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焦虑情绪辅导
初三学生焦虑情绪辅导案例
一、案例简介
一名初三女生在临近中考的一段时间里,在学业、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均有或大或小的问题与困扰,这导致该生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焦虑状态下来到心理辅导室主动寻求帮助。学校心理辅导师运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方法和认知疗法对个案进行介入,经历了贴近、目标建构、赋能和改变与行动等阶段,个案的消极情绪得到一定缓解,学业问题与人际交往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二、案例背景资料
小七(化名),女,15岁,初三学生。个案是来访者主动寻求帮助的,来访者现就读于初三,由于面临中考,学业压力较大;单亲家庭,与母亲生活,与父亲关系恶劣,因学业压力导致的情绪问题使母女间沟通出现问题,亲子之间矛盾频发;初三更换寝室后,与室友的相处也出现了问题。
综合来访者个人所述,其在学业上、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等多重问题的困扰下,开始产生焦虑情绪,怀疑自身在学习方面、人际交往方面等能力不足,甚至开始变得有些自卑,她认为自己是一个不能独立解决问题的长不大的小孩子,因此情绪起伏较大,在焦虑情绪的恶性循环中,睡眠质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022年3月至5月初,已主动接受学校心理辅导5次,辅导过程主要运用了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的相关技巧,重构来访者负向且看似被禁锢的情绪和语言表达,通过对其问题以外的例外的关注,拓宽了来访者对个人的眼界与看法,使其重新寻回动力,重新拥有正向的情绪体验。
三、案例分析
(一)个人行为及原因
15岁的小七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青少年智力水平迅猛提高,对问题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迅速,逐步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自我意识开始加强,但是并不稳固,独立欲望也逐渐增强,对事物能够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但是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常常过高或者过低,时常被一些矛盾所困扰,比如,独立欲望与缺乏独立能力的矛盾,自己心中的“成人感”与成人眼中的“孩子气”之间的矛盾等等。步入青春期后,孩子的情感世界充满风暴,常常表现出幼稚的感情冲动和短暂的不安定状态,情感世界强烈、动摇、不协调。另外,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渐渐的会从家庭中游离出来,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变得困难。
小七在学业和人际交往问题上有过低的自我评价,被影响被困扰后出现了强烈的情感起伏,有了情绪上的持续困扰,再加上小七强烈的独立意识、逆反心理,与母亲之间的相处开始变得糟糕起来,几面受阻,内心十分痛苦。小七性格内向、敏感,时常不认同母亲对她的教育方式等等,但是每次都又不得不遵从母亲,从而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反抗情绪。步入初三后,面临中考的压力,小七常常因为学习不好而担心自己的未来,长时间以来产生了极强的焦虑情绪,而学业压力导致的情绪问题也正是困扰小七的主要原因。
(二)家庭环境
小七的家庭是单亲家庭,在小七10岁时,父母就已经离婚,父亲脾气暴躁,常与其母亲吵架甚至拳脚相加,小七从小到大几乎没有得到过父亲的关怀与爱护,因此母女两人与其父亲之间很少有联系和往来,关系比较恶劣。小七小时候与母亲的关系比较好,那时母亲常常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心,但慢慢长大,尤其是上初中以后,小七开始叛逆,产生强烈逆反心理,于是母亲开始转变教育方式一直延续至今,现在母女之间沟通困难甚至无话可说。如今看来,母亲的教育方式属于专制型,在理性控制方面较差,强制性较多;对孩子的慈爱、温暖较少;不鼓励孩子与父母有不同看法,过多干涉和禁止孩子的行为,对孩子态度简单、粗暴、不通情理、不民主;不尊重孩子的需要,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不予满足,不支持孩子的爱好、兴趣,限制过多。例如母亲会有帮小七“选择”朋友,控制小七外出和娱乐自由等等,而小七对母亲的这些行为十分反感。
(三)学校环境
小七就读于初三,住校,每周回家一次,因此大部分时间是待在学校,与同学、室友等相处。进入初三后,更换了寝室,新的室友需要时间重新磨合相处,但小七性格内向,面对新室友不愿意交流沟通。因为初三面临中考升学压力,加上与母亲之间持续性的矛盾,小七在学校里的情绪常常低落、焦虑,因此与同学、室友们的相处并不愉快,相处过程中经常因为情绪不佳而外露出来影响他人心情,导致沟通不畅,或因不能顾及他人感受,常以自我为中心而常遇人际关系问题困扰。尤其是初三以来面临的学习压力,年级和班级学习氛围浓厚,但是小七却觉得喘不过气,觉得这样的学习生活十分压抑,同时,小七的母亲以及小七自己都对中考十分看重,希望能够通过中考进入重点高中进一步学习,于是,学习上的压力与期待造成了小七的心理冲突,感到十分痛苦。
四、辅导方法
