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旷课学生吸引到学校里来
【案例故事】
他又旷课了
“老师,张雷有没有向您请假?他下午没来上课。”
王老师下午第一节前去教室时,班长报告了这一消息。“他没有向我请假,记旷课。”王老师对班长说完这话后心里想:“这个学生刚转来第一天就敢旷课,真够戗。”
回到办公室后,当王老师准备联系张雷的家长时,却发现自己没有关于他的任何联系方式。张雷今天上午刚转来,王老师还没来得及统计。另外,学生连转学证明也没交,而上午和他的家长交流时,家长说了几句话就匆匆忙忙地离开了。看来,只好等到明天再说了。
第二天早晨,张雷来上课了。第一节课上课前,王老师开始处理张雷旷课的事情。
“你昨天下午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不请假?”王老师的询问声调是很严厉的,而且是在教室里公开处理的。他以为,应该给这个新来的学生一个“下马威”,也让全班同学看到他对旷课这种严重违纪行为的态度。
“没干什么,在家看了一下午的电视。我在原来的学校也不请假。”张雷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无所谓。教室里很静,很明显,大家对张雷的话语都感到很吃惊。
“不管你在原来的学校怎么样,你现在是在新的学校。我可以告诉你,你刚来咱们班,学籍还没转来,一旦表现不好,我肯定会向学校反映把你退回到原学校的。”王老师的语调是冷峻的,也表明了对张雷的旷课处理最后会选取什么方式。
“无所谓,对我来说去那里都一样,反正我不想上学。”张雷的话语越来越不像话。
“什么也不用说了,先写一份自我分析书,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吧。另外,回家反省一天。”
“好的。”说完这些,张雷背起书包就走了。
第三天早晨,张雷交上了一份打印很工整的自我分析书。
“尊敬的老师:
您好!此刻,我怀着万分沉重的心情向您做出深刻的检讨。以前的检讨,老师们批评我不够深刻,没有触及灵魂深处。为此,我首先重新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条条地对照检查,我严重违反了很多条,真是不对。痛定思痛过后,我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读着这段文字,又加上是打印文稿,王老师马上想到,这份自我分析书会不会是张雷从网上下载的。打上“此刻,我怀着万分沉重的心情向您做出深刻的检讨”这句话后,在几秒内“百度”搜索引擎就找到这篇自我分析书的原文。
“看来,我得花点时间和张雷的家长一起分析他的成长情况了。”想到这里,王老师马上向张雷要来他爸爸、妈妈的电话。联系家长的时候,张雷的爸爸说让孩子的妈妈去学校,而张雷的妈妈则说让孩子的爸爸去学校。直到下午,张雷的妈妈才来到学校。王老师自然也把张雷叫到了办公室。
“王老师,这孩子是不是没救了?我真是没脸来学校啊……”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里,张雷的妈妈边说边流泪。从她的叙述中,王老师知道她和张雷的爸爸早在张雷四岁的时候就离婚了,又各自组建了新家庭。法院判决离婚时,张雷判给了爸爸抚养,而实际上是由爷爷奶奶带着。张雷每次出现成长偏差,张雷的爸爸从来不管,爷爷奶奶也管不了,只有他妈妈管。可她妈妈也道出了自己的苦衷,自己有了新家庭,不能多管张雷的成长,否则,现任丈夫不高兴。
“老师,我在班里就自己的旷课行为公开道歉。妈妈您放心吧,我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了。”或许是妈妈的痛苦打动了张雷,当妈妈正在哭着述说时,张雷打断了妈妈的话语,提出了对自己的处理意见。
看到这个结果,王老师非常高兴,他以为这就是理想的处理结果。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张雷果真没再旷课。而王老师也一直没有去找张雷进一步了解他的具体情况,他以为这个学生要全面转变了。直到一个月后,张雷又一次旷课时,他才开始重新思考处理张雷的旷课行为。在搜集有关张雷的信息时,班干部反映的情况让他有些吃惊:张雷在其他任课老师上课时老是睡觉,不睡觉时就看一些青春类读物,作业绝大部分都是抄的,他已经多次和同学说起自己不想上学了……搜集了更多的信息后,王老师感觉到处理张雷的旷课行为不能再像上一次那样了。
(案例提供者 王立华)
【评析与建议】
此案例中呈现的学生旷课行为是中小学常见的不良行为,是学生成长障碍中最具危害性的问题之一。因其成因复杂、危害性大,因此班主任处理起来难度颇大。“弄不好”,会让班主任处于“劳民伤财”却“一事无成”的工作境地,惹来家长的怨言不说,更有甚者,可能因为处理严重失误,会被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批评或处分。
一、王老师的原先的处理方式
王老师及时地捕捉到了学生张雷旷课的信息,他发现这一问题后,力求能客观地在教室里处理张雷的旷课行为,以消除其在班级中的负面影响。在处理的过程中,王老师的原因分析不到位,处理行为只关注了临时的表面现象,教育效益的也很难延续到下一步的工作中。因此,张雷后来又出现了旷课行为,王老师也决定采取新的方式处理张雷的旷课事宜。
二、王老师的教育行为值得肯定的地方
“王老师发现了学生张雷的旷课行为后立即处理”是值得肯定的日常工作行为。王老师进教室后和班干部一起核实后,确定张雷旷课了。然后接着就开始处理,是一种非常好的工作习惯。班主任工作的推进,非常需要这种即时处理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像旷课这样的严重违纪行为必须及时地处理,否则容易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后果,既影响当事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在群体中留下“后遗症”。
