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研究>科研成果>第三届成果>详细内容

课堂创新教学模块化实验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24 19:41:18 浏览次数: 【字体:

课堂创新教学模块化实验研究

(泸州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研究单位:泸县二中外国语实验学校

主研人员:张连奇 谭强 蒋秀琼 黎红 代志强

课题来源:泸州市普教科研立项课题

 

主要成果

一、认识成果

1.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

2.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3.传统教学模式确实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4.教育改革是全人类的系统工程,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且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就是最值得第一线的教师做的;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同样适用于“教”;

6.创新的关键是具备创新的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品质,重点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的流畅性、独特性、变通性、批判性等)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了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一般方法和途径:孩子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我们教师要做的主要是保护和诱导工作;

8.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同时又有自身的独特个性,要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激活其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从而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9教师与学生交往最多的是课堂,只要把握好课堂教学,就抓住了问题的核心……

二、操作性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培养师生的创新意识。

(一)运用模块化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所谓模块化教学,就是把创新教学模块投放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品质的一系列活动。教师将设计模块的意图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投放模块时架起思维的桥梁,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具体落实。

在教学过程中投放教学模块,是教师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有意识的教学安排,其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使学生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提升创新能力,提高创造水平,发展创新人格。其每一个模块在创新功能的发挥上都有其突出的价值。我们借鉴、探索并归纳出了模块化教学的一些操作要领。

(二) 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创造热情

教师面对的是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千差万别的学生,不应以个人好恶与统一的标准去进行评价,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见解一般不予以否定。“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个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珍惜学生点点滴滴的创造,点燃其创造的火花,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一身,使之终身受益。

(三)模块设计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举证

创造精神和创造意识是创新素质的起点,创造思维才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重在增强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及批判性。除通过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思维训练外,将专门设计的创新教学模块投放到课堂教学之中,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教师在实验中设计的部分模块:

理论成果

1.编辑了一本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学科创新教学模块集》

2.形成的课题专著、专集《科学的天梯》。近20万字。

3.《课题成果专集》:其中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检测报告近5万字,研究论文近30篇约12万字。

 

主要效果

《课堂创新教学模块化实验研究》课题的开展,培养了学生质疑的习惯,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技能, 促进了学生个性良循的发展, 保证了学业的稳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1.培养了质疑的习惯, 提高了独立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们完成创造活动的基础.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就要培养学生不依赖于老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大多数的质疑习惯. 随着课题的开展,一些实验学生不但 能“疑”,而且“疑”的水平不断提高:敢疑→存疑→好疑→善疑→释疑.即是说,他们不只是敢于疑问,而且常常能在课堂中记下自己瞬间的灵感与疑问,课余时间思考,与同学、老师探讨,寻求问题的解决.

2.增长了创新意识,培养了求异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是一种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课题研究中,我们往往从课堂讨论入手,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课题的深入开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训练,在练习中,学生常常别出心裁,寻找出多条解题思路.

3.丰富了想像力,培育了创新品质

“创造”一般是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有意识的想象产生出以前尚不存在的事物,因而想象是创造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必经过程。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想像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课题开展中,通过模块的投放,学生的想像力更加丰富.

4.科技创新能力初见端倪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不仅在课堂上、在生活中保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我们还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今,实验学生在四川省第17、18、19届科技发明竞赛活动中,初2002级学生获得市级以上奖励的人次占全校获奖人次的23%,小荷露出尖尖角。

5. 教师的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老师在自我总结基础上,逐渐将浅层次的东西上升到理论高度,与“三成两创”思想合拍了。近年来,我校教师在县级以上教育专业报刊发表或学术会议上交流并获奖的有关创新教育的论文有近100篇。由此可以看出,通过《课堂创新教学模块化实验研究》的科研实践,不仅增强了我校教师的科研意识,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

6.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

该课题的实验老师不仅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成绩突出,在市县遥遥领先,而且在各级各类赛课或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率百分之百且80%是一等奖。每一位主研人员都成了市县学科带头人、县教研联组组长、学校岗位能手,经常应邀承担市县各类的培训讲座或教学示范课。

7.《课堂创新教学模块化实验研究》课题的开展,还促进了一年一度的“科技节”的诞生。“科技节”活动的开展,使 “创新教育”的内容更为丰富。到今年为止,我校已举行了两届“科技节”活动了。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有效地普及了科学常识,而且大大锻炼了师生从事科技创新的能力,在师生中播下了创新的种子。敢肯定地说,“科技创新”工作从此将成为我校素质教育工作的一个增长点。

8.通过《课堂创新教学模块化实验研究》课题的开展,调动了老师们从事教育创新探索的积极性,诱发了省级课题《“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市级课题《课堂教学创新策略与中学生素质发展研究》的提出和申报,从而在全校拉动了一股创新教育研究之风。

 

执笔人:宋贵清

                                             审稿人:王  东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