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研究>科研成果>第五届成果>详细内容

农村中学在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法学法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25 23:11:49 浏览次数: 【字体:

农村中学在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法学法研究

泸州市人民政府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一等奖

 

研究单位: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 

完 成 人:付顶斌 秦明喜 袁勇 游传德 李芳琴

成果来源: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   

 

一、成果背景

本课题由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承担的四川省普教资助金科研项目课题。基于农村中现代教育设施落后,教师利用不充分,课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差,地理成绩差的现状。课题组从2008年开始研究,经过四年多的研究工作,完成了农村中学在网络环境下地理教法研究和学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认识性研究工作成果和操作性研究工作成果。课题研究解决了农村中学地理教学资源贫乏的问题。人人具备了电脑硬件,还有许多软件资源,如校本教案、校本试题库、校本课件、校本论文集、电子文档图片、思维导图、地理故事等,构成内容丰富、知识全面的“高中地理教学资源库”,为一线地理教师的教学提供极大的便利。解决了运用和开发网络地理资源能力低下的问题。教师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全部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初级水平考试,并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解决了学生课堂上学习效率低下问题。伴随老师教学的现代化,学生学习的活动方式也变化。学生有时在听,有时在查找资料,有时合作探究,有时在展示自己的成果。学习行为多样化,学习兴趣高涨。学生手中的手机除了用来打电话之外,还用于网上查找地理资料,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惑。实现地理教育灿烂学生生命。解决了教师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问题。通过研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现代技术,如白板,地理老师就会利用,地理老师会巧用。地理教师都能用计算机制作地理试卷,而且非常规范,成为其它学科学习的榜样。四川省高考研讨会、川南片区地理研讨会、市、县各种交流活动都有泸县四中教师的身影。在各级刊物上有论文发表,教学成绩斐然,自我感觉在向前发展。实现了地理教学精彩教师人生。

二、成果内容

(一)认识性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强化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工具作用。明显,表现在

通过课题研究,强化了认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师们深入贯彻落实“培养学生健全体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课改目标,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终身有用的地理,提高地理素养。

通过课题研究,强化了地理思维导图的作用。思维导图将地理学科系统论、区位论思想融入其中。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能潜移默化掌握地理学思想,形成系统思维习惯和地理思维习惯。

通过课题研究,强化了任务驱动法提高教师校本研修能力。根据目标设计一系列任务,让执行者在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提高综合素质的方法称为任务驱动法。其工作流程主要有“明晰目标——设计任务——操作完成——成绩评定”。它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有需求,有目的,有任务,有行动,有结果,促进教师发展,形成专业人才。

通过课题研究,强化认识“1+1+3”综合地理课堂。“1+1+3”的含义:“1个思维导图,一节地理课的主要知识提纲。 1幅地理简图,一节地理课内容的主要地图。“3”——几个关键问题,在课前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和课堂上学生生成的问题,总结出3个关键性问题。问题不宜太多,也不能没有。

(二)操作性成果

1.构建地理教学交流网络系统平台

建立了县内外地理教师公共的专用网络平台:“泸县高中地理教师家园”QQ群,是提高本县地理教师综合素质、发展个性地理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基本环境,其中的高中地理新课改教学思想学习交流、教师相互勉励和泸县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提高的集体意识是影响QQ群中每个成员的重要因素。

建立了校内地理教师公共的专用网络平台。由地理组教师共同建了一个“青春地理工作室”(QQ群:37501029),四中地理组每位教师都加入,并且经常在上面进行地理活动,内容限定在地理教育教学范围内。

建立了学校地理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公共专用网络平台:如付顶斌教师的“地球村”(QQ群:94570106),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对话的平台。交流内容只能是地理学习知识、方法、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2.构建初高中地理教学资源库

地理课件资源库:我们通过从网络中下载课件、购买需要的地理课件、通过向兄弟学校学习借鉴课件、自己根据教学要求制作课件,建立七泸县四中地理教学课件资源库。

地理歌曲资源库:我们收集了与地理相关的歌曲,建设了地理歌曲库。教师利用一首与地理有关的歌曲,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教师甚至可以通过分析歌词来学习地理。

地理故事资源库:我们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收集大量与地理有关的故事。通过学生来讲地理故事,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所涉及的地理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地理原因,进而完成对地理的学习。

