所言,语文学科的身份来自它最初的规定性。
一、语文本原
语文的基本定位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根本目的”。语文本原是语文立足于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定位。教语文,我们首先要清楚,什么是语文课,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课。思考这些问题,必须立足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母语教育的任务很多,普遍认为,最基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动力,提高学生运用母语的能力,而语文课程就是承担母语教育基本任务的学科。当代语文教育大家叶圣陶的教育思想是本色语文学科思想的基础。他认为,语文即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叶老早就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语言运用本领的。”那么,“以语言为核心”无可厚非。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有四个基本点:一是儿童本位是语文教育的起点。那么,学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及活动的主体便无可非议,本色语文的根本出发点就是立足学生本位。二是社会生活是语文教育的立足点。三是训练是语文教育的着重点。那么,以言语实践为主要形式也不难理解了。四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语文教育的终点。那么,“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根本目的”就是情理之中了。由此看来,黄厚江老师的本色语文是继承的、发展的、创新的。
二、语文本真
“教师按语文的规律去教,学生按语文的规律去学”,即语文的本真在于语文规律的把握。
“语文本真”即探寻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实践体现母语基本特点的语文教育。语言教育,不同于其他任何学科,有其自身特点。我们的母语,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最具智慧,也是最具鲜明特点的一种。从文字到篇章,从表达到结构,从听说到读写,都和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同。因此,我们应该探寻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我们有责任实践体现母语基本特点的语文教育。
语文本真,这里的“真”,可以理解为“道”,即规律、规则。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育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教学的最高宗旨和目标。而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与语文交际正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只有按照语文的规律进行教与学,才能培养出正确的语言习惯。
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叫正确的语言习惯呢?说出来的正是想说的、不走样、不违背语言的规律。做到这个地步,语言习惯就差不离了。所谓不走样,就是语言刚好跟心思一致……所谓不违背语言的规律,就是一切按照约定俗成的办。”由此可见,按照语言的规律教、学,关乎着正确语言习惯的养成。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叶老关于“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核心语文教育思想,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语文教育是有迹可循的,把握了语文规律才能“达到不教”。语文的规律既包括了教育的规律性,又包含了语言的规律性。
三、语文本位
“体现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即语文本位在于本身价值与特点的坚守。
语文本位的观点,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实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性质部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论及价值层面,语文课程本体价值是由言语生成、母语思维、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四个要素构成,这表明了语文课程的特殊价值。对于语文课程本身价值及特点的坚守,也就是对于以上方面的坚守,体现了对语文本位的追求。
黄厚江认为,强调语文的学科本位,就是要坚守自己的学科职责,就是要以听说读写为本位。具体而言,阅读教学就应该以阅读为本,写作教学要以写作为本。既强调语文学科总体上要有自己的学科立场,又强调语文的学科本位要体现在不同领域的教学之中。不同语体的教学要体现不同语体的特点,不同文体的教学要体现不同文体的特点。
语文是一门课程,语文是一门学科。作为一门课程,它必然有着自己的课程价值,有自身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有自身的课程要求和评价方式。作为一门学科,它必然有着体现自身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我们应该准确地把握这门课程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它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我们也应该比较准确地把握这门学科的特点以及它的习得规律、学习规律、教学规律。我们应该运用体现这门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这门课程的价值。这不是排斥其他的方法,但语文学科的方法是基本的方法也是主要的方法。否则就会越位,甚至会误入歧途,就很难理想地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
总而言之,本原,是目标和任务,是弄清语文是什么;本真,是规律和途径,是弄清语文应该怎么教;本位,是方法和效果,是弄清语文应该教什么。一句话概括就是“把语文当语文教,用语文教语文”。黄厚江对本色语文的回答是“语文就是语文”。语文就是关于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就是按语文本身规律进行教学的课程。
附2: 生命课堂的基本要义
课堂作为一种真实的存在,并非因为它表现为空间和时间,也非因为它传递某种信息和观念,更非因为它发生某些事件和活动,只是因为它承载着名为教育的使命。课堂因教育而存在。离开教育,谈论课堂将不再有任何意义。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这几乎是一条的普识价值观,东方和西方,中国和外国,在这一点上基本没有分歧。人最可宝贵的是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在课堂上的落脚点也正在于此。
当我们谈论课堂的时候,其实是谈论教育;当我们谈论教育的时候,其实是谈论生命。这就是生命课堂的来历。
一、弘扬课堂的生命意义
弘扬课堂的生命意义,就是沿着课堂这条线索,追寻并揭示教育的真谛。面对扑朔迷离的教育改革,我们常常会不知所措,发出如此的感慨:“什么样的课堂是好的课堂,课究竟要怎么上?”所有的这些困惑,几乎都源于我们对课堂本真的迷失。我们太过于钟情“云破月来花弄影”,迷恋影子的妩媚婆娑。影子忽大忽小、忽明忽暗、忽长忽短,变化莫测,令人着迷,让我们忽视了影子的虚幻缥缈。先讲还是后讲、讲多还是讲少、先学还是后学、独立学还是合作学,真的那么重要吗?若是不回到课堂的本真——弘扬生命意义这一原点加以考量的话,这个问题永远也不会得出答案,将永远的陷入到无休止的公婆之争。若是为我们的课堂建立这样一个坐标原点,以生命意义是否得到弘扬为标准,也许争论还要存在,但至少不再是无意义的、盲目的争论。对生命意义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追求并弘扬生命意义的方向是一致的。这是生命课堂的第一层要义。
二、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
这里所说的生命意义绝不单单指向学生。如果说教育为学生建构了人生的基石,那么教育也为教师设下了人生的底色。教育与人生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不仅表现在学生的成长上,而且更加明显的体现在教师发展中。教师的职业生涯和学生的学业生涯一样,基本上都是由一节课一节课串联而成。师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修习知识、增长智慧,更重要是的实现着生命的发育。从这个角度定义课堂,课堂是师生生命栖息、发育、奠基、发展的平台。我不敢想象,在漫长的职业生涯和学业生涯中,构成这个链条的最基本的单元——课堂,如果不能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的话,这一段生涯该是如何的痛苦、压抑,该会为以后的人生铺下什么样的基石、打下什么样的底色?!这就是生命课堂的第二层要义: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
三、实现知识的生命价值
“知识是活的”——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通常,我们把“活”理解为灵活,即:灵活的学习和运用知识。而在我看来,这里的“活”,指的是知识的生命价值。知识是有生命的。生命课堂秉承的第三层要义就是实现知识的生命价值。广泛建立知识与社会、自然、世界、人生的联系,把孤立的知识变成系统的知识,把书本上的冷冰冰的知识,变成与孩子生活密切相关的、富含情感和营养的、带着批判和选择的智慧。不仅让孩子灵活的掌握知识,还要让他们亲近鲜活的知识。
囿于课堂之中,眼中所见的,大多是课堂的影子。影子是没有生命的,别管它多么富于变化。那些组成课堂的要素、那些在课堂发生的事件、那些组织课堂的方法和手段,倘若没有了生命,即使充满了课堂,也不是真实的课堂。跳出课堂看课堂,我们就会发现,本真的课堂和课堂的本真是——生命。
当我们谈论课堂的时候,其实是谈论生命——弘扬课堂的生命意义、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实现知识的生命价值。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