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日常行为失范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完成单位: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
完 成 人:罗代金 卢世权 罗怀刚 黄益 陈树梅
成果来源:2008年泸州市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重点课题
一、成果背景
(一)研究背景
目前,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日益现代化使农村中学生所接受的社会信息容量越来越大,对于农村学生的冲击较大,他们的一些行为失范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是一种不符合或者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这种行为给社会、家庭、他人和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严重危害,怎样预防和矫正农村中学生的不良行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初高中全面实施以“农村中学生行为失范、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为主题的课题研究,解决了农村“农村中学生行为失范、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的一系列障碍问题,建立和健全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机制,构建了在新形势下可行性较强的农村中学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解决了农村中学生学习常规行为不够规范问题;解决了农村中学生生活行为失范问题;解决了农村中学生道德行为失范问题。
二、成果主要内容
(一)农村中学生行为失范的表现
我们认识到农村中学生行为失范是由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的差异,使得学生对事物以不同的主观意识决定自己的行为,有目的地对外部环境作出反应。在学校中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 散漫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利欲性行为。
(二)农村中学生行为失范的归因分析
认识到造成行农村中学生为失范的原因有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等。
1. 主观原因——心理和生理
(1)心理的求异、攀比等 (2) 跟不上时代 (3)价值观
2.客观原因
(1)学校教育工作的失误
⑴ 办学思想不端正,重智育轻德育,重应试轻素质,重尖子轻差生,这不仅冲淡了德育内容,同时也造成学生心理失衡;⑵教师对学生认识不到位;⑶教育方法不恰当
(2)家庭的不良影响
家长的不良行为导致中小学行为失范。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
⑴ 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⑵ 在一些欠发达地区,一些家庭都向自己的子女灌输“读书无用”论;⑶赌博行为。
另外,家庭教育不当,导致农村中学生行为失范,大致可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⑴ 溺爱放纵;⑵粗暴生硬;⑶在农村或者城市中部分经商或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中,父母受“拜金主义”影响,让孩子弃学经商,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
(3) 社会的不良影响
(三)农村中学生行为失范的教育管理对策
多年来,我校在农村中学生行为失范方面形成了一个逐级上报,层层分析,责任明确的调查分析处理机制。
我校多年来形成的这个分析处理系统从上图所示八个方面均可操作执行,以失范学生个体、班干部、科任教师为例:失范学生个体失范表象反馈到经常见面的班干部那里,班干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并及时根据班规校纪采取解决措施;如果班干部分析之后,问题不能很好解决,班干部可以将失范学生个体的失范表象同时向班主任和当堂科任教师反映,科任教师在不能处理的情况下也可以向班主任反映,同理,班主任也可向年级部逐级反映,寻求科学的解决办法。本分析对策必须遵守四大原则:一是政令畅通的原则;二是上报及时原则;三是对策要从快有效原则;四是现场第一责任原则。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针对造成农村中学生失范行为的原因,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本人四个方面采取了以下应对问题的策略。
1.建立健全了农村中学生行为规范的目标体系
2.建立了农村中学生日常行为失范的调查分析机制
(1)调查表收集(以表格形式体现,班主任上报表)
(2)保卫科案例
3.建立了农村中学生行为失范矫正方法体系
针对农村中学生在学习行为,道德行为,生活行为等方面的失范,我校多年来结合我校实际,着重采取了以下“十大”矫正方法,效果明显:
(1)德育课规范言行
(2)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3)德育节与艺术节活动感悟
(4)专题教育感化
(5)励志教育鼓舞
(6)心理咨询开导
(7)个体矫正与团体约束相结合
(8)及早预防干预
(9)协助家长开展家庭教育
(10)协调社会力量,加强教育
4.建立了农村中学生行为失范预防与矫正的评估机制
5.建立了农村中学生行为失范惩戒机制
三、成果特点与创新点
克服农村“中学生行为失范”现象的根本途径在于建立健全新的教育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学校制度规范体系。是在农村这一特定的环境,农村中学这一特定年龄段上研究学生的失范行为、失范原因提出对策。
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要求。既关注学校制度规范本身及其意义,又关注学校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
本课题的研究巧妙地将教育研究、学生成才与教师成长结合在一起。
挖掘农村中学优秀的教育习俗,探寻教育习俗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在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中探索出新思路。
本课题以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为背景,立足于我国农村地区学校教育的实际,以有效性学校制度规范供给为理论分析框架,既从主观上亦从客观上研究农村地区中学生行为失范问题。研究的路径不落俗套,而是另辟蹊径。
四、成果效果与推广价值
(一)成果实效
课题实施以来我校整体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明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帮助学生在价值多元的社会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行为符合。
1.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通过我们的实践与探索我校近几年学生的学习行为失范现象得到了极大改观。学生们遵守校纪校规,乐观积极,勤奋学习.。
2.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
本课题研究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学习过程,教师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形成更强的职业能力。
3.提升学校形象
本课题研究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层次。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更为科学有效,为农村中学教育的二次腾飞装上有力的翅膀。
对现在、未来家庭教育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优化农村中学生的成长环境。
在农村中学生行为失范对策研究方面作出经验总结,尽可能将这方面的一些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理论。
通过研究,促进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成果适用范围与条件
可在与我校地域环境、学生基础等特点类似的农村中学,城镇边沿地区的学校进行相类似地推广使用。
五、问题和思考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农村中学生行为失范的变现形式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它的归因分析和对策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主研人员和参研人员们尽管几年来全力以赴,难免也有知识和认识上的不足,需要从事这行光荣事业的同仁们时刻关注,不断完善。
撰稿人:李 勇
审核人:卢世权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