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声声传古韵,经典诗词润童心
---吟诵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实践研究
随着新编部编教材的不断完善,小学教材选文最大的变化是凸显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加了古诗文背诵篇目,整个小学共选优秀古诗文124 篇,占所有选篇的 30%,平均每年20篇左右。由此可见小学阶段古诗文学习深受重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1]中提到:“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学习经典文化,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厚重文化底蕴、提高个人修养、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有着重要作用。
在古代,人人都是作曲家,人人都是诗人。对于古人,吟诵是一种普遍的读书方式,读书人不仅以吟诵的方式欣赏前人的诗词佳作,创作和口头交流诗词作品时也是用吟诵。因此,吟诵艺术对于古典文学的繁荣、发展、传承,曾发挥过重大的作用。将吟诵融入古诗词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感悟传统文化,让学生领略中国传统诗词的独特的声韵之美。
从我第一次用吟诵和学生一起走进传统文化的长河,领悟古诗词的魅力,已经有近三年的时间,以下是我用吟诵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进行应用与推广的一些浅薄的思考。
一、激发学生学习吟诵的兴趣
无论哪个学科,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吟诵有着悠久的历史,也讲究一定的规则,学生初次接触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激发学生对吟诵的兴趣是关键。一开始,可以借助吟诵数字化平台、最美诵读小程序、《中华经典诵读》配套资源等,选择一些较为简单的古诗词,如《敕勒歌》《咏鹅》《赠汪伦》等诗歌,简单易学,吟诵旋律也动听,吟诵这一新颖的读诗方式便能很容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吟诵的兴趣。
学生初次接触吟诵,不用讲解太多的吟诵知识,诗词格律对于小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本身就有难度,所以这个阶段只需要让学生喜欢听,喜欢吟,能大胆张口吟诵古诗词便很好了。等学生的吟诵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陆续给学生讲解吟诵的技巧,带着他们认识古诗词的格律知识,掌握“依字行腔”等吟诵规则。学生有了学习古诗词吟诵的兴趣,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二、将吟诵运用到古诗词教学
运用吟诵教学古诗,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替换式和点拨式。
(一)替换式
古诗词在创作时便遵循一定的格律,有其独特的声韵之美。然而,现在的诗词课堂中,大都采用的朗读的形式,教师在讲解诗词时,对格律的分析也比较少,学生难以从中感受传统诗词的独特魅力。
吟诵替换式教学,顾名思义,便是将古诗词课堂中传统的朗读方式换成读诵、吟咏。读诵,即依照平仄的格律读出古诗词的高低起伏,从而感受古诗词的平仄交错之美。吟咏,则是遵循“依字行腔”的规则来读诗,是一种体现诗情文气的好方法。
吟诵替换式教学能让诗词课堂教学更富有音韵之美。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逐句教学,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诵读、吟咏的音频,让学生跟读学习,也可以采用徐健顺教授主编的《中华经典吟诵》的读本,运用微信扫码便可聆听并进行学习。
(二)点拨式
吟诵点拨式教学是借助吟诵的读诗方式,对诗词声韵进行分析,从而感悟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比如,教学二年级选篇《夜宿山寺》一诗,诗歌描写了李白住宿在一所山顶的寺庙,闲来无事,在寺中漫步,有感而发,生出满天星辰皆可摘取的奇思妙想。在教学时,怎样引导学生感受山寺的高呢?可以抓住平声字“楼”,怎样读出“楼高”呢?将“楼”字拖长读,在声音的延展中展开想象,仿佛眼前矗立着一栋望不见顶端的高楼;另外,诗中“百尺”两字皆是入声字,读得快速短促,仿佛为高楼的巍峨气势而感到震撼,在吟诵的声音中感受诗人奇特的想象。
再如教学《梅花》一诗,诗中描写梅花凌寒怒放,实则是作者借梅花表达自己愿做如梅花般坚守信念、不畏艰难、造福于人的君子。诗中两个仄声字“墙角”读高,强调梅花开放环境的简陋、不为人知。读好“独自”的入声和仄声,感受梅花在寒风朔雪中独立枝头的品格,体会诗人的孤独坚守和无畏无惧。“香”“来”两个字拖长音读,仿佛鼻尖有香气弥漫、意味深长。
点拨式教学,是借助声韵对诗词中的关键字词进行点拨解析,让学生能深刻地把握诗歌的精髓,在声音中体会诗词言简意赅的语言艺术魅力。可以充分融入诗歌课堂的诵读、理解、感悟等环节,《毛诗》[2]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而吟诵诗词,我们可以通过声音感受古诗词的独特声韵,理解诗词的格律;可以通过声音体会作者的遣词精炼;可以通过声音去表达作为现代人读诗的感悟,无论是作为古诗词的课堂教学,还是古诗词的积累和感悟,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开展多种吟诵活动
古诗词的学习不能止步于课堂教学,课外的积累必不可少,而运用吟诵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
(一)课前吟诵三分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调整好状态,可以让学生尽快地进入一堂课的学习,特别是语文课堂,利用课前三分钟吟诵诗词可以让学生尽快地静下心来投入到一节课的学习中,而且吟诵古诗词本身也是一种记忆诗词的好方法,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吟诵一首古诗词帮助学生拓展积累。
(二)将吟诵融进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彰显独特性,可以利用校本课拓展学习吟诵古诗词,运用吟诵教学的方法进行群诗组合赏析,比如同是送别诗的《送元二使安西》和《别董大》,感受不一样的送别情;或者同是李白所写的《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等,体会诗人李白奇特的想象。用校本课开展诗词吟诵教学,让学生走进更多诗词里的故事,了解历代杰出的诗人,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在诗词里去汲取力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开展吟诵展示活动
吟诵简单易学,很受学生的喜爱,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很多平时不敢表现的学生都能大胆尝试。可以借助班队课等活动课程,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古诗词吟诵展评,如开展“最美诵读”、“小小诗词会”、“古诗词吟诵打卡”等活动,运用奖励机制,评选“诵读小明星”、“吟诵小达人”等,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让他们在表演中体会到诗词吟诵带来的乐趣,也促进他们小组合作和成长。
(四)将诗词吟诵作为班级特色
在学校德育处组织开展的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中,我将诗词吟诵作为班级特色文化在学校进行推广。作为学校鲜少的吟诵特色,班上学生积极性特别高,也为自己会吟诵这一技巧感到特别的自豪,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吟诵可以塑造灵魂,吟诵可以塑造气质,带着孩子吟诗诵词,通古人之情,感自我之心,是作为教师的我最享受的事情。吟诵需要不断摸索,不断探究,以古诗文为载体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走在吟诵的路上,我们感受着古诗词的博大精深,感受着诵读的无穷乐趣。
参考文献:
[1] 语文新课程标准
[2]《毛诗序》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