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敏名师工作室年度个人总结
泸县毗卢镇学校 陈静
大多数人都感慨“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的确,刚加入工作室那学期我感觉度日如年,这学期学校工作、家庭琐事累加在一起,那是我工作以来最繁忙压力最大的一个学期,忙得焦头烂额。不过,俗话说得好,有付出,就有回报。加入“余敏语文名师工作室”已经一年了。回顾在名师工作室的学习过程,我感受到这个集体给我带来的压力与收获,也让我在这个团队中成长。这一学年我并没有值得夸耀的荣誉,值得炫耀的成绩,但工作室领衔人余敏老师及伙伴们好学上进、团结协作、勇于开拓的精神给予我很大的压力,使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让我不得不加强学习和锻炼。成长是一个过程,是无数次的锻炼。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一月一练,夯实基础
还记得刚开始加入工作室时的“每月修炼项目”:一读、一练、一写,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一读,虽说平日的课堂上都有读课文,但是第一次将自己的朗读配上音乐分享到都是“高手”的工作群里,当时的我十分慌恐,为了完成好作业,一篇文章要录上还几遍才满意。人,有时真的需要推一推,逼一逼,至少我自我感觉在进步。这个活动也一直延续至今,成员们清新隽永的书法作品, 妙笔生花的感想随写,声情并茂的朗读演讲,让我们的工作 室在这个夏季焕发着勃勃生机,真正地诠释了“资源共享、活动共商、携手并进、互助成长”的共同愿景。
二、讲座熏陶,指导教学
作为一名普通的乡镇小学语文教师,我教书的时间不短,但对语文课堂教学要教什么、怎么教一直很模糊。读书、听课、参加培训,学来学去,全是皮毛。加入工作室后,在余老师的组织下前后开展了“《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和实践》”和“走进名师课堂实录 触摸语言与思维的温度”两次专题讲座,共七位教师分享了自己的精彩内容。
2021年10月,听了任凤梅老师的《名师课堂寻真——读<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有感》讲座后,我明白了“本色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是:以文本理解为基础,以问题探讨为引导,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作开头。语文教师虽然面对的是一篇篇课文,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语文课不应该是“教课文”,而应该是引导学生“用课文来学语文”。语文课要区分“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语文课原来贵在落实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朗读等,这些基础性的教学内容落实要放在首要位置,应作为一堂课教学的“保底工程”。此外,更要教会学生一些基础的语文知识和阅读写作方法,进行必要的语文技能练习。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从高晓良老师的讲座《名师课堂中的语文原点解析——读<慈母情深>课堂实录有感》。高老师以《慈母情深》为媒介,围绕语文原点展开了以下观点的阐述。首先,从课文整体出发确定教学思路。其次,品读感悟,语文的人文性在语文的工具价值实现过程中得到自然和谐的体现。然后,由“我的母亲”到“天下母亲”小练笔得出自己的感悟:课堂教学和谐共生,课堂教学从整体出发确定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通过这些理论学习,我明白了语文教学因为课文不同,教学的重点会有所不同:有的侧重在语言积累和运用,有的侧重在阅读能力培养,也有的重在情感熏陶。几方面的整合更是上策。我们不能千篇一律。
三、听课观摩,反思交流
本学年,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我有幸聆听多位工作室成员老师们上的优质课。成员老师们都是来自各个学校的语文教学能手,他们的课精彩纷呈,各有千秋:老师们都关注了原点语文教学内容,注重了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无论是板书设计,还是内容的选择,都凸显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课堂生动,预设生成与动态生成相结合;目标达成度高,无一不渗透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学效果良好。
课堂永远是教师的主阵地,工作室紧紧抓住课堂教学,引导成员研究自己的课堂,展示自己的课堂。余敏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学员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老师们的经验、智慧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提升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减少遗憾。工作室每次研讨活动都要安排反思交流时间。先让上完课的老师反思一节课的成败得失。课后的反思,虽然点点滴滴,但它来自于我们的教学实践,出自于我们深刻的思考,是我们的真切感受,因而是非常珍贵的。通过课后反思,我们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促使自己今后的教学过程更充实,更完善,使自己的教学经验更丰富。然后就是总结评价。余敏老师真不愧为是使我们的领衔人,每次一听完课、一次讲座、一次阅读分享,她都能用精炼的语言一针见血地指出每堂课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她的“临床指导”,让授课教师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找到成败的原因,促使我们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增强自信,不断完善自我。最后组织工作室成员、对所听的课进行交流,发现闪光点,找出不足之处,展开热烈的讨论,教师们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交流讨论,教师们都受益匪浅。
四、阅读书籍,汲取营养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能力?阅读书籍就是捷径。在余敏老师的带动下全体工作室成员都开起了阅读模式,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大家从书中学习,在书中成长,在微视频里分享收获。本学年我们一共开展了两次读书分享会,在同伴们的精心准备、认真分享中许多自己没有读过的书籍,仿佛也能说出一二了。读书“致远”,只有在不断的读书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才会溢满温馨,我们的课堂才会碰撞出更多创新的火花,才能更加深深地感受到教育的浪漫和深邃。
回首一学年以来走过的道路,我深感充实与快乐。余敏名师工作室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提高自身素质的空间,也成为我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大家园。在这个大家庭里,我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体会到了互助共进的热情,在这个大家庭里,我更领略了名师的风采。在教学改革的今天,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开拓进取,用实际行动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工作室成员。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