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建筑专业学分制教学管理实践研究
泸州市人民政府第五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完成单位:泸县教育局教研室 泸县建筑职业中专学校
完 成 人:彭远斌 宋锡洪 李开海 张 雪 薛小荣
成果来源:2010年泸州市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重点课题
一、成果背景
学分制是以学分为计量单位,以选课制为前提,设置必修课、选修课,规定各类课程的应修学分标准,把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2002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都提出了在中职学校建立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意见。
我省中职学校从1998年开始学分制的试点。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学校于2009年秋期开始探索在建筑专业中试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至2012年12月,完成全部研究工作。
二、认识性成果
(一)推动了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更新、专业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成果解决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忽视专业素养和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单一专业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课程体系中模块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学校更新了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提高了培养规格。逐步建立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为“龙头”的建筑专业群,拓宽了专业领域。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了课程体系,建立了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专业素质课程、工学结合课程、职业资格等六大模块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
(二)推动了中职教学改革,改革了教学评价模式
教师们不断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演示)、学生练习(训练)的教学方法;改革了“一考定终身”的考核评价模式,形成了过程考核+综合考核、理论考核+技能考核、理论考核+技能考核+社会实践考核等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形成了学校、行业企业、社会等参与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
(三)确立了学生毕业资格鉴定标准
不及格学科除通过补考、重修等方式获得学分外,还可通过学分奖励、互换方式取得学分,学生学分的取得更加灵活。学分已作为鉴定学生毕业资格鉴定的主要标准。
三、实践性成果
(一)探索了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建筑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问题
1. 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行业指导为导向,作好各届开办专业的调研工作
深入建筑劳务市场、人才市场、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等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建筑企业岗位人才需求变化情况,了解建筑企业对毕业生素质、知识和能力结构要求;参加建筑行业协会组织的各种活动,接受行业协会的指导,充分了解行业的需求情况。
2. 在调研的基础之上,进行专业设置的可行性论证
根据调研情况分析,只有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已不适应建筑企业的需求了,工程造价、建筑装饰、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专业人才缺口也较大,学校具备开办这些专业的条件。
3. 形成了以建筑工程施工为龙头的建筑类专业群
学校先后增设工程造价、建筑装饰、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专业,形成建筑专业群。确立了适应于学分制管理和中职教学改革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发展走上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专业办学方向更加明确。
确立了学校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和各专业的具体目标。
总目标:以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牢固掌握必须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在建筑工程设计、现场施工管理、工程造价、资料管理等工作岗位中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管理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初中级技术人才。
自主开发学校专业课程,构建了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制订了各课程模块应修学分标准。按照课程体系和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四)建立了中职建筑专业学分制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制定了学分制教学管理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办法;绘制了学分制管理机构运行图和工作流程图。
制定了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标准和德育学分考核办法、学科学业成绩考核评价办法、学分奖励与互换标准。
制定各种制度和办法,保障弹性学制学生按期完成学业。明确申请弹性学制的条件和审批程序、学籍管理办法,应完成的修读学时、课程考核等要求和程序;明确休学与复学的条件和审批程序、休学的时限、复学后继续学习的要求等;明确通过工学交替与企业实践获得学分的方式、学分积累计算办法。
根据学分制教学管理需求分析,学校成立了“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小组。该软件平台已投入到实际管理中,各项运行指标正常,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四、成果效益
(一)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提升
开齐开足学生文化基础课程,学生文化素质得到了提升。
开展学生素质选修课教学和社团教育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012年泸州市中职教学质量检测中,学校各项成绩指标名列泸州市前茅;30多人次获得县级以上艺术比赛奖励;建筑专业学生近三年参加全国文明风采比赛,16人次获得全国优秀奖以上。
(二)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专业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
学校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各学科实验实训项目,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学生掌握了过硬的专业技能,为学生就业、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近100名学生在县级及以上的技能大赛中获奖。建筑专业学生连续几届获得市级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
(三)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高,建筑专业学生普遍受到用人企业的好评
(四)学生对口升学率高,对口升学连年获奖
学校重视学生的继续发展,狠抓对口升学教学管理质量,鼓励毕业生参加成人大专学习,为学生成才搭建“立交桥”。对口升学连年获市一二等奖。
(五)弹性学制学生实现半工半读,部分学生成功毕业
(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升,学校教师结构日趋合理
1.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教育观念得到转变。
成果适应国家中职教学改革的方向,促使教师转变育人观念。教师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和偿试使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模式,在学校公开课中大胆推广。
2.教师自我研修、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结构得到合理调整
学分制教学管理促进各专业课程体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增加了专业拓展课程模块,拓宽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领域的学习;素质教育课程增加了普通话训练、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硬笔书法等,对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校制定《教师培训提升计划》,要求教师拓展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领域。通过教师招考、考调引进等形式调整教师结构。通过近三年的教师提升行动,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师、专业教师、职业素质教育课教师搭配比例日趋合理,能满足建筑专业学分制教学管理的要求。
3. 提高了教师课程与教材开发的能力
学校有二十多名教师参与了15部国家规划教材和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审稿工作,大部分教材已正式出版。
1.校园建筑面积逐年增多,布局更加合理规范
学校通过创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的契机,建设规模逐年增长,建筑面积逐年增多。修建了建筑实训车间、实训综合大楼,新增建筑机房,选修课教学场地充足,满足了教学的需要。学校形成了综合教学区、实训教学区、体育活动区、生活区、住宿区等合理规范的布局。
2.学校教学设备设施投入大,功能齐全
学校建设了功能齐全的实验实训室(场),配备了价值近800万元的建筑专业实验实训设备设施,满足了专业技能教学与实训的需要。
3.学校校园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做到 “净化、绿化、美化”,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将学校建成花园、乐园、和谐校园。
4.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受到学生、家长的青睐
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学校现有学生规模已达4000多人。
5.学校办学效益进一步增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学校先后创建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国家中职教育基础能力发展学校、四川省中职内务管理示范学校;2012年泸州市中职学校综合评估第一名;学校多次被《泸州日报》等数家媒体报道;省内外十余个院校率团到校考察学习;学校先后被评为或命名为“四川省建设人才培养首批优质学校”、“全国建设教育先进单位”等殊荣,学校的办学效益得到了社会各届的广泛好评。
五、成果特点与创新点
(一)成果特点
研究成果探索出了一种更能充分培养建筑专业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综合职业能力、推进建筑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实现学生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灵活学制教学管理模式。加快了专业群的发展,促使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重新定位,专业课程体系日臻完善,学制更加灵活,促进学校专业教学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加快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师资队伍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二成果创新点
建立了以学年制与学分制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了学分奖励与互换互认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拓宽了学生学业完成的渠道。深化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了专业领域,推进了专业群的建设。建立了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拓宽了专业课程领域。将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以选修方式列入学分积累,实现了学历证书与职业岗位证书的有效衔接,保证“双证制”的有效实施。
(一)成果实效
成果的实施为其他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学校全面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在泸州市及周边区域内中职学校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带动了区域内中职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
(二)适用范围
成果适用于各级各类中职学校推广。
七、问题与思考
该研究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专业调研有待加强,教师的专业拓展范围还须扩大,才能不断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
撰稿人:彭远斌
审核人:罗树彬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