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引领策略研究
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引领策略研究
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成单位:泸州市泸县教育局、泸县教师进修学校
完 成 人:夏锡平 梅永轩 胡运清 叶康卉 钟德芳
成果来源:2010年度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重点课题
成果背景
(一)研究背景
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活动单位,班主任是教书育人最重要的承载者。我县在编班主任3000余名。2007年前没有对他们进行培训,更没有系统的培训规划,班级育人工作效率低。
本项研究主要解决了班主任自我发展方向缺失的问题;班主任班级组织管理能力薄弱的问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和基层学校在班主任培养中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教师培训机构和学校对班主任培养盲目无章法的问题和班主任专业成长共享交流平台缺位、研修资源缺乏的问题。
二、成果内容
(一)理性认识成果
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适应期”存在“低长高短”趋势
研究发现,农村小学、初中、高中新任班主任专业成长的“职业适应阶段”年限分别约为3.5年、2年、1.5年。这表明,年段越高,班主任的适应期所需时间呈现越短的趋势,即“低长高短”现象。
2.梳理出了影响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不同阶段的“关键事件”
项目组通过大量文献分析、跟踪访谈、实证研究,梳理出了影响班主任专业成长各阶段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事件”。其中处于见习期、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超越期的班主任的关键事件分别是:心动、模仿、迎战、独立解决问题、导师。
新教师任中学班主任需要建立“跟岗见习准备期”
研究发现,新教师不都适合担任中学班主任。一般而言,班主任“跟岗见习准备期”为一年左右的时间。
发现了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出现 “班龄”上的“自我陶醉期”
研究发现,农村小学、初中、高中班主任出现“自我陶醉”现象分别在“班主任任职班龄”的第9年、第7年、第8年。
5.情感素质变化影响班主任专业成长
研究发现,情感素质是班主任素养的核心部分,左右着“专业能力”的提升。包括自尊心和荣誉感、职业心理特征、职业自信心和成就感、理想信念、声望等。
四类教师不宜直接担任中学“主” 班主任
项目组发现学科教学能力差的教师、基本无亲和力的教师、办事无原则的教师、没有任何特长的老师不宜直接担任“主”班主任。
班主任专业成长受“四良”因素影响
项目组发现班主任能否快速、优秀地、良性地成长,受“良素、良法、良田、良态”四大因素的影响。
研制了区域内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内容标准
研制的“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标准”是班主任开展班级教育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班主任专业、。
2.形成了中小学班主任不同成长期的五大培训策略
依据“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一些规律”,我们将新任班主任、适应期班主任、成长期班主任、成熟期班主任的培训分别定位为:岗位准备、岗位实践、岗位定位、岗位智慧、岗位特色,同时分别采取磁场吸引、引领实践、内外共驱、群体共研、自我提升的引领策略。其中新班主任岗位培训采用“3+1”“案例+规则”为主的“磁场吸引”培训策略。
构建了引领农村中小班主任专业成长的网状磁场
,,,分小学、初中、高中和职高四个教研组。
搭建了引领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四大“展示平台”
县教育行政部门从宏观层面系统思考,搭建四大平台。注重从宏观的角度引领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全局,从中观的角度抓住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核心要素,从微观的角度,促进班主任育人细节技术的生成。首先是分层分类举办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内容包括“,我县分小学、初中、高中、职高四类开展“班主任主题班会展评活动”。,。
建立了引领班主任专业技能有效生长的资源库
有效“资源”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重要“经验学习源”和“经验生长点”。。
建立了引领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保障机制
一是制定了县域班主任校本培训实施指南,二是制定并实施了县域“名班主任”培养工程,三是制定了特殊的班主任绩效津贴政策,四是开展学校班主任“工作坊” 评比。
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过程的七条规律,为班主任队伍建设系统科学理论提供了新思考;“泸县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内容标准”“泸县中小学班主任任职初期开展工作技术规程”为不同地区制定班主任专业成长“规范导向”提供了一个蓝本;区域班主任校本培训课程及培训策略,,为引领班主任专业成长创建了一整套操作体系;编制的小学、初中、高中3段12级“主题班会指导纲要”、开发的12年一贯“主题班会活动系列化课程——珍珠园”,为班主任自主学习、探索整体育人提供新资源;研究视角从组织角度、班主任工作教研文化角度,形成班主任专业成长“磁场”,有效地提升班主任幸福指数和班主任的人生价值。
四、成果效果与推广价值
1.班主任专业成长得到全方位重视
一是县教育行政部门更加重视班主任队伍管理;二是县级教研部门形成了“三维一体”的班主任团队建设机制;三是校级层面形成了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班主任专业内涵得到全面发展
班主任专业道德得到全面修炼,专业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班主任对“育人意识”体验深刻,职业幸福感增强,促进了班主任优秀思想的提升和工作特色的提炼。
3.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得到增强
全县班主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效果得到凸现。
课题研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市教育局将本成果向全市专项推广,中国教师报、中国德育报等记者先后深入我县采访报道。
适用范围与条件
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中七条规律和所建立的一套完整的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引领策略体系”,在全省乃至全国农村地区都具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五、问题与思考
本项研究将继续探索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进一步对“班主任工作教研联组”的工作与管理方式进行研究;二是进一步研究引导开展班主任QQ群的讨论机制和班主任教育博客群的有效交流与评选机制。
撰稿人:钟德芳
审核人:熊维平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