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高段语文作文教学
——如何让妙笔生花
进入小学语文高段,学生越来越讨厌写作文,甚至出现了一上习作课,同学们便发出“哎”或者“啊,不要啊”这样的声音。因为他们觉得,写作文花的时间较长,而且字数要求也多,还要用上优美的词语、句子,这一系列“高要求”对他们来说,简直是个“杀脑细胞”的活儿。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我觉得对我们农村学生来说,首先是知识面窄。和城里的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周末几乎没有去图书馆博览群书,也几乎没有去上补习班,接触的新鲜知识本身就少,加之就算是学校鼓励他们订阅报刊杂志,他们的积极性也不高,甚至有家长反应,订的报纸学生回家根本不看,可惜了费用,干脆也不订了。更让人头痛的是,六年级了,有的学生连一本作文书都没有。所以,学生就局限于课本那点知识。其次是阅历不足。农村的学生生活圈子很窄,大多数时间过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式的生活,就算是寒暑假有学生外出去父母打工的地方玩,但父母带他们出去见识的次数也很有限,毕竟父母们忙于上班,无暇顾及学生。再次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差。很多学生没有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当看到好的词语、句子没有及时摘抄下来。有的学生也只限于三分钟热情,抄了几次便放弃了。所以当你让他们把读书笔记拿出来读时,似乎一直就停留在第一页。最后一点就是缺乏兴趣。正是因为前面的种种原因,学生作文时写不出来,产生了挫败感。如果长期写不出优美的文章,没有尝到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兴趣。所以学生们宁愿花时间去看电视,去看手机,去关注明星歌星,也不愿花时间去看作文书。鉴于前面的各种原因,在作文教学时,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 多读书,读好书,勤做笔记
由于学生接触的课外知识很少,我想了很多办法去寻找各类书籍。首是先让学生去学校图书馆借阅,每周一换,而且借阅的书目必须由我亲自审核。其次,鼓励学生把家里闲着的好书放到班里的图书柜,作为资源共享。为此,我首先带了头,把自己以前看过的书也捐出来了。不提倡同学们看小学一年级学生都会看的什么“阿衰”、“爆笑校园”之类的书籍。同时我要求学生看后要做好读书笔记,不放过任何一个好的词语、句子,并定期检查,早读时拿出来读一读,记一记。
二、 细心观察,留心生活
学生们生活圈子窄,自己经历的少,但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应该还是很多的。比如每天和班上的60多位同学见面,至少就有60多件事。在上放学途中观察到的人和事,在家里与家人相处的点点滴滴,以及看电视时看到的某些精彩瞬间,都可以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下来,隔段时间回头来看看,长期坚持下来,素材便信手拈来。
三、 每日一“新”,每周一“记”
我坚持每天让一位学生在语文课前花一两分钟将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新鲜事在全班做汇报,做到资源共享。同时,每周布置一篇周记,内容不限,这样,学生写作的范围就比较宽泛,有什么写什么,让学生有话可说。
四、 范文引路,及时评价
对语文书上要求的两周一次的大作文,我先让学生认真读要求,明确写作内容。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各自谈谈此次作文可以写什么,怎么写。讨论后再抛出范文,给学生刚才的讨论指点迷津。接下来的时间就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作文。每次作文,我都留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拟好草稿。草稿拟好后,先自己修改,然后小组内互评,达到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的作用。最后再誊抄在作文本上,由我批阅。对于那些写的好的同学,我会将其作文在全班宣读,或张贴在教室的光荣榜,既表扬了该生,又带动了其他学生。对于那些写得不足的学生,我将单独指点,让他们多看看优秀的学生作文,不断学习,不断模仿,再重新写来上交。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知道学生的问题在哪儿就好办。我所要做的,就是要对症下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引作用,最终让学生的妙笔能够生花!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