王老师“想”消除张雷的旷课行为在班级的负面影响是对的。旷课的负面影响大于迟到等普通违纪行为的影响,这种负面影响是学生对学校教育的失望的表现,更是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班主任工作权威的漠视。班主任如果不及时处理,就给学生一种“管理不严格”的表面错觉。王老师在第二天张雷返校后就着手处理,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这种不良影响。这种工作意识是非常可贵的,教育行为到位也是值得肯定的。
王老师明确张雷如果继续旷课的后果是必要的。因为经常旷课被原来的学校劝退,一般的学生到了新的学校会有新的表现,想重新开始自己的学校生活。但是张雷并没有表现出这种常规反映,而是又开始旷课了。王老师在明确了张雷在到新的学校必须有新的表现后,特别指出如果对他的帮助不起作用的话,也将面临“被退回原学校”的局面。这实际上是在提示张雷,他的成长机会的难得,他的转变需要老师的帮助,但自己的积极努力也才是最关键的。让张雷明确自己目前的行为后果“底线”是非常有必要的,靠外在的强势力量唤醒他的转变意识。
王老师在处理的过程中,关注一些关键信息是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比如,当他发现了张雷写的“自我分析书”有抄袭或下载的可能时,立即到网上搜索验证。像张雷旷课这样的复杂问题,涉及的处理因素很多,而抓取关键性因素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是完成类似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王老师的这一良好的工作习惯是值得其他班主任借鉴学习的。
王老师联合家长的力量来处理张雷的旷课行为是理想的选择。当王老师意识到张雷的旷课行为比较严重时,决定联合家长的力量来处理这一问题,有利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力量的整合,形成多层面、全方位的教育转化时空。
当王老师发现张雷又一次出现旷课行为时,决定用新的方式来处理也是理智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一些学生因此表现出的独特的成长问题也是有个性化内涵的。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当一种策略、一条途径走不通时,就要选取新的策略和途径。这一点,王老师为其他班主任做出了好的表率。
三、王老师应该加强的教育细节
王老师发现了张雷旷课后应该立即和家长取得联系。尽管“转学证没交”,“家长未提供联系方式”,但可以查到张雷是从哪所学校转来的,通过该学校的办公电话就可以查到张雷原先的班主任的电话,进而得到张雷家长的联系方式。然而王老师没有这样做。不把张雷的旷课行为及时地通知家长,如果张雷在校外出现了意外情况,学校和王老师都要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王老师在教室里公开处理张雷的旷课行为时,其语气选择没有考虑到容易引发他和张雷的冲突。在激化了师生矛盾后再去处理张雷的旷课行为,张雷不信任老师了,在对立情绪中和沟通,得来的信息多半不可信,因此,就很难找到科学的切入点了。既然张雷到新的学校后第一天就敢旷课,这说明该生对王老师的权威作用并不怎么重视,他也不担心自己会受到学校的处分。如果想到这一点,王老师就不宜选择那样的处理方式。
王老师决不应该采取再让张雷回家反省的处理方式。张雷本来就对学校不感兴趣,再采取令其回家反省的处理方式,更是一种“不去学校”的负面强化,增加他对学校的反感。王老师面对张雷时,处理他旷课的起点应该是增强他对学校的兴趣。而且,在没有确定张雷的旷课原因时就急于做出处理决定,是非常盲目的。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让学生回家反省,是一种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权的行为,这是万万不能做的。
冰冻一尺,非一日之寒。王老师没有意识到张雷答应不再旷课的许诺的不稳定性。张雷的妈妈向老师哭诉自己的不容易,肯定不是第一次了,张雷也应该早已听到过,为什么单单这一次他受到触动?家庭破裂,张雷是受害者,所以不看好自己的前途,走一步算一步,但他的品质并不坏,他也想做好。可能是因为转到新的学校后,张雷依旧像以前一样旷课,她的妈妈伤心透顶,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些绝望。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再次听到妈妈受到的伤害,他便被触动了。张雷的这种转变决定,不是主动的、自觉的,而是为了妈妈才转变。所以,就具有不稳定性,一旦离开那个特殊的情境,张雷的这种转变行为不一定能持续很长时间。隐含的问题是,王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当张雷短时间之内不再旷课时,王老师也就没有进一步确定新的解决策略,来巩固张雷的行为,甚至连张雷近期的基本表现都没有去进一步的分析,致使张雷刚刚出现的转变趋势又在短时间之内消失了。
从这个案例不难看出,班主任处理旷课问题需要多角度思考,需要从每一个旷课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经常旷课的学生,是一把多锈的锁,切切不能简单化的处理。
我仍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