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方法
——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为例
口语交际教学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学期都有体现,目的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往往表现出无话可说,三言两语草草了事,或是语言不简洁,重复啰嗦,甚至是语无伦次,不知所云。
学生之所以在口语交际中出现上述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头脑里没有清晰的思维,又怎么能表达出来,甚至表达准确呢?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5-6年级的学生在“表达与交流”上要做到“乐于表达;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请自己的观点。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要达到以上要求,就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就要训练学生的思维。
接下来我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为例,谈一谈如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
1、创设情景,激发交际欲望
小学生年纪小,注意力分散,学习的主动性还不够强。因此,可以创设具体
的情景,设置一些有意义的场景,以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例如可以采用提问法,用图片或视频导入等。
例如,在古诗《示儿》的教学中,标题《示儿》表示“给儿子看”。在教学伊始,我就引导学生思考: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这个问题抛出来,学生们的答案就纷纷呈现出来了:父亲为什么给儿子写诗?诗中写了什么?这样,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来了,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再如,在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的教学中,为了形成大家共同认识和遵守的班级公约,我先让学生观看在本班和其他班级拍摄到的美好场景,如同学向老师主动问好、上课认真听讲、放学站队整齐有序等,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入手,激起对建设美好班级的向往。再让学生讨论班级现状和理想的班级之间的差异时,学生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2、善于观察,留心生活
在口语交际中,我们要求学生要有话说。但话从哪儿来,这就要求同学们在
生活中要善于观察,留心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素材。
例如,在“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中,要求学生关注当下班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同学提出见解,在全班讨论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善于关注班级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在讨论中有话可说。再如,在“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中,要求学生在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民间故事的基础上,讲述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重点是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要求要适当丰富故事的细节,再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这就意味着要打开思路,从人物的身份、性格等方面想开去,设计与之相吻合的场景,才能使讲述更深动。但要想开去,就得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手了。如“织女第一次见到老牛时会说些什么?牛郎在地里是怎么耕种的?表演织女被王母娘娘带走时的情形”。要想丰富这些故事的情节,或者把这些情节表演出来,就需要同学们平时善于观察,留心生活,才能将故事讲具体,讲生动。
3、分条讲述,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学生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语言不简洁,重复啰嗦或是语无伦次,不知所云。思维是语言表达的基础,只有想得好才能说得好。我们可以借助表格的形式整理相关信息,然后借助表格讲述,这样说得就有条理。
例如,在“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提示学生借助表格整理信息,如你喜欢的人物是谁,来自哪一部作品,喜欢的理由是什么。然后借助表格,分条讲述,这样表达就顺畅自如,秩序井然。
4、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有时会出现理由不充分,表达苍白无力的情况。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口语交际中,要围绕观点选取材料,使表达更具说服力。
例如,在“口语交际——父母之爱”的教学中,要求是不仅能够围绕话题“父母之爱”发表自己的观点,还能用恰当的材料来支持。如在“李强的学习成绩忽高忽低,考得不好时,爸爸会严厉批评他。批评完之后,爸爸对李强说:‘我们爱你,所以这么严格要求你’”中,你怎么看待事例中爸爸的做法?大多数同学只会说“爸爸做得不对,爸爸太严格了”,然后就没话说了。由于理由不够充分,因此听起来就不够具有说服力。我们可以例举生活中由于父母太过严厉,导致孩子心理失衡或父母和孩子之间形成隔阂的例子,这样就更具有说服力了。
总之,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深刻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并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识的运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才能在口语交际中如鱼得水!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