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走月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顺河学校 刘光梅
学习目标:
【语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四自然段。
2.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与同学交流,并给画面取名。
3. 积累排比、拟人、比喻等优美生动的句子。
【思维能力目标】
1.借助重要词句,通过思维导图,学习梳理课文的和内容结构。
2.通过语句想象画面,培养想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初步仿写排比句和拟人句。
【文化与审美目标】
体会月夜的美和人间浓浓的亲情。
学习重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与同学交流,并给画面取名,培养语言思维能力。
学习流程:
1、直接导入
1.什么是“走月亮”?
我国南方地区的习俗,人们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下游玩、散步、嬉戏。
2、听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我“和阿妈走月亮经过了哪些地方?圈画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2.勾画你喜欢的地方,试着给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第一二部分听课文,三四部分抽生朗读。)
汇报:
3、品读课文,感受画面美(根据学生回答得情况,选择学习,可以打乱顺序学习。)
(一)“月亮升起”图
1.月亮升起来了,月夜有什么样得特点,月光照亮了哪些地方?(明亮、柔和)
2.品读,仿写句子。
(二)“月下溪边”图
1. 学习任务:
同桌讨论,调动你们的感官,在“月下溪边”图,你见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可以试着为“它”取个好听的名字。
2.交流:溪水留香、水塘抱月、洗衣坐船。
3.背诵积累。
(三)“月下田园”图
1.自主学习第6-7自然段,
思考:“我”和阿妈在田园上走月亮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边读边想象画面,试着给每个画面取个好听的名字。
2.交流:“村道修补”图、“虫唱鸟拍鱼跃”图、“果园飘香”图 、“沟水汩汩”图、“种菜栽稻趣事”图、稻穗成熟图
(四)“月亮牵星”图
1.小声读第8至9自然段,感受“月亮牵星”图的美,体会“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温馨与幸福。
2.找出第8自然段的排比句和拟人句,用笔画上波浪线。
4、课堂总结:(借助思维导图总结)
课文四次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我们来到小路、溪边、田园走月亮。月夜下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就是一幅幅画:月亮升起是那么得明亮柔和。月下溪边是那么的祥和,月下田园是那么的丰富喜悦,月下牵星是那么的温馨、幸福。孩子们,只要用你们的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子想,加上想象的翅膀,美无时无刻不在你的身边。
5、课后作业:
1.必做 小练笔: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说说“我”的所见所想。你还记得月下的某个情景吗?仿照着写一写。
2.选做 课文由一幅幅画组成,请为自己喜欢的段落配图吧。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