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促我成长
顺河学校 刘光梅
惰性十足的我有幸成为余敏名师工作室的一员,这说明我是有进取心的,我想进步,我想名师促我进步,我想大家促我进步,我想在这样的环境中进步。回忆走进名师工作室一年来的情况,我有以下三方面的收获。
1、教研学习次数多
大家都知道,因为这几年的疫情,县级教研培训越来越少,学校也没有把我们普通老师派出去进修,我每学期只能在网络上参与教材教法培训和省市组织的通识性培训。对于我这种惰性很强的人来说,有任务、有学习才能带动我进步,名师工作室的活动恰好满足了我这需求。
一年来,我们工作室开展了四次集中线下研修和多次线上研修,每次活动,让我收获满满。记得第一次21年的6月18的开班仪式上,省教科院的刘涛院长用他那沙哑的声音给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新阶段义务教育高品质学校建设,让我获得了很多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我也重温了“中小学自导式教学的蕴意”“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也明白了国家要缩短贫富差距,首先从教育开始,所以私立学校不长久,国家会整治。21年8月27的线下读书分享中,王芳等几位老师给我重重的警醒:不加强阅读,还等待何时?余敏名师给我们分享了工作室的前期准备情况、工作室个性名称、工作室理念、工作室标识、工作室文化建设、工作室第一年任务……此时,我知道我进入了一个泸县小语组的绝佳环境,我不进步谁进步,我不努力谁努力,我不能拖工作室的后腿呀。22年4月20在玄滩小学的课题开题报告,我感受到了课题组的人员准备充分,花了很多心思,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也让我明白,教师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自己的课堂实践相结合,要多反思、多实践、多写作,自己的教育生涯才会留下点什么,不然只有平平淡淡一生。22年5月16日,在兆雅小学进行集中研修,以我们的课题《以语言和思维为核心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几位老师的课堂,让我受益匪浅,他们是如此的优秀、他们是泸县小语教师的佼佼者。特别是泸县实验学校刘秀林老师的六年级古诗词复习课——走过古诗词的春夏秋冬,刘老师古诗词味十足,文学素养百分百,课堂设计新颖而环环相扣,课件美观实用,教师语言声情并茂、委婉动听,对于我来说,本来是枯燥无味的诗词复习课,刘老师却上出了古诗词的语言特色,古诗词的分类方法、诗词运用等思维训练也非常到位,相信学生们也习得了其他诗词的分类复习与灵活运用。
很多工作室成员的线上研修“课堂实录”视频我也认真听了。的确,如王崧舟老师说的,听课就是听自己,评课就是评自己,我自惭形秽,我真的和这些老师相比,差远了,还不努力待何时?我因为生病没有按时录制名师模仿课,心里总过意不去,还好最后我自己认真模仿了王崧舟的《威尼斯的小艇》,算是自我安慰吧。线上好几个老师进行了读书分享:陈湘月老师分享王崧舟老师的《语文的生命意蕴》一书; 王平堂老师分享《给教师的建议》;罗霞老师分享叶圣陶先生的《怎样写作》;方彩容老师分享《听王松舟老师评课》,李雪菲老师分享《倾听花开的声音——关注言语生命的小学语文课堂》,陈静老师分享《思维发展语文教学22讲》,以及我们的名师余敏老师分享薛法根的著作《为言语智能而教》。我常常找借口不知道自己该读什么书,他们分享的书就是我该阅读的书呀。我猜想,这其中也有像我一样不爱读书的老师,他们一定用了很多很多的时间,是一点一点的啃书,才啃出了那么多的感受与思考,而且还把阅读分享的PPT做得那么好,他们都是我的榜样,榜样驱动我努力呀!钉钉群里面还有很多老师分享的经验文章讲座,我也在学习,任务驱动我学习,群体环境驱动我学习,我也期待我的花开时刻。
2、开启与书为伴模式
看着大家推荐的好书,我不能坐以待毙吧。我阅读了王崧舟老师的《语文的生命意蕴》。整本书分为六辑:语文,用来印心;诗意问津;天下至文出童心;追求语用学习的意蕴;从灵魂返乡到文化知音;精神结邻。一听这些章节名称就意蕴十足,这本书终于不让我打瞌睡了。书中有对语文本色的思考,有对人生幸福的咀嚼,有对文本解读的探索,还有对研修同伴的感激。从文字中,我总能读到王老师对生命的热情,对语文的热爱,而这份热情和热爱构成了他的赤子之心。也许,若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就一定要有王崧舟老师这样的赤子之心吧。王老师说一切读写,只为重新发现自己,“阅读,不过是以文本为镜,召见一个全新的自己,让我们保持敞亮和敏感,睁大心灵的眼睛,你将发现,随着文本的敞开,随着一行行或熟悉或陌生的文字映入你的眼帘,一个繁花似锦的言语世界在你的心中升腾而起”。王老师是多么的热爱文字,热爱阅读才有这样的境界呀。这为我的阅读打开了一扇门:其实,我也喜欢文字的,我能读懂文字的魅力的,我也常常为文字而流泪伤感或者喜悦。是的,文字背后是人心,在第四辑“追求语用学习的意蕴”中,王老师认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要人装在心里做事,你会变得越来越有人格魅力”,王老师就是这样做的,所以我感受到了他的课堂是如此有人格魅力,不仅吸引了课堂上的学生,更吸引了我们听课的老师,他就是我们语文教师的男神。
我也喜欢上了王崧舟老师的《听王松舟老师评课》一书,王老师认为语文课堂有三重佳境,佳境一: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佳境二: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佳境三:人即是课,课即是人。王老师提出一堂好的语文课有三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这样的课堂境界,我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细细品味王老师的书,开启我的读书之旅吧。
3、磨练动笔写作的心性
注重语文基本功的余敏名师,要求我们每月一读——读经典、读美文;每月一练——练三笔字;每月一写——写工作随笔、生活感悟。任务驱动型的我最在意每月一写。我虽然写不出高深的经验文章,但我乐于写下水作文、爱发微信朋友圈里的小作文,再加深一点,要求自己高一点,就能做到每月一写了。有时忘记了,有时挖空心思找不到材料,但看到工作室成员的每月一写:有的内容引起了我的思想、情感共鸣,有的让我想到了我的工作情况,有的让我认识到自己的短板,有的启发了我如何面对生活……每月一写让我认识了工作室里一个个鲜活的成员,还能带给大家如此多的好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就这样积累着、坚持着,一年来有12篇“佳作”了,多么快乐的事呀!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形成习惯,到后来,不就汇集了自己的一本书了吗?
总之,一年来,加入名师工作室,收获颇多。愿往后自己做事积极些、别一直处在“任务驱动中”,让自己的余生更有价值,能自信地做学生的榜样,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2022/8/15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