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研究>科研成果>第三届成果>详细内容

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24 19:33:59 浏览次数: 【字体:

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泸县教学成果二等奖)

 

研究单位: 太伏镇白云学校

主研人员:张久华  徐光惠  黄正海  李继红  李焱

课题来源:泸州市普教立项

 

研究概况

我校课题《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是为进一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背景下提出的,它又是巩固“普九”成果的一项延伸工程。本课题选择了我校片区全体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检索,伴以必要的理论研究过程(专家指导),采用实验法、对比测试法、问卷调查和经验总结法,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对学校教育资源、社区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优化了育人环境,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协同重组,把学校、社区、家庭三本“教材”整合成一本教材,实现三者动态统一、方向一致、互补共进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了学校、家庭、社区“1+1+1>3”的整体教育功能;实现了教育由封闭系统向开放系统转化,使教育面向学生实际、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形成全社会关心教育,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局面,促进了学校的发展,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主要成果

本课题通过四年的研究,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资源整合模式。

一、探索了学校教育资源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1. 开发了课程资源,实现了学科教育资源的整合。 我校以教材为蓝本,开发了新的课程资源,使各学科知识向课外拓展延伸,做到相关学科知识的开发和利用,实现了学科资源的整合;同时利用生活环境,开发课程资源;关注生活,挖掘了以“乡土”为特色的课外学习资源。

2、大胆探索,实行“走教走学”,共享教育资源,实现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整合。在研究本课题和实施新课程改革时,我校实行“走教走学”,并制定了《白云学校“走教走学”实施方案》。学校对送教下乡的教师平均每月补助40元,评优晋级给予优先考虑。

二、构建了家庭教育资源整合的操作体系

1. 发放家庭情况调查表,了解学生家庭情况,较准地分析学生不良品行形成原因,鼓励教师做好家访工作,有效地帮助家庭搞好了家庭文化建设。课题组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分析其对学生不良品德的影响,组织编辑了《成功家庭教育案例》等小册子发放给家长,让家长能借鉴成功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学校完善了《泸县太伏镇白云学校家访制度》,构建了白云学校独特的家访模式,形成了从“有事请家长到校”到“教师主动到学生家庭”了解情况的生动局面,深受家长好评。

2. 建立了学校接待家长制度,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密切了家校关系。学校专门制定了《泸县太伏镇白云学校接待家长制度》,设置了家长信箱和校长接待日,同时规定对来访家长,学校教职工必须做到“三个一”(即一张笑脸,一条凳子,一杯热茶),使学校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及老师的认可情况,家长还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向学校反映情况,拉近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家长和学校相互配合和支持,密切了家校关系。

3. 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开发家长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建立健全了家长学校机构,学校还邀请了家教专家、老师、本校校外家教辅导员和本地家教很成功的家长作报告。家长学校每年都要对家长进行2-3次培训,三年共培训家长7次,还向家长印发了专家的培训资料如《关爱——托起明天的太阳》。定期让家长参观学校成果展和参加节日庆祝活动等,这样,有力地帮助家长提高了家庭教育的艺术性、科学性及有效性。

4. 关爱“留守儿童”,弥补了家庭教育的不足。我校留守儿童占70.67%,他们绝大多数是隔代监护,造成了孩子道德缺失和其他不良发展倾向,产生了不少“特殊儿童”和“问题儿童”。首先,学校要求家长与老师之间互通电话,随时交流学生在校情况,让留守儿童享受亲情,不再孤单。其次,老师要在心理上通过各种形式关心“留守儿童”,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师生的关爱,愉快生活,安心学习;第三,实施“特别关爱工程”,对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特别关照,给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减免书杂费等。

三、 建立了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模式

1. 建立健全了社区教育领导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为了协调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取得社会各界人士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充分发挥社会各届知名人士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了社区领导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制定了《白云学校社区教育督导制度》、《白云学校社区辅导员制度》等,这样,整合了教育资源。

2. 广泛联系社区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了社区职能部门的作用。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本着就地、就近的原则,聘请了一批具有较高声望和专长、关心教育和热爱学生、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教育能力的各级各类知名人士为学校安全、法制、卫生、德育等校外辅导员。请他们定期到学校给全校师生开展安全卫生知识讲座、法制教育专题讲座、传统教育报告会、爱国主义教育讲座、各式各样的座谈会等活动,师生受教育面和参加活动面达98%以上。

3. 建立社区实践基地,发挥了社区教育基地的作用。 学校建立了德育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公益型社会服务活动。以此来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建立了劳动实践基地,带领学生们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去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4. 联合社会力量办学,拓展了育人渠道,优化了育人环境。学校成立了救助贫困儿童基金会。动员全校师生和各界人士捐款捐物,救助贫困儿童支持他们完成义务教育课程,提高了“普九”成果;学校还争取社区各界人士捐款改善办学条件,改善学校校园建设;2002年9月,学校成立了“社区文娱小分队”,利用节假日,为老百姓送去文化大餐,丰富了社区育人环境。

 

主要效果

(一)转变了学校办学理念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强化了学校管理,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了育人环境。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校办学理念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了。学校办学理念不再是为片面追求高分数,而重点是如何运用多种方法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教师不单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再将学生局限于学校或课堂这一狭小的范围,而将带出课堂,走进自然,走向生活。

  2.强化了学校管理,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建立了以校为主的教研制度,民主科学的教育管理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师培制度,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实施新课程的评价制度。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构建以新课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3.改变了教育封闭、脱离社会的不良趋向。学校也不再是“闭关自守”,而是认真利用可开发的社会资源,大力引进“外资”,搞好学校自身的建设,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了育人环境。

(二)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1.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在目前课堂教学中,不再是教师凭一支粉笔,一本书,也不再是教师一讲到底,而是教师充分利用了各种教具、模型、实验器材、传统和现代的教学媒体进行教学,积极创造条件,创设情景,提供方法,让学生“听、算、演、做”。课堂生动了,学生主动性、主体性发挥出来了,教学效果也明显好起来了。

2.教师的教学技能,业务能力明显提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主动充电,有的教师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到实验室做实验,到电脑室学习计算机知识,到多媒体室学习使用,还有一批教师自费外出参加听课学习。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3.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提高了。我校教师不仅坚持理论学习,还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和对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撰写经验文章。学校已将这些科研论文编辑成《泸县白云学校教师论文集》三本。

(三)通过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整合的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将学生带入了大自然和生活这个大课堂,开发和利用了各类资源,解决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的问题,通过努力达到了教学情景联系学生生活,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生活,教学空间包含学生生活。同时认真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课,让学生了解了许多直观的东西,同时接触的科目全面化、系统化,学科之间也相互渗透和补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四年来,学校和家长们及社区以各种形式相互沟通、协调,给孩子们生活和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孩子们的品德、习惯有了进一步的好转。“新三好”也蔚然成风。同时,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获取知识的等能力。

                             

 

   执笔人: 黄正海   李 焱

                                                              审稿人: 徐光惠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