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科学科(自然)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研究
农村小学科学科(自然)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研究
(泸县教学成果三等奖)
研究单位:泸县嘉明镇中心小学校
主研人员:兰云辉 李开富 曾 莉 唐俊斌 徐春丽
课题来源:泸县普教科研立项课题
研究概况
《农村小学科学科(自然)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研究》于2002年12月被泸县教育局批准立项研究,2005年12月结题,整个研究实验过程历时三年。我县于2002年被省上列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在课改以前,根据我们问卷调查了解,大多数自然教师采取的是直接给出结论或答案,让学生背诵,应付考试,至于试验、操作基本上是老师“讲实验”或在黑板上“画实验”,这种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根本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毫无兴趣。有我们2002年对3——6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为证:回答“喜欢做实验”的占96%,回答“科学或自然老师偶尔做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的占56%,喜欢“提出问题,再让同学们通过实验、操作等得出结论”的占96%。
为完成既定目标,我们采取了这些措施:一是加强科学(自然)教师的培训,不能让上不了语文、数学课的教师教科学(自然),建立一支过硬的科学(自然)教师队伍,每学年聘请市、县专家,教研室教研员到校培训一次;二是理解和支持科学教师的工作,科学(自然)课程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各种活动,需要为学生准备大量的活动器材和实物材料,保证科学课(自然)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好教学和辅导工作;三是开设科学(自然)专用教室,按国家仪器配备目标配备仪器;四是添置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图片、图册、制作资料等;五是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总结交流经验;六是及时总结经验,提炼成果,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由于措施得力,有力保证了课题研究工作正常运作。
主要成果
一、构建了农村小学科学(自然)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441”模式
我校在进行《农村小学科学(自然)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研究》的研究过程中,通过摸索与探讨,构建了科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441”模式,模式流程为: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实践探索——表达与交流。第一个“4”指科学探究性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践探索、表达与交流四个程序;第二个“4”指实践探索的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收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四个环节;“1”是指一个拓展。
二、探索出了农村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教法体系
(一)探索出了探究性学习方式中提出问题的策略
1.培养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所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是认识活动的起点,是探究活动的开始,能否提出具有挑战性、有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把质疑问难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给他们自信,使学生不仅“敢问”而且“善问”,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①用谜语,儿歌创设问题情境;②实验演示法;③故事法;④游戏法;⑤联系生活法;⑥媒体播放法。
(二)探索出了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的途径
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生明确了要研究的问题以后,可提供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1.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大胆猜想和假设。
2.搜集学生猜想与假设的信息,明确探究方向。
(三)摸索出了引导学生实践探索的方法
1.引导学生制定计划方案:①研究的问题;②研究的目的 ;③准备的材料;④预设好研究的注意事项;⑤精心设计操作步骤;⑥实验报告表册的填写;⑦实验结论。
2.参与、指导学生探索的过程
3.引导学生收集整理信息
这个环节是孩子们实践过程中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有时收集的信息是零散的,没规律的,孩子们无从下手。教师这时就要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整理。如:按种类、色彩、形状、特性、时间的先后顺序、事物间的联系等来整理。让孩子们找到其中的规律,使问题结论“显而易见”。
4.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这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把所观察到的现象或收集到的数据提升为理论解释的思维过程,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一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自己归纳得出结论。
(四)采用了“表述—感知—评议”的方式让学生表达交流
与其他认识方式不同的是,科学以实验证据为基础来解释客观世界的运行机制,科学家在实验中通过观察测量获得实验证据,而在课堂探究实践活动中,学生也需要运用证据对科学现象做出解释,用文字、图表等表述自己所看到的现象。别人在表述时,他人就应该认真听取,感知表述者的意思是否与自己所观察到的和联想到的相同。如不同,怎样才能使二者见解一致,这就需要大家来评议。
(五)拓展探究空间,让科学走进生活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要加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整合,也就是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技能本领,灵活运用到生活。
三、构建了科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体系
构建了“探究过程+期末笔试+实践操作”的评价体系。探究过程评价是阶段性评价,我们采取“学月小组评,期末教师评”的方式来评价。具体操作方法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学月末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组成员在本学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一次评价,以夺五星的形式进行,作好统计,并记录同伴在探究过程中的精彩表现,老师期末将学生一学期(四学月)所得的五星数进行统计,划分出等级。通过过程评价,既关注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又使评价的形式多元化, 而且还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期末笔试和实践操作是在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检测。评价标准是以泸县期末素质检测题的1卷和2卷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定量评价,给出科学、全面、具体的评价成绩。
主要效果
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我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有4位教师在县级以上科学优质课竞赛中获奖,有9篇科学论文在市、县级获奖或发表,有5位教师在县级以上科学说课中获奖。学生近三年的检测成绩均高于县平均水平,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明显增强,在与科学相关的各种竞赛中有近100人次获县级以上奖励,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执笔:兰云辉
审稿:吴俊益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