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学科教学>心理健康>微课资源>详细内容

学生个别心理咨询辅导案例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23 17:01:53 浏览次数: 【字体:

【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女,15岁;学历:初二在读;独生女

二、主诉问题或困扰

现实问题:降级、与同学分离、学业成绩下降

情绪问题:抑郁、难过、绝望、烦躁、愤怒

躯体问题:喘不来气、全身难受

认知问题:自责自罪、“不应该给别人添麻烦""没有人能帮助自己""永远都不会好起来""我没用”

行为问题:回避、消极眼神接触、不与新班级的同学老师说话、在复学的一整年缺席所有考试。有2次自杀行为。

三、求助目标

初始访谈时,来访者称“没有目标,就想结束一切。是医生和老师让我来的。”

尝试与来访者订立的咨询目标:

1不自杀

2、改善情绪,掌握情绪调节能力和痛苦耐受能力

3、减少自责自罪

4改善人际关系

5、恢复学习兴趣

四、初始评估和印象

穿衣好看,休闲运动风格。语速慢、语调低。

父母陪同前来,沉默寡言内向,不爱说话,觉得治疗和咨询都没什么必要,自己不会好起来的。自卑,反刍,觉得自己是垃圾。问情况,多用非常概括化的表达回应,不愿意具体化描述。“没什么好说的。"来访者常如此回应。

五、原生家庭关系

爸爸:

平时是温和、内敛而沉默的;从小爸爸在生活上提供了很多照顾,比如来访小时候夜哭,常由爸爸起床安抚、冲泡奶粉;现在也会叫爸爸一起打游戏。但是情感交流少,爸爸不擅长用语言表达关心,不太懂得照顾来访的情绪,会说来访无病呻吟,矫情。

妈妈:

自述与妈妈的关系稍好,遇到不开心的事大多时候不求助,能忍则忍,不想给家人添麻烦,如果不得已会寻求母亲的帮助。从妈妈的角度,认为女儿和自己还是比较亲密的,会撒娇,遇到不开心的事也会和妈妈说。咨询的情况来访也会回家和妈妈分享。

奶奶:

主要养育者,脾气炸,严格,很看重来访的学习成绩。

外婆:

来访的安全基地,外婆温柔、包容、会照顾来访,来访很喜欢和外婆在—起。但是生病后与外婆疏远,不想把负能量传递给别人。

六、成长背景

出生时来访缺氧,在保温箱待了3天。在这三天里,没和妈妈见过面,爸爸会去保温箱旁默默陪伴。

睡眠不安稳,一点小动静就容易醒、哭闹,爸爸会起来抱着哄半天才能再次入睡。婴儿期起到5、6岁,妈妈得抓她过来凶她才肯乖乖睡。从出生起至小学6年级,都是睡前妈妈陪着讲故事、聊天、陪睡,才能入睡。睡眠需求少、早醒,醒来精神旺盛。

妈妈从小教育女儿坚强、勇敢,当来访表达脆弱或依赖时,妈妈、奶奶多反馈以批评和教育,妈妈形容来访比较偏向男孩子性格,不撒娇,磕了碰了也不哭。

全家人都很看重来访的学习成绩。

6年级的情绪有比较明显的变化,易激惹,和妈妈经常因为小事吵架,吵完会和好。6年级因为才艺考级,每天要练习2、3小时,妈妈管的严,经常争吵,很痛苦很烦躁,出现想死的念头。

初二时,因为心肺功能问题需要住院,导致留级,来访感到无奈和伤心;复学后经常远远望着原来的班级落泪,在新班级回避社交,不想融入现在的班级。

从住院治疗到后来确诊抑郁至今,经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抵触、回避与家人的互动。常表达想要自杀自残的意向。

七、重要人际关系

朋友:有几位好朋友在初中原来的班级上。


这个视频呈现的是自杀干预后的中期的咨询辅导。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