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阴霾见阳光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拨开阴霾见阳光
一、案例简介
刘某,女,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平日不太爱说话,性格内向,平时与人沟通交流比较少。通过走访了解到,该生的父母与其的交流方式一直就比较简单粗暴,父母对其的教育缺乏耐心,生活中沟通交流少,孩子逐渐就把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事情都放在心里,慢慢的心中消极情绪越积越多,导致该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情绪不够稳定,敏感易怒。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自己也察觉到自己的情绪波动大,她就自己通过网络上的一些心理测试测出了自己有抑郁症,之后为了确定自己是否得病,该生主动向父母提出去医院检查,但是并未得到父母的重视,还挨了一顿骂,父母认为该生无理取闹。后来该生主动找到我,向我倾诉了她的烦恼与困惑,于是我与其班主任联系,一起密切关注她的情绪状态,我也多次与其父母沟通,给他们强调心理问题不及时解决的后果,并说明不重视心理问题会给孩子生活和学习带来的消极影响。最后该生由其母亲带到泸州市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检查,由医生确诊该生患有轻度抑郁症。
二、案例分析
1、学生心理状态分析
该生是在读五年级时转入我校的,对于她来我校之前的经历,该生不愿过多提起。通过家访,了解到在该生从小的成长环境中,父母对其的管教方式比较强势,不愿倾听孩子的心声,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耐心。因而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她正常的情绪得不到表达,消极情绪无处发泄。因而当该生发现用指甲划伤自己的手腕心中的消极情绪可以得到缓解,她就开始依赖这种行为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由于学生在曾经的生长环境中出现了心理问题,并且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心理疏导,从而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愈加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了抑郁症这样的精神疾病。
2、心理测验结果
在对该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了解她的心理症状,我采用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来排查她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并结合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来评估她的抑郁和焦虑程度。
SCL-90总分170,其中躯体化因子分为2.17,强迫因子分为2.8,抑郁因子分为3.45,焦虑因子分为2.6。其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均超过临界值2分,阳性项目数大于43,可筛选阳性。
SDS总粗分55分,标准分90分,为轻度抑郁。
SAS总粗分43分,标准分54分,为轻度焦虑。
3、探究其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
(1)事件起因。学生刘某是转学生,他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在身边照顾她。星期六上午,该生母亲通过手机收到该生打游戏充钱的短信提示,于是截图质问该生,为什么花那么多钱。该生当时并未解释,并回到自己的房间将自己反锁在房间里。该生母亲也仍由其自己将自己反锁在房间,没有过问。当天晚上八点四十分左右,该生将自残的图片通过QQ发给我,并留言说很享受这种痛苦。我看了消息后立即联系了她的班主任了解情况,并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晚上九点十分左右,我和其班主任来到该生家中,发现该生始终紧闭并反锁大门,我和其班主任在她的房间门口隔门与其聊天,疏导其情绪,一个小时后该生终于打开房门,我们立即进去对她的伤口进行消毒和包扎,通过两个多小时的心理疏导,学生的情绪逐渐趋于平静。
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学生自述回到家就感觉很压抑,想要与母亲沟通,却很少得到回应。平时在生活中遇到事情,母亲也从不听她的解释,就对她进行批评。因此,她的心中积攒了很多委屈,但是无人理解她。后来她发现用指甲在手腕上留下一些划痕能让自己心情平复下来,她就开始依赖这种行为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当时我就告诉她这样伤害自己的方法是不可行的,我们可以寻找其他的方式,来获取情感上的支持,比如拥抱。在征得她同意的情况下,我和她的班主任分别给了她一个拥抱,她说在拥抱的那一刻,她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与关怀。
(2)家庭因素
通过家访和与学生沟通了解到,该生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常年在外务工,工作辛苦,在平时的生活中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该生在转来我校之前就跟父母讲过自己有抑郁症,但是并未引起父母重视,还遭到父母的责骂,因此没有进行及时治疗,导致现在心理问题愈发严重。我通过与其母亲沟通了解到,其母只是觉得小孩子不听话,难以管教,没有耐心,所以并没有把孩子说自己有抑郁症的事情放在心上,认为是孩子开的玩笑。但是当她看到该生用指甲划伤自己手腕的图片后,还是有所触动,表示在今后的日子里会多拿一些时间陪孩子,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情况。
三、辅导方法
1.认知调节法。想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就要倾听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想要打开她的心扉,首先要知道她在想什么。给她时间倾述,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注,她自然就愿意与我交流了。大多数抑郁症患者都有明显的自我负性评价。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会选择适当的时机与她进行交谈,引导她用积极的自我评价取代消极的自我评价,这对帮助她找回自信心非常有帮助。例如,让她大声对自己说:“我是有用的,我可以的,我一定行!”长期如此,不仅可以帮助她增强了自信心还能增强面对未来的勇气。同时这也引导她开始对自己进行重新审视,对自己开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2.情绪宣泄法。建议学生在生活中想哭时,就大声哭出来,通过哭泣将悲伤的情绪宣泄出来。也可以采取倾述的方式,将内心的不良情绪体验倾述于自己信任的人或者写在日记中。采用这种方法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明白如何正确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如何正确地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又不会伤害到自己以及他人。通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将内心不良的情绪体验表达出来,减轻情绪的反应强度,缩短消极情绪的体验时间,从而使情绪可以得到较好的恢复。