(一)焦点解决短期心理疗法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SFBT)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这是后现代疗法的一种,这个名称当中包含了三个关键词——“焦点”、“解决”、“短期”。“焦点”和“解决”是连接在一起的,意思就是以问题的解决为焦点。“短期”的意思就是要最少的侵入来访者的生活。这是基于来访者自身资源(资源是指来访者身上既存的优点、优势或者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通过引发的手段或者与来访者一起建构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来实现来访者所期望的结果。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强调的是如何解决问题,而非发现问题原因;以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的积极态度促使改变的发生。
(二)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是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来访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其不良的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其基本观点是:认知过程及其导致的错误观念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认知有关。认知疗法常常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认知重建的目标是通过改变来访者的认知、思想和意象活动,达到矫正或改变来访者不良的行为的目的。认知的重建包括合理情绪疗法、自我指导训练和认知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和个人建构疗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重视问题行为、情感障碍的产生,以及重视在辅导过程中可能改变认知的中介因素的重要作用,认为来访者想要改变适应不良行为,首先必须要改变决定这种行为的认知及认知结构。
五、辅导过程
(一)贴近
1.建立关系,了解情况
来访者主动前往心理辅导室寻求帮助,来访者初次来到心理辅导室时,让来访者首先进入辅导室熟悉环境,使其拥有作为主人的感受,再经过其允许后进入同一空间。与来访者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辅导师通过进行社交性谈话营造正向的、积极的情绪氛围,让来访者小七觉得焦虑、无助、担忧等负向的情绪被承接住,并感到被理解。
在辅导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小七逐渐找到问题切入点,开始倾诉情绪,对问题有了大致的掌握,随即说出困扰自己的一系列问题,即学业、家庭、人际等问题。在此过程中,辅导师积极关注,深切体会来访者主观感受及内在需求等,在来访者描述问题时,找到来访者的期待,先缓解其焦虑情绪。
2.共情负向情绪,引发正向情绪
辅导师认真倾听来访者的问题倾诉,过程中积极关注来访者自身觉得不好的地方,积极做出合理回应,共情其痛苦和困扰,适当引导其将情绪关注点转移至积极方面,防止过度扩散焦虑情绪。辅导师在此过程中运用预设问句介入改善其负向情绪,帮助来访者在提问中思考,找到自身资源,并找到此前思考问题的误区,重新发现解决办法或思考解决办法,在情绪得到改善的基础之上,对自身建立更加积极的期待。
代表性对话:
小七:我真的快没有办法认真上课听讲了,可是每次看到糟糕的成绩我又很着急,马上就要中考了,我很害怕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办。
师:面临中考让你感觉到压力很大,现在的状态让你觉得痛苦。
小七:是的,可是我感觉我挣脱不了现在的状态,很无力的感觉。
师:为了挣脱这个状态,你做过什么样的努力?
小七:我其实尝试过很多方法,上课的时候会尽量都拿着笔跟着老师的话写笔记,坐板凳也只坐前面的三分之一,让自己尽量不驼背,还会让自己忍住不去看时间,不去让自己期待下课等等。但总感觉都坚持不了好久就松懈了。
师:在尝试努力的过程中你的感受有所变化吗?
小七:在尝试这些方法之前我会下决心,过程中的话可能没有平时放空时的紧张感,注意会放在怎么实施这些方法上面来。
师:嗯,自己在想办法解决问题时心态或许会稍稍放平和些,有注意到自己感受上的变化吗?
小七:好像没有,感受最大的就是平时学习压力带给我的喘不过气的感觉。
师:如果方法很奏效,课堂效率变高了,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小七:可能那节课下来会觉得高兴和轻松吧,就好像给我了一点动力继续努力下去。
师:你已经迈出努力的第一步了,你所说的动力应该不太远了。
(二)目标建构
目标是来访者愿意进行改变的重要动力,整个辅导过程也贴近或紧扣来访者目标进行。因此,在辅导开始之后,目标的建构非常重要,辅导师需要和来访者通过协商后拟定辅导过程及下一次辅导时想要达到的短期目标和整个辅导的长期目标,在不断回顾、巩固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改善各个问题,达到最终目标。在此过程中,辅导师可利用量尺询问和正向选择问句等方式引导来访者开始建构目标。提问方式多样,辅导过程情况多变,需要根据来访者的情感和期待进行适当调整,引导来访者一步一步建立好不同阶段的目标,并在目标建构好后,让来访者赋予其重要意义,形成动力。
代表性对话:
师:请为你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焦虑程度打分,1~10分,1分表示内心平静,10分代表非常焦虑。
小七:可能七八分吧。
…………
师:那你认为这个分数维持在几分就很好了呢?
小七:我希望两三分的样子就好。
师: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样的程度,有什么样的含义呢?
