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泸县潮河镇学校 张琴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正确理解“糟糕、谨慎、歧途、誊写、腼腆、出版、启迪”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3.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1.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感悟,理解为什么同一首诗,父母评价完全相反。
2.体会文中母亲充满感性的爱,父亲充满理性的爱。
【教学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思维简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假如这份不太理想的试卷是你的,你更愿意把它交给你父母的慈祥的一方还是你严厉的一方呢?以投票的形式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
2.检查学生对字词的预习情况。
二、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读1-14自然段,说说巴迪的父母对他写的第一首诗是怎样评价的?巴迪听到这些评价后分别有怎样的反应?
汇报:
(一)、妈妈的反应: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 ,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师:从哪些词语能看出妈妈高兴、开心?
(我从“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 “再次拥抱了我”这些对妈妈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中体会到了妈妈此时的心情很高兴。板书:赞扬)
师:谁能带着妈妈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读一读妈妈的话?(抽生读)
师:你从哪儿可以看出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父亲的赞赏?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 )
师:作者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父亲的赞赏,可是父亲的反应是什么呢?
(二)、父亲的反应: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师:父亲喜欢这首诗吗?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得出来?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批评)
师:面对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作为一个八九岁的孩子能否理解呢?遭受到父亲的批评以后,此时此刻的我又有什么反应?
(三)我的反应: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头来。”
“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师:这一句话是什么描写?从这几个动词你感受到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神态、动作描写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伤心、失落、难过)
师: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此时巴迪的心情很伤心、失落、难过。
三、小组讨论
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评价呢?
引导:母亲是对我爱,鼓励我。父亲批评的话是在母亲高度赞赏了我,我得意扬扬之后说,目的是让我不骄傲,继续努力。
四、研读课文
1.师:当巴迪逐渐长大,面对父母的不同态度,他感悟到了什么?默读15自然段,找一找有关他的感悟的句子,说一说。
小结:复习双重否定句的用法,加强朗读。
2.当巴迪成人后,面对父母的不同态度,他感悟到了什么?速读16-17自然段,找一找有关他的感悟的句子。
设想:大家想象一下,如果巴迪在成长的过程中只有母亲赞扬鼓励式的爱会怎样?如果只有父亲严厉的批评式的爱会怎样?
五、总结反思
作者是怎么理解这两种不同的评价的?
预设: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板书:爱)
六、应用迁移
1. 请同学们回忆父母、长辈、老师对你的评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2.欣赏视频,再次真切感受父母的爱。
小结:再次回到课前投票,这一次你打算怎么选择?(让学生真正体会不同的评价相同的爱)
七、作业设计
必做题:
用自己的方式向父母表达感恩(拥抱、打电话、做家务......)
选做题:
回忆与父母之间发生的事情,运用神态、语言和动作等描写手法,写一写。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