地理试题资源库:我们通过从网络中下载试题、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设计试题、从自己所订购的资料中寻找有代表性的试题等多种渠道获得许多有价值的试题。再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对试题进行整理,形成了一套很适用的电子文档试题资源库。

地理图片资源库:我们从网络中下载并收集了大量与地理相关的精美图片资料,并建立了相关的资源管理系统。图片涉及的地理范围广,内容多,信息量大,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了条件。

3.构建“任务驱动法”校本研修及教研活动模式

任务驱动法在教师校本研修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提高教师认识,让教师明确操作流程,在以后的校本研修过程中更加的轻车熟路。教师利用地理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案例和学法案例,努力为学生呈现一堂生动的地理课。

4.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农村中学 “1+1+3”地理综合课堂教学模式

“1”个思维导图:原则上每一节课向学生呈现一个思维导图,如中国自然灾害特点、河流综合治理图片,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地理知识。“1”幅地理简图:每一节课为学生设计一幅地理简图,讲究适用,教师和学生一起动态完成。比如,在讲中国地形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中国轮廓图,长江黄河干流图,然后由多个学生上去画山脉,又由几个学生上去标注地形区,师生共同完成并呈现出一幅地理图,培养学生空间地理思维能力。“3”个关键问题:在课前教师精心备课设计一些问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合作完成问题。教师将学生集中性的问题提出来,与学生集体交流解决或者展示在黑板上。学生读书能解决的问题不呈现,讨论能解决的问题不呈现。呈现的是关键性地理术语,规律,原理。

5.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地理学习模式

首先,将班级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组6—8个人,每个小组一般有一些励志性标语、有一个学习组长。其次,将学习过程分为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 自主探究——互动合作学习。每节课前25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类似于学生们过去的作业,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把学习成果、感悟以及其他反应到教材和学案中去,为后面学习作准备。

第二阶段 学习成果展示。每节课的后15分钟时间,展示学习成果。展示成果就是落实学习内容,展示学习成果就是学习的提升。要求学生展示前认真准备、胸有成竹;展示中情绪高昂,积极乐观;展示后总结反思,感悟提升。展示时仪表端庄,面向公众,吐字清晰,展示完感谢听众。

6.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课外地理学习交流模式

我们告诉学生在网上进入四中地理学习资源网站,进行预习,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在预习中遇到的难题自己又主动上网查找资料学习,解决遇到问题,提高学习的效果。课外学习时间和空间延伸拓展,学生主动地从网络中学习地理知识,养成思维的习惯,将地理的学习延伸到课外。

三、成果创新点

实践层面:我们形成了一整套校本教案,以电子文档保存,供大家选用,大家根据自己实际作修改,形成自己的教案,供上课运用。world图片库,教学和检测中随意选用。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模式高。思维导图、故事集供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利用,减少重复性劳动。学校形成“1+1+3”地理综合课堂结构模式,适应新课程改革。

理论层面:教研组乃至学校形成校本研修模式——任务驱动模式让老师们有目标做事,有任务做事,有行为做事,做事有结果。把老师们从“个人主义发展”转向“专业共同体发展”,培养了一批批新教师和不同级别的教师。“1+1+3”地理综合课堂模式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模式指导在网络环境下的老师和学生接受并加以运用。

四、成果效果

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打造了地理专业共同体。教师因地理教育生命更精彩。本校地理教师有成为省级骨干教师,有成为市级名师,有成为县级名师,有成为名校教师。地理组在市、县有很高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水平提升。曾经出现2名学生在泸州市地理考试中考了泸州市第一名,最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吴茂婷,高二联考100分,全市唯一的一个满分学生,胡秋月,高三一诊泸州市第一名)。地理学科成绩以高2011级为例,在2011年高考中,文科综合多项指标居市第三位。学校应届学生文科上线175人,创造了四中历史记录。同时改变地理教研氛围,地理教学成绩提升,改变学校学术氛围,校本研修水平提升,改变学校教学水平,社会声誉提升,学校“低进高出,优生更优”的办学效果进一步彰显,社会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家长慕名把孩子送到我校读书,是对学校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五、问题思考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我们的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但是行动还不够,课堂模式有了,但是因学生而异做得不够,效果有待提高。校本研修模式有了,但是研修效果还有待提高。今后在实践中我们还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尤其是“1+1+3”地理综合课堂模式建设,争取让课题再升级为国家级课题。                                        

撰稿人:游传德 

审稿人:付顶斌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