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研究>科研成果>第三届成果>详细内容

泸 县 教 育 局 关于印发泸县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的 通    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24 19:47:16 浏览次数: 【字体:

泸  县  教  育  局

关于印发泸县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的

通       知

 

各镇中小学、幼儿园、县直属学校: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给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我县教育科研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现就“十一·五”(2006~2010年)教育科研工作提出如下规划:

一、指导思想

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的“一纲五法”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发展的相关决定和意见的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科研兴县”战略;继续坚持“科研兴教”、“科研育师”、“科研强校”的方针,进一步落实科研的先导地位,深化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推动我县“全国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的运作,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坚持教育科研为教师发展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宗旨,搞好让社会满意的教育科研。

二、基本原则

“十一·五”期间,泸县教育科研以发展为主题,以应用研究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把提高泸县教育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在教育科研规划和工作中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应用性原则。以研究本县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教育科研工作的目标。坚持以应用研究为主,兼顾基本理论研究,大力支持教师在深化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导向性原则。县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省、市教育科研工作的总目标和本县的实际,制定出《泸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指南》,以指导各单位依据自己的优势,确定本单位的研究方向。(见附件一)

3.系统性原则。教育科研工作要按全县教育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依据,按照主次、轻重、缓急安排各级各类研究课题,使各方面的课题研究构成有机整体;保证重点,兼顾全面;系统、有序地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4.创新性原则。教育科研工作坚持以创新求发展,开拓思路,积极引导,并通过前沿性的课题研究,促进泸县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5.针对性原则。“十一·五”期间,泸县的教育科研工作要依据全县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求开展研究,并根据研究的进程有计划地实施管理、指导和培训。

三、目标任务

为充分调动全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制订和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使教育科研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逐步打造在省、市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育科研品牌,“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具体完成以下十项目标任务:

1.进一步营造科研氛围,全面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科研意识,使教育科研成为全县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成为教师教育工作的自觉行为。

2.进一步完善全县教育科研组织体系,形成纵横联系的县—校—组多级运作网络,保障教育科研持续、健康、务实发展。

3.全面提高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造就一大批研究型的教师。

4.以教育科研保障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和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为基础教育改革保驾护航。

5.为全县教育发展、学校发展提供咨询服务。

6.构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校级五级科研课题体系。

7.加强“全国校本教研基地”的建设,为全市、全省、全国同类地区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提供示范。

8.树立教育科研榜样,评选一批教育科研管理先进单位、教育科研示范校和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9.争取在第四届省、市、县政府教学成果评选中,在前三届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

10.广泛推广已取得的各项教学成果,将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生产力。

四、具体运作与保障措施

(一)抓好“四级”组织建设,强化组织领导

1.成立以县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全县教育科研工作领导组,从行政角度,加强对全县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与管理。

2.成立以县教研室主任为组长的全县教育科研业务指导组,从业务角度,加强对全县教育科研工作的业务指导、咨询与信息沟通。

3.聘请省、市教育知名人士,成立全县教育科研顾问组和学术指导组,充分利用省内的优秀智力资源,指导全县的教育科研工作,把握全县教育科研方向,提高研究水平。

4.成立以学校校长为组长的学校教育科研领导组,按照县教育局文件精神,进行功能与资源重组,相应成立以教科室为龙头的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实施、研究组,并通过建立以学校为单位的课题研究组、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小单位的小项目研究组等,逐步形成县、校一体的科研组织网络,积极进行实践研究。

(二)搭建“五个”平台,促进队伍建设与深入研究

1.加强科研培训,提高科研意识。每年组织一定数量的科研骨干参加专项科研培训;对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人员,在五年内进行一次专业理论培训;对学校科研室主任、重点课题负责人进行系统培训;对学校干部、教师以“继续教育”的形式进行教育科研普及培训。

2.加强阵地建设,发挥舆论导向功能。我们将通过“泸县教育局网站”、“泸县教研室网站”、《泸县教研》、《泸县教育》等,充分发挥这些媒体的功能,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与宣传。

