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研究>科研成果>第五届成果>详细内容

高中新课程地理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研究课题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25 23:29:26 浏览次数: 【字体:

高中新课程地理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研究课题

(泸县人民政府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一等奖)

 

完成单位:泸县第一中学

完 成 人:李治华 唐利 罗伦楷 毛启贤 赖小玲

成果来源:2010年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重点课题

 

一、成果背景

(一)研究背景

针对国家课程高中地理教学内容通识性强,缺乏乡土性和本土性的问题。因此,开发利用当地的地理资源来充实、激活、深化地理教学内容,学习生活地理,让学生贴近生活,终生受用,有效推进新课程的迫切实施。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

1.解决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目标不够完善的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研究,建立了完整的三级课程体系。对现行国家、地方课程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整合重组;进行了校本课程科学规划和建设,解决了国家地理课程的地区针对性不强,与学校办学条件之间的脱节;解决了构成地理校本课程内在结构的三种基本成分(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与构成国家课程的差异。让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细化、分解了教学目标,可以及时更新地理课程的内容,内容更乡土化。

解决了教师对课程意识不足的问题

以往的教师教育和培训中,缺乏对教师进行相关理论的培训和实践的训练,造成很多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开发能力严重欠缺,与新课程实施要求相去甚远。教师的课程理论素养和课程开发能力制约校本课程开发。

解决了教师实施课程方式不当的问题

对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改变了教师单一的教授者、课程的”消费者”的角色,把自己定位为既是教授者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是课程的开发者。

解决了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意识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成果的主要内容


开发地理校本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相互有效补充,充分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利于学校文化和学校特色的形成增添地理教学活力。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进一步落实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确立了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

科学性原则,适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目标导向性原则。

明确了地理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关系

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从内容上、活动方式上进行有效的整合,具有课程自身的合理性与互补性。一方面校本课程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增添更多的课程要素;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学校需要的人力、物力资源,可发挥最佳的配置作用。

(二)操作性成果

.构建了三合作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

.构建了四步骤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法体系


通过进行必要的需求分析和学校教育资源调查,包括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教育资源、把握社区发展需要等。


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确定了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内容、目标及大体框架。将学校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落实到课程目标和计划的各个方面,包括确定地理校本课程总目标、课程结构、内容模块、课程纲要等。


一是从本地实际出发,通过各种方式(如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对国家地理课程和地方地理课程进行加工、再创造,使国家地理课程和地方地理课程校本化、个性化。

二是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实施程序:编制清单—学生选择—排定课表—课程考核—成果展示—反思总结提高。实施的基本方式有讲座式、自学式、研讨式、体验式、实践式等,以讲座式为主。

三是地理校本课程实施的六类教学模式

实施了个性发展类教学模式    实施了社会交往类教学模式

实施了信息加工类教学模式    实施了两点一学案设计模式

⑤实施了学案导学模式          ⑥实施了生活化教学模式

(4)建立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和管理机制

.建立了三大类地理校本课程内容体系

生活地理资源生存地理资源高考地理专题资源

.确定了地理校本课程两类实施策略

(1)整合融入

整合融入增强了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使课程的设置当地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在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的教学整合中,运用校本教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一是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创设教学情境;二是用案例教学创设地理学习情境;三是用生活化的活动创设情境。


独立教学,通过拓展式整合,独立教学多方面丰富高中地理课程内涵,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更主动的发展。

5.建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地理校本课程实施评价机制

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课题组建立了可操作的实施过程评价与效果评并重的地理校本课程实施评价机制。

.构建了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机制

;二是培训师资,提升能力,突破瓶颈;三是加大投入,创造条件,保障实施

三、成果特点与创新点

课题组立足学情、校情、乡情,针对国家课程高中地理教学内容通识性强,缺乏乡土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建立了完整的三级课程体系。课题研究构建了”教研组及师生合作、校际教研组合作 、教研机构与学校教师合作 的“三合作”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形成了“校情分析调研、制定课程目标与方案、组织开发校本课程、评价管理校本课程”四步骤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法体系,建立了包含”生活地理资源、生存地理资源、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资源”的三大类别的地理校本课程内容体系,确定了地理校本课程“整合融入”与“独立教学”两项实施策略,建立了“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地理校本课程实施评价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深化对高中课程性质的认识,更好地推动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目标。

二是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相互补充,有助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实施与改进。

三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地理课程学习,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四是促进我校高中地理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和学校文化的建立。

五是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推动高中地理教师课程研究队伍的建设,提高校本课程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四、成果效果与推广价值

(一)成果实效

1.对地理课程资源内容进行了丰富细化

实现与国家地理课程的有效互补行之有效的课程资源教学优化与整合

促进了教师全面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得到提升;课堂教学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提升。教研能力得到发展提升

学生的地理素养得到提升

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地理知识视野,增强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地理素养,促进了学生地理学业水平的提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三是开展有效性的研究性学习,地理学业水平进步

开发与实施,推动了学校的科研氛围,推动了学科特色文化建设

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和学校地理文化特色

(二)成果适用范围与条件

全体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教师和县级层面的学校推广,也适用于更大范围(市) 推广。

五、问题和思考

本课题适应的范围需要进一步的扩大,以便适应更多层次或者全民的学校教育。主研人员和参研人员们尽管几年来全力以赴,难免也有知识和认识上的不足,需要不断学习完善。

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专业精神、理论水平、研究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提升教师和研究人员水平,才能更好、更有效地配合学校工作,提升自身能力。

 

撰稿人:李治华

审核人:卢世权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