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语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文本,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二)思维能力目标:
1.想象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场景,感受幸福与欢乐的气氛。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欣赏语言文字中蕴含的画面感。
(三)文化与审美目标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意,初步感受傣族泼水节的文化特色。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了解傣族
(播放泼水节的相关图片)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过泼水节)
师:在西双版纳,有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每年的清明节前后,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拉开了帷幕。
根据傣家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互相泼水以表示对他人真美好的祝福。泼水节年年过,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为傣族人民特别难忘呢?今天我们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带着问题,我们把课文读通、读顺。
二、认识周恩来
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让傣族人民特别难忘呀?(因为周恩来的到来)
出示周恩来的简介。周总理国事繁忙,却不远千里来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所以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特别难忘。
三、研读课文
(一)体会傣族人民的热情迎接
师:请大家读一读第3自然段,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1.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
图片出示象脚鼓,感受人们的急切。
师:人们可能从哪些地方赶来?(从城市、小山村、建筑工地、田地里……)
一个“赶”字,你体会到了什么?能不能换成别的词语,比如“走”?
2.撒上凤凰花的花瓣
出示凤凰花的花瓣,理解比喻句,感受人们的热情
3.花炮、龙船
一串串,一条条的理解,从“一串串”“一条条”,你体会到了什么?
4.根据板书进行说话练习,边说边体会场面的热闹,人们的热情。
5朗读体会周总理来了时,人们的兴奋、激动。
师:谁看到周总理来啦?你看到了吗?(学生读出兴奋、激动——周总理来啦!)
(二)研讨周总理的描写,体会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师:第一次见周总理,你是感受周总理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外貌、神态、动作,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四、感受周总理的祝福,人们的祝福
1.读第5自然段,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用“——”画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用曲线画出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2.一手……一手……祝老人……祝青年……祝儿童……
一边……一边……,傣族人民祝周总理……
3.根据板书,说一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如何过泼水节的?(思维与语言的训练)
3.合作读,过读过想象热闹的场面。
五、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感情,声音不宜过大,体会感叹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幸福、难忘、开心)
六、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说说为什么这是难忘的泼水节?
七、拓展其它几个少数民族和他们的民族特色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