3.强化学术研讨,促进科研能力提高。不定期地邀请行政人员、教研人员、学校教科室主任、课题负责人等,以专题讨论为主要形式,对有关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科研成果的推广问题,教育科研实施方法及对策问题等进行研讨。

4.建立科研视导机制,促进教育科研务实开展。结合教育教学视导、课题进程检查,校本教研的开展、课改开放周的实施等,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指导,加强对教师的科研指导与引导。

5.举行教育科研专题讲座,提高科研骨干人员的理论与方法。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聘请省、市、县知名人士,开展专题讲座,分析国内国际研究状态,分享课题研究前沿理论。

(三)做到“六个”坚持,努力建立教育科研的互动协调策略

1.坚持“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科研,提倡常规教研课题化,课题研究常规化”策略。

2.坚持“把常规教研中带共性的重点问题,列为专题进行研究解决,又把课题研究落实到常规教研之中”策略。

3.坚持“科研课题直接来源于教研,也是教研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科研的结果又为教研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两者互补互进”策略。

4.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作与研究相结合”策略,力戒科研与教学两张皮现象。

5.坚持“研究成果与成果推广应用相结合”策略,力戒墙内开花墙外香现象。

6.坚持“长时效益与短时效益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策略,全县、各学校、教研组做到课题研究统筹安排、协调发展。

(四)建立“十项制度”,推进教育科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1.建立教育科研“校校行动、人人介入”制度。高、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要积极参加课题的研究工作,县、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要参与市级课题研究,要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学校要把教师科研工作的评定纳入年度考核之中;各校要有科研工作计划,教育局要把学校的科研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评估中。

2.建立课题管理制度,加强课题常规管理。严格按照科研管理意见,加强对国家、省、市、县、校各级项目的申报、立项、研究、评审、验收等管理。

3.建立科研管理的例会制度。建立县教育科研领导小组例会制、县教育科研业务指导组例会制、学校科研工作例会制,掌握全县科研动态,适时进行调控。

4.建立课题定期汇报制度。各类课题的负责人在指定的时间内向有关部门通报研究情况。

5.建立教育科研工作定期检查制度。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定期对各中小学、幼儿园等单位的教育科研工作进行集体检查和指导。

6.建立教育科研工作的评价制度。依据县教育局“教育科研组织管理先进单位”、“教育科研示范学校”、“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有关评价标准和条件,有计划推出市、县级“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先进学校和示范学校”。

7.建立教育科研示范点、校“基地”制度。结合“校本教研基地”建设,全县创建一批教育科研特色学校,使之成为教育科研的窗口和基地,以示范点、校为重点带动全县的教育科研。各学校要制定教育科研的实施细则、评估方案和评估标准,进一步规范教育科研工作。

8.建立教育科研骨干成长制度。培养一批教育科研的带头人,着力提高师资素质(特别是青年教师),增强教科研意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努力建成一支政治上要求进步,事业上渴望成功,品德修养上为人师表,业务工作上务实进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科研骨干队伍。

9.建立成果推广制度。系统总结推广我县“九·五”、“十·五”以及“十一·五”期间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将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生产力,使其真正成为推动教育科研、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巨大动力。

10.建立“五优先、一评奖”的奖励制度。对教育科研(校本研究)的示范点、校和骨干人员,采取“五优先”——优先提供学习资料,优先提供学习机会(包括各种学术会议),优先推荐申报省、市级课题,优先推荐发表论著,优先参与科研成果评奖。全县每四年进行一次教育科研课题优秀成果评奖,以表彰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和优秀教育科研个人。

 

附:“十一·五”期间泸县教育科研课题研究选题方向

 

                      泸县教育局

二○○五年十月二十日

 

主题词:教育   科研   先进    评选    通知         

                                                    

 

 

 

附件一:

“十一·五”期间泸县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选   题   方   向

 

1.聚焦课堂的实践研究;

2.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3.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研究;

4.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机制研究;

5.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6.乡镇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应用研究;

7.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研究;

8.综合高中的办学模式研究;

9.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研究;

10.学科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研究;

1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疑难问题研究;

12.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

13. 学前教育发展研究;

14. 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15. 民办教育发展研究。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