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诚信实践与研究
(泸县人民政府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泸县石马中学校
完 成 人:唐贞奇 田春燕 闫华 杨琪 李林国
成果来源:2008年泸县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重点课题
一、成果背景
立足于留守学生众多,家庭教育缺乏,学校管理不够完善,社会各行各业诚信缺失等因素影响严重的农村初中。
通过成果的实施,我们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学生言行不一失“诚信”;学生在父母(监护人)面前撒谎掩饰失“诚信”;学生作业考试作弊失“诚信”;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明辨是非识。
二、成果主要内容
(一)认识性成果
1.农村初中诚信教育活动是推动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生动化、序列化、具体化的有效载体。
思想政治课是诚信道德教育的主阵地,班会课是德育活动的主战场,学校每学年开学初都要求对学生要进行诚信的教育,使学生确立好本年度的奋斗目标。
2.农村初中诚信教育活动是农村教师确立诚信立教意识、树立榜样观念、增强服务观念的有效方法。
开展诚信教育首先要确立诚信立教意识、确立学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是服务者的观念,通过各种制度建设及对家长、学生承诺等方式树立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新形象,把诚信教育落实到全体教师的教育行为上,发挥教育者自身的表率作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建立教师诚信档案,强化教师诚信意识。
3.农村初中诚信教育活动是增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改善他们学习行为习惯、提升他们道德品质的有效形式。
加强对学生“文明诚信”的认知教育。各学科任课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融入文明诚信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明确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基本内容和要求等。
4.农村初中诚信教育活动要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原则。
(1)家庭教育是主体原则。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的发展。因此,培训好家长,让家庭教育成为孩子诚信教育的主体是“三结合”教育的关键一环。
(2)学校教育是主导原则。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高度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是学校教育的特性。因此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强渗透诚信教育是“三结合”教育的重要一环。
(3)社会教育是主流原则。社会教育也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来自于社会正、负两面的信息交替作用于学生。因此,学生要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接受诚信教育。
(二)操作性成果
1.构建了农村初中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体系
诚信教育内容的构建以中共中央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 “明礼诚信”作为指导思想。
诚信教育的内容体系包括乐于助人、真诚待人、真诚学习、文明守信、承担责任、遵章守纪六个方面。
农村初中诚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转变家长观念、提高榜样效应、平等交流、因材施教、环境营造。
2.探索出了农村初中学校诚信教育的途径
(1)构建诚信教育为主线的校园文化,以氛围熏陶,实施环境育人。
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突出诚信教育主题。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诚信教育。
(2)形成诚信教育系列活动,加大诚信教育力度和广度。
包括践行礼仪教育;参加 “诚信宣誓”;设计、参加主题活动;创编、演讲诚信故事;编写诚信格言;创办诚信板报;记录诚信足迹;探索德育微型活动等。
(3)构建诚信校本课程,加强学科渗透,提高诚信教育的深度。
《诚信教育》以“什么是诚信、经典诚信故事、诚信与做人、诚信与法律、诚信与经济、班会活动设计”等六个板块编排。各个板块循序渐进,内容由浅入深,由学校到将家庭,由家庭到社会,构建起螺旋上升式的认知和体验体系。
(4)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诚信教育模式,增加诚信教育效度。
①构建学生、教师、家长三参与,构建家、校结合诚信教育模式。
家长学校,家访制度,家庭教育咨询信箱,家校诚信一卡通等都是家校结合的有效形式。
②构建学校与社区2+2结合诚信教育模式。
学校与社区2+2结合诚信教育模式即社会知名人士和社区干部“走进学校、走进班级”进行诚信讲座,学生“走出学校到社区学习诚信、宣传诚信”的实践活动。
3.探寻了初中生诚信形成的实践方法
如:榜样示范法;实践体验法;评价引领法;习惯培养法;个案研究法。
4.构建了诚信评价的体系
编制《“我诚信,我三好”评价记录卡》作发展性评价;利用诚信之星评比作基础性评价;依托诚信考试作内化性评价。
三、成果创新点
成果特点:以本校作为农村初中典型代表为样本,着力于探索农村初中学校诚信教育的课程实施体系的构建、实践。形成了一批具有诚信特色学校,编写出了一套校本课程;该成果紧密结合并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最终形成一套可供农村初中实施诚信教育可选择参考借鉴的模式。
成果创新点:教师得到系统化培训,课程能力建设得到锻炼,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诚信活动模式的构建为其他地区的诚信教育课程实施提供了范例;督导评估机制为其他地区的诚信教育课程实施提供可行性参考样本。
四、成果效果
(一)成果实效
1.促进了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
学生们做到了“作业、考试不抄袭、不作弊”;做到了“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尽力做到”;做到了“不说谎话,不弄虚作假,有错就改,遇到失误,不推卸责任,也不包庇他人,勇于承担责任”的好品质。
2.促进了诚信校园发展
促进了学校“诚信求真,创造求新”内涵发展与形成,促进了诚信校园发展,助推了诚信家庭、诚信社区的形成。落实了办学理念,发展学校内涵,形成教育资源,发展学校特色,辐射本地文化,提高学校声誉。
3.促进了诚信家庭、诚信社区的建设
促进了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对“诚信”的内涵的理解更加深刻,带动了全校师生将“诚信”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促进了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对诚信乃“自身之本、立业之基、立国之本”的高度认识和践行。
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师德建设,培养锻炼出了一支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促进了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打造了一支具有较强诚信教育能力的科研队伍。学生的诚信品质得到培养,言行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学校多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家长、学生们在家的言行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父母明确了对孩子的诚实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社区教育体现诚信。社区文化融入诚信。社区生活蕴含诚信。社区服务恪守诚信。社区管理突出诚信。
(二)成果适用范围与条件
可在与本市、县域地理特征、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相似、学校规模、布局、多样化等类似的地区推广使用。
五、问题和思考
诚信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诚信品质,我们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面对天真活泼的孩子,即使出现了一些问题,也不可操之过急,其关键是设法找出合适的教育方法,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寻找最佳的教育契机,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这是育人成功的重要保障。
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要和学校的德育工作结合起来,要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只有让学生的整个思想品质提高了,综合素质提高了,才有利于诚信意识的建立。
对中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很难,难就难在我们没法改变社会大环境,想改变教师和家长也很难。特别是现在上级的各种检查考核很多,又与学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想让学生说谎和不说谎都很难。
撰稿人:唐贞奇
审核人:舒礼章
我仍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