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思维品质培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例
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 、有”等10个本课生字,会认走之偏旁。
2.正确朗读课文,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景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会认“辶”偏旁。
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景象。
【教学准备】
课件,山水花鸟的图片,卡纸
【教学思路简图】
【教学过程】
(一) 猜读谜语,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特别喜欢猜谜语对吗?还记得我们之前学习的一首谜诗吗?一起来读一读“一片两 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谜底是什么? ——雪花。
2.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一则谜语,请同学们认真听。(画)
3.小朋友们真机灵,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幅画,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二)感知课文,朗读正音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会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出示划节奏的诗句,请生读一读。
3.闯关模式:第一关 读准字音。
(三)归类识字,理解字义
1.闯关模式:第二关 找秘密。
(1)找出诗中的三组反义词。反义词识字法
(2)说说你知道哪些反义词。
2.“远、近、还”讲解走之底。偏旁归类识字法(加一加)
认识新部首“辶”。理解走之旁的含义,借助偏旁识记?学生交流,课件相机出示。
具体情境中理解“远、近”:在教室里,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近?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远?让学生应远近自主练习说话,学生交流。
3.“远、近、还”和“元、斤、不”引出加一加、剪一剪识字法
(四)品析诗意,体会画面
1.仔细看图,图上描绘了哪些景物?
山、水、花、鸟(板书)
2.出示山水图、引导学生观察颜色。提醒孩子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一说。
借机出示诗句:远看山有色
3.教学“色”, 认识新偏旁“斜刀头” 组词法识字
生先自由组词,教师再教学。
4.教学:近听水无声
出示流水视频,思考:你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
生:我听到( )的声音,可图上无( )的声音。师提问:用什么听到的?借机教学“听”字。
5.出示听-近,色-爸两组绳子。换一换识字
老师把他们放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得出偏旁变了。
6.出示:春去花还在
(1)用反义词法教学生字“去”。来--去,并尝试用来去说句子。
(2)出示花儿图片,观察图片,你看到了( )的花。
(3)出示四季变化的图片,理解春去花还在,花儿永不凋谢。
7.出示:人来鸟不惊
出示书上插图,找到鸟儿,跟她打招呼,鸟儿不被吓跑。看到依然在( )的小鸟,这就是人来鸟不惊。
9.思考:刚刚我们一起去欣赏了有色的山、无声的水、不凋谢的花、不怕人的鸟,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现象呢?——因为作者描绘的是画。
10.闯关模式:第三关 背一背
(1)把这三组反义词送回古诗中,我们再读一读古诗.配乐读古诗,趣味提示。
(2)读古诗,借助图中事物读出对应诗句。划分停顿符号,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全班配上音乐一起美美地背诵。
11.表演古诗
(五)引导观察 指导书写
1 .呈现“去”要求会写的字 ,让学生观察这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去:独体字。第三笔为长横,在横中线上;第四笔撇折,在田字格中间起笔。
(六)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教师导言:(充满激情)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在这首有趣的诗里我们学会了用反义词、偏旁归类加一加、换一换来帮助我们识字,让我们一起在美美的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2.作业设计
A:必做:回家把诗读给家人听听,让他们猜猜谜底是什么?
B:选做:根据诗中的景物,画画自己心中的《画》
板书设计
画
山 水 花 鸟
近义词、偏旁归类、加一加、换一换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