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师德修养>职业技能>详细内容

寓美育于作文教学中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6-16 15:06:51 浏览次数: 【字体:

问题是内容空泛,文风不整;模式化、浮浅化。对策:一、使学生通过观察与调查,感受美、发现美;二、通 过写作与修改,表现美、创造美;三、通过批改与讲评,评判美,以美启真,以美引善;四、培养美的文德文 风和好的写作习惯。

    作文是综合性很强的审美创造训练。用书面语言描述自然境界之美和社会人生之美,表达美好的思想和健 康的感情,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美的过程。学生要写出一篇“美文”,除了必须在文中倾注高尚的美好的思想 感情外,还必须掌握语文表达方法,用美的语文形式反映美的思想内容。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启迪学生创造美 的智慧,训练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
    综观中学生作文现状,问题颇多,主要表现有二:
    其一,内容空洞苍白,文德文风不整
    按理说,现在青少年学生周围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反映在他们作文中的内容也应该是丰富多彩、有声有 色的。可事实上,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内容都是乏味苍白的,或不疼不痒,泛泛而谈;或闭门造文,不切生活实 际;或刻意模仿,有抄袭之嫌。
    譬如,在写《秋天》一文时,许多同学仅仅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到处在收获庄稼,树叶变黄,天气转 凉,除此之外,好象再没有别的可写了。城市的同学写秋天,几乎都不写自己身边的景物及各种变化,更多的 是写农村的景物,又让人啼笑皆非,什么谷穗二尺长,谷子和大豆种在一块地里,甚至写农民在挥汗如雨的收 割麦子,等等。
    继言之无物而来的是文德文风不正。有的同学刻意模仿范文,甚至模仿某些作家的“文气”,给人以少年 老成之感。有的还弄出笑话来,如一个同学写《秋天》时,模仿朱自清的散文《春》,文中写道:“秋天里,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也停了。……母鸡是最不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个鸡蛋,可惊喜。”抄袭现象在学生作文中 也时有发生。有的同学写《秋天》时,把作家峻青《秋色赋》中的大段抄入自己的文章。
    以上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生活圈子太小,观察能力培养不够,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但根本原因还 是和我们的教育制度、教育现状有关。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繁重的课业负担,巨大的精 神压力几乎将孩子天真烂漫、敞开胸怀接受大自然熏陶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全部挤掉了。学生的生活圈子就是家 庭——学校——家庭。他们对周围的许多人、事、物、景都不能亲自去观察、体验,只能想当然地写,“参考 ”着写。尤其是城市的学生,他们获得的信息,大都来源于电视、报刊、杂志等,知识面很广,但缺乏实践和 亲身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作文由“言之无物”到“文德文风不正”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二,审题立意模式化、浮浅化
    在审题立意方面,学生的作文中主要存在着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模式化,诸如大公无私、助人为乐、战 胜困难等,假话、大话、空话太多。就象一位学生家长所言:“她(指女儿)的作文几乎是假话、假感想、假 故事大全。她的同学几乎都写过扶老婆婆过街,给老师送伞,借同学橡皮之类的故事。她们快乐地共同编着一 样的故事,然后套上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这样的格式,去到老师那儿领一个好分。”(注:《教育时报》 1998年1月10日第4版。)
    二是浮浅化、庸俗化,暴露出怕吃苦、爱攀比、图慕虚荣、不劳而获等诸多思想问题。如有的同学在写《 我希望……》这篇作文时写道:“我多么想不付出努力就轻而易举地超过别人啊!”还有同学写道:“真希望 我是一名市长,这样就不用天天骑自行车,就可以天天坐高级轿车上班了。”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的方面是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上存在片面性,不注重素质教育。具体讲 是有的语文教师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另一重要原因在家庭方面。许多家长一方面视 孩子为小皇帝、小公主,百般宠爱,有求必应,把极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视为对孩子最深的爱,而很 少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致使不少中学生身上存在骄娇二气。同时,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拜金主义、享乐 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这些丑恶思想的抬头,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诸多方面的影响,久而久之,使孩子原 本纯净的心灵变得不再清澈,思想浮躁,缺乏对真善美敏锐的觉察力,自然也就无法写出真挚动人、文质兼美 的作文了。
    为改变我国目前作文教学现状,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应该寓美育于作文教学中。这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调查,感受美、发现美。