3.引导其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并且学会客观的看待身边的事情。我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她明白她是父母最爱的人,只是有时候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有些“急躁”了,希望该生可以理解。同时,为了调节她冲动的情绪,提高他的行为自控能力,我们共同制定了一个时间规划表,要求他按照表中的约定,从小事做起,时刻磨练自己的意志,帮助她去体会到,如果自己一味地迁就自己,只会让自己在错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终难以自拔。同时,在对她进行行为塑造的过程中,将表扬与批评的方式有机结合,规范其行为,从而塑造其健康人格。
4.行为矫正法。师生共同努力,组建帮扶小组。我通过与她们班的其他任课老师沟通,希望她们在教学过程中或者平时的生活中多发现该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其树立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对其不自觉的行为建议采用柔和的方式进行管教,减少她与老师的冲突,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我也在引导该班的其他学生与她和平相处,包容她的缺点,如果对她有意见也要委婉地指出来,同时,也要在生活中多发现她的优点,大家共同进步,努力为她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5.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对该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我也时刻通过微信与其家长保持联系,关注学生在家的后续发展情况,让家长在家时多倾听、多理解、多关心孩子。建议他们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多一些耐心,少一些不耐烦,认真去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走进孩子的心灵,这样才会减少沟通交流中的隔阂。并且,在生活中要少用打骂教育的方式,多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那样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更加有帮助。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优良的品格。
6.建议该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大量研究表明,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调节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愉悦感受性,降低愤怒性和抑郁性,使心理活动放松,平衡性提高,降低心理疲惫程度。因此建议她有选择性地参加体育锻炼,从运动中获得乐趣体验愉快的感觉。
四、辅导效果
通过对该生将近半个多学期的心理辅导,该生的父母也认识到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听取了心理老师的转介建议,主动带该生到泸州市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专业的心理评估和检查,并辅之以药物治疗。该生的情绪也逐渐稳定下来,有所好转。愿意和其他科任老师、家长较好地进行交流,并且通过换位思考,也开始逐渐能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同时,在同学的理解与鼓励下,与同学的关系也逐渐开始变得融洽;她找回了自信,开始积极地参与集体活动,认真对待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对老师有了信任感;在生活中做事也不再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辅导启示
1.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当孩子处于成长的依恋期时,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需要能够及时处理并予以满足,那么不仅能够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也能对孩子的个性培养、智力发育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孩子与父母之间也会多一些尊重、理解与信任,相应的矛盾、误会也就减少了。
2.作为心理健康教师要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生。首先,在心理辅导工作的过程中要用充分尊重学生,用爱心、细心和耐心走进学生的心灵,抚平他们的伤痕。同时面对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生活环境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所面对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因此作为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强化心理专业知识,做一名适应现代教学的知识专业型教师。
3. 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完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没有为孩子做好榜样,那么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都可以非常容易地在其父母身上找到答案。所以,子女教育出了问题,并不是父母用强硬的态度去骂孩子或者打孩子问题就能够解决。在成长的道路上孩子更需要的是鼓励,家长不要因为孩子的某个缺点就否定了孩子的所有优秀。毕竟孩子的不良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所以教育孩子的问题短时间是不能完成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除了在校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还必须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引导家长去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并且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沟通技术和各种教育平台向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引导家长对孩子心理问题的及早发现和关注,有利于更好的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在教育过程中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与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