小七:嗯,就是不是完全不焦虑不担心,但是不要因为很小的事情就变得情绪不好,不要总是在关键时候变成这个样子。
师:你希望在生活中可以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吗?
小七:嗯,最好是能够这样。
(三)赋能
小七的困扰是学业、家庭、人际等多方面的,辅导师需要协助小七在问题中找到自身资源,找到问题突破口,探索问题中的例外,并将之发展成良好能力,让其拥有内在的控制感和自我效能感。这其中包括两方面,一是小七自身还未发现的能力,二是其可以创造的能力。因此,这个过程中找到问题中的例外是非常关键的,比如在小七阐述自己在初三所面临的巨大的升学压力,可以让其找到自己在学习方面做的还不错的地方;在小七倾诉与母亲关系恶劣时,可让其试图想想母亲与她相处舒服的时刻;在了解了小七人际交往方面的困境后,试图让她回想在更换寝室之前,与室友友好相处的画面,当时双方有怎样的态度与不同的性格等等。帮助找到例外,再增强例外的普遍性和可能性,尝试挖掘例外中的细节与深处,并强化其意义,使其变成可操作的尝试方法。
代表性对话:
师:和妈妈沟通的机会多吗?
小七:我不想和她沟通,有机会也不想,很烦。
师:从小到大都是这个想法吗?还是和之前相比是有变化的?
小七:也不是一直这样,以前我们关系明明挺好的,小时候不开心的时候都会和她说,她也不会不耐烦,会哄我啊,会陪我啊,就是很温馨的母女关系,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现在就不一样了,老是对我大吼大叫,什么都管着我,让人很烦,而且她根本就不理解我的真实想法,就以她自己的想法来想我,我也不想解释,所以现在跟她交流就是很累,索性不要跟她说话比较好。
师:和妈妈相处时你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小七:一般就是不说话,非要说话就长话短说,现在很少沟通,要么就是她一直不停的说我,我就装作听不见,有时候实在忍不了了就反驳她,结果就都是生气冷战。
师:所以大多数相处都是冷漠或者偶尔爆发是吗?有过态度不一样的时候吗?
小七:很少,比如她心情好的时候,我也没做什么让她生气的事的时候,她也不会说我,说话就是平和的,可能偶尔还会关心一下我的身体啊,学校生活啊,但话还是不多,那个时候我就是正常的态度和她相处,但是也不会说没有争执的时候就很亲密了,不会这个样子的。
师:这种相处模式是你喜欢的吗?
小七:不说喜欢吧,反正和生气的时候肯定不一样,心情会好一些,这种时候我就会觉得在家里和她相处会自在一些舒服一些。
师:那看来这是你可以为之做出一些努力的相处方式。
(四)改变与行动
问题的解决建立在每个小的尝试和改变之上,辅导师需要鼓励和引导来访者做出改变,可以将解决办法具体化为一个一个小的步骤,通过一个一个小小的改变逐渐达到目标。比如,在与母亲交流时,首先试图压抑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发怒,宣泄情绪,接着可尝试改变沟通时的语气,尽量让语气平和,最后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从小改变到大改变,会更加有动力和意愿去进行尝试。
代表性对话:
师:刚刚给自己的焦虑程度的打分,有妈妈的原因吗?
小七:肯定有一部分是的,但不全是。
师:那如果想要让分数降下来,这方面还是要做出一些改变的,你觉得对吗?
小七:嗯,肯定是要有改变,可是她能怎么改变,她不会听我的意见的,她只会一味的觉得她才是对的,她就想管着我,可是我又不服气,不知道怎么改变。
师:或许先改变自己,才会改变妈妈。每次和妈妈沟通之前,先调整好想自己的情绪,试着平和地回应妈妈,改变“不愿意和妈妈沟通”的认知。每次沟通后,或许可以用写日记的方法记录下你们的这次沟通,次数多了,把每次沟通的记录拿出来看看自己和妈妈都有怎样的改变,有效果的办法我们继续沿用,改变是需要时间的,慢慢来。
六、辅导反思
对于初三这样一个特殊的节点,有很多学生会因学业上的压力影响到其他各个方面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没有很强的持续性,因此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一种有效的短期治疗方法,适用于多元的对象与多元的问题。初三学生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是自我发展的关键阶段,但也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在此个案中,通过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方法可以增强来访者的自我效能感、责任感和内在控制感等等,这些都是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在这个疗法中,需要注意的是:事出并非一定由因,要帮助个案想象其所期望的情形会发生什么变化、有什么不同、想得到解决的必要条件是什么;问题症状同样也具有正向功能,协助个案寻找更好的方法取代问题行为,而又能保有其正向的期待;凡事都有例外,有例外就能解决,在了解个案问题性质的同时,要特别持续地注意“例外”的存在,能从例外中找到解决方法。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