    叶圣陶先生《〈文章例话〉序》中说:“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 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中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只要善于观察,随时随处可以发现美。 事实证明,中学生的许多优秀作文,都是精细观察的结果。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 、观察人,组织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对生活美的敏感度,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 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同时要让学生明确,观察决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它 是一种还须融进作者自我内心体验的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它带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在观察美的基础上,进而引 导学生想象美,使情感与想象沟通,闪耀出智慧的火花。
    第二,引导学生通过写作与修改,表现美、创造美。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对于观察得到的素材,要经过加工,才会有审美 价值。在学生的作文实践中,教师应努力唤醒学生经过多次观察储存于大脑的“内在图式”,激发学生作文的 兴趣和激情,且授之以法,指导学生选取美的内容,确定美的立意,讲究美的结构,提炼美的语言。
    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最重要的还在于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写出有新意的东西。要 珍惜学生偶尔露出来的智慧火花,给学生以创造美的喜悦。例如写《雪》,一般同学都在歌颂雪的纯洁无瑕、 美丽多姿。有位同学则毫不客气地贬斥雪的虚伪,用美丽的外衣掩盖世上的丑恶与肮脏;写雪的穷凶极恶,依 杖狂风,耀武扬威;写雪的残忍无情,雪压冰封,万木萧条;最后抒写了不怕风雪严寒的意志和迎接春天到来 的信心,揭示了与“洁白”相对的另一种美的精神。对这种有创意的作文,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并以 此为范例来打开其他学生的思路,以启迪广大同学创造美智慧。有时可有意识地给学生出一些“反弹琵琶”式 的作文命题,像《良药可口利于病》、《开卷未必有益》、《巧妇巧为无米之炊》等。
    作文之后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斟词酌句,反复修改润色,这是提高学生作文的重要途径之一。指导学生修 改作文,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更能促进思考,使学生体味到写作的甘苦,并学习到修改的方法。同时 ,还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第三,通过教师批改与讲评,评判美,以美启真,以美引善。
    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自己的作文到底怎么样?美在哪里?不美,又在哪里?这都是学生作文后急于 知道的问题。语文教师要抓住这一时机,通过作文批改和讲评,以美启真,以美育人,使学生明白,写作文不 仅要讲究美的形式,更要讲真话,抒真情,在文中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表达正确健康的思想和审美情趣 。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语从思想内容到文字表达,都要细细斟酌,使学生读后既明白努力的方向,又得到美 的享受。批语要有感情,即使是指出缺点,也要让学生看出老师的期待与鼓励,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必要时 还可当面批改,与学生开诚布公地交谈,最终使学生心领神会。
    作文讲评是面向全班同学进行的总结性的评论进述。教师要善于通过对比讲评使学生明辩美丑,品评优劣 。实践证明,这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讲评过程中,对于写得比较好的学生作文,不妨通过“美 读”的方式来强化写作收获。“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务期尽力发挥作者当 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 莫大的收获。”(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第125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有位老师就曾 作过这样的尝试,让学生配上音乐“美读”他们所写的作文,效果非常好。听者、朗诵者同样感受着美的体验 ,获得了美的享受,从而激发了他们新的写作欲望。
    第四、培养学生美的文德文风和好的写作习惯。
    文德文风,说到底是思想品德和思想作风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文德文风问题,就必须让学生走出生活 的“三味书屋”,做生活的有心人,实实在在地接触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记录生活。只有这样,才能 写出内容真实健康,形式平易朴素的好作文来。
    语文教学大纲落实到作文教学中,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勤观察、勤积累、勤思考、勤练笔以及书写工整、文 面整洁等良好写作习惯。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的文德文风和好的写作习惯的形成,决非一 朝一夕之功,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常抓不懈,坚持寓美育于作文教学中,最终会使学生的作文达到内容与形式、 作文与作人的美的统一。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