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社区教育惠及109万百姓
泸县玉蟾街道怡园社区教育工作站,孩子们放学后在此接受辅导。
泸县百和镇,居民关雪梅经营着一家商铺,虽然很忙,但她还是安排了不少时间来到设置在党群服务中心的社区教育学校。
社区教育,已成为泸县老百姓的重要生活内容。2016年,泸县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社区教育试验区,该县已形成了以县社区教育学院为龙头、镇(街)社区教育学校为骨干、村(社区)工作站为基础的三级工作体系。
“我县每年专款奖补工作站,鼓励支持基层工作站创新探索服务形式,让全县109万百姓都享受优质教育服务。”泸县教育局副局长、社区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张天虎说。
实用技术帮了群众大忙
最近,泸县兆雅镇石龙村居民彭玉芳聘请10多名村民,在该村社区教育工作站请来的专家指导下忙着给葡萄追肥。在工作站帮助下,她的100多亩葡萄挂果率有明显提高。
彭玉芳几年前大胆搞起了葡萄种植,但她很快发现,老经验已无法满足大规模农业生产。“灌溉施肥都不科学,费时费力效果还不好。”彭玉芳说,经过该镇社区教育学校培训指导,她引进并掌握了滴灌系统,纠正了过去在病虫害防治中的不当方式。
社区教育面向社区,教育资源也可以来自社区。
肖学清2013年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毕业后,他回到兆雅镇创办了“清泉农场”,现在,他的农场已经成为集青少年科普、科技培训、农技培训、实践体验为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他也成为专家库一员。
兆雅镇社区学校副校长吴卫东介绍,该镇已形成“1+8+10”的社区教育模式,即1个实训基地(清泉农场)、8个工作部(技能培训部、诗书画社、家长讲堂、留守儿童之家等)、10个村(社区)工作站,让每一名居民的教育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文化活动树立新风新貌
兰启平是百和莲枪传承人之一。百和莲枪舞起源于宋朝,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乡土文化,泸县文化、教育部门及百和镇政府对其进行了深入挖掘,并成功申报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最好的保护就是让它深入广大群众生活。”兰启平表示,社区教育的系统开展为百和莲枪等传统文化的推广搭建了重要平台。百和莲枪成为了百和镇社区教育学校最受欢迎的“选修课”,学校为此构建起“1+5+N”传习大格局(1个传习所、5个传习基地、 N个传习点位),并使其作为一种娱乐健身的活动,深入社区广场、村庄院坝。
像百和莲枪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社区和老百姓的生活,在泸县还有1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京表演受到时任总书记胡锦涛点睛的雨坛彩龙位列前中。
社区教育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广,也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
省级文物奇峰渡槽,是奇峰镇一道特别的景观,被当地人俗称为“人工天河”、“人间天河”。原本,奇峰渡槽在人们眼中更多地是单纯物质遗产,而社区教育学校编创的系列歌舞《人间天河》则为其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活动助力,社区搭台,文化唱戏。春祈福、夏亲水、秋丰收……3500多场次的主题活动,10余万人次的群众参与度,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老百姓获得感提升,近年涌现省市县“四好村”89个。
课余时间孩子有了好去处
在泸县玉蟾街道怡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辅导室、书法室、游戏区等功能室窗明几净,成了孩子们放学后和寒暑假的好去处。
“儿子儿媳都在外务工,孙子现在小学二年级,作业辅导我都搭不上手,社区教育工作站可帮我解决了大问题。”怡园社区居民代志芳说。怡园社区党委书记陈剑介绍,除了对居民的培训活动,该社区教育工作站每天下午都免费开展“四点半课堂”,周末有兴趣班,寒暑假还组织夏令营、冬令营活动。
72岁的退休教师李显芳自工作站成立以来就在此进行志愿服务。“很多孩子放学后作业没人辅导,我们正好可以发挥作用嘛。”李显芳每天3点多就来到怡园社区工作站。“我也不觉得辛苦,能够发挥余热也让我觉得生活很充实。”
“‘一镇一品’‘一村一特色’‘非遗进社区’,泸县社区教育已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我们将继续把社区教育植根于龙城大地,发挥社区教育助力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影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服务学校教育的功能,建立家、校、社区共生体,惠及全县百姓。”泸县教育局局长赵德伦说。
我仍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