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科学领域“做中学”策略研究
农村幼儿园科学领域“做中学”策略研究
(泸州市教学成果三等奖)
研究单位:云龙镇中心幼儿园
主研人员:刘莉、朱莉、陈有琴、陈利容、郑永莉
课题来源:泸县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
研究概况
美国的“Hands-on”(动手做)和法国的“LAMAP”(动手和面团吧),让我们第一次接触了“做中学”的有关知识。结合我们当前农村幼儿园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幼儿、学前班科学教育质量落后!其原因是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一般采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的方法,强迫学生去学。部分教师为了安全或害怕发生意外,常常向孩子发出这个不许动,那个不许做的命令,限制了孩子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展;多数幼儿对他们身边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探究的热情不亚于科学家,但幼儿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因此,我们大胆的设想能否将国外的科学教育实验计划的成功经验引入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课堂,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科学领域“做中学”的有效途径,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2001年我们提出“农村幼儿园科学领域‘做中学’策略研究”。 经过几年的深入研究,课题组成员及全园教师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观念认识发生了改变,孩子们在各领域活动中的动手能力、思维敏捷等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形成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农村乡镇幼儿园科学领域“做中学”的内容体系和操作策略。
主要成果
一、农村幼儿园开展科学领域“做中学”活动的内容体系。
1.科学领域“做中学”活动的目标体系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和我园幼儿的特点,我们确立了科学领域“做中学”活动的分类目标体系,以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
2.科学领域“做中学”活动的内容体系。
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我园教师在目标体系的指导下,结合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开发出了部分园本教材,配合幼儿园素质教育科学教育教材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成效,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幼儿园科学领域“做中学”活动的内容体系。
二、农村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做中学”的基本策略
1.以培训为重点的师资建设策略。
2.合本园实际,开发切合本园实际的案例的策略。
教学案例应来源于生活,从周围取材。我们根据国家制定的科学教育标准,灵活多样地开发与设计突出本土化并体现地方特色的案例。
3.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的策略。
策略一,要尽可能使有关的活动系列化。策略二,要有意识地使系列活动有序化。策略三,要使活动多样化。
4.“做中学”科学活动组织的策略。
策略一,根据不同的科学教育内容,灵活地运用集体、小组与个别活动的形式
策略二,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
⑴现有条件的充分利用⑵创设条件的充分利用 ⑶创设与充分利用良好的心理环境
⑷引导幼儿参与创设环境,并利用创设的环境来组织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
策略三,积极运用感官
[1]人的感官是人感觉的分析器,是人认识能力的基础。[2]充分运用感官提高认识能力。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能使人的认识更全面,更清晰,更深刻。
策略四,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
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是活动的主体,是主人、主体就应该让他们充分地活动,这个机会是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的,为幼儿创设的。教师应该注意做到: ①真正改变观念,解放思想,变教师主体为幼儿主体,变教师在前为幼儿在前 ②要正确处理好幼儿行为“常规”与幼儿“主动活动”之间的关系。
策略五,注重教育过程
⑴在每个科学教育活动中,既要突出活动的重点目标、重点要求,又要重视将活动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也就是教师要先了解幼儿学习方法及特点,站在幼儿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体会一下幼儿是怎样学的,才是有发展,在此基础上,再考虑用什么相应的教法。
⑵要把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安排在教育过程上,不要急于公布答案,不单纯追求学会知识技能技巧的结果上。
⑶教师要耐心,不要急躁。
5.制定合理评价体系的策略。
我们的评价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激励,都有成功的体验,都拥有自信心,都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发展。我们把孩子作为评价的第一主体,教师只是参与幼儿的评价,是第二主体。评价的内容不仅要注重孩子们探究活动的结果,更要重视探究的过程。
6.社区参与的策略。
充分动员社区和家庭的力量,支持科学教育,我们利用当地的现有的自然资源对孩子进行教育。
三、农村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做中学”活动的基本模式
从教学实践来看,他适应了农村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通过我园近三年来的实验研究,总结出农村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做中学”活动的基本模式是:提出假设----动手操作----记录信息并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四个环节。
提出假设:即教师在活动开始,从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导入课题。让幼儿在做中学实验研究之前,先猜想可能出现的结果,并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样做可以引导幼儿在动手之前先动脑,增强其行动的计划性,使实验活动有明确的指向和目的。带着问题与假设去做实验,能保证幼儿探究活动的效果。
动手操作:是幼儿学科学的一个主要环节。即根据活动内容,要求幼儿分成小组,自己设计实验步骤、选取实验器具和材料、设计记录表格、动手操作、不断进行调整,并最终完成实验。实验的目的是证实或推翻实验前自己提出的假设。
记录信息:要求为孩子们每人准备一个记录本,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想法和活动情况,最后把正确的答案记录下来,可以和自己原来的想法做对比。在实验记录本上,记录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
表达交流:要求幼儿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自己动手操作,自己验证假设,自己得出结论,还要能够用准确的、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与同伴交流获得的经验。在实验结束时,要进行小组或全班集体讨论,每个实验结论还要经过同伴的质疑。这个环节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研究本身的认识,同时也使他们学会了相互交流与分享经验、相互尊重与合作。
科学教育“做中学”的这四个环节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衔接,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整体,需要教师认真把握好这几个环节,合理安排。 因此教师还应明白自己在“做中学”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教师必须是幼儿科学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他们在引导孩子亲身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引导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遵守规则。
主要效益
一、幼儿方面
1.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2.幼儿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3.幼儿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明显增强。4.幼儿的合作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教师方面
1.转变了观念,丰富了知识。
2.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做中学”,是一种轻结果,重过程的学习方式,这种全新的探究式的学习,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教育观念,这无疑也是教师对自己的一种挑战,我园教师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研讨、不断反思中成长起来,在活动设计中逐渐积累了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选取贴近幼儿生活和本土特色的内容,开发出优秀的案例。
4.实践提升到理论。师们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撰写的论文《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自然环境利用》获县级一等奖;《培养幼儿科学兴趣的策略》、《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等分别在市、县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教师们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提高,探究精神和研究能力与孩子共生共长。
三、幼儿园管理方面
1.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我园教师的整体水平,为科研兴园打下基础。
2.贯彻“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注重实践,整体改革,创出本园特色
3.以科研为导向,促进幼儿园保教工作质量。
4.以研促教,提高了知名度。
我园以科研为契机,努力提高幼儿园的整体水平,近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1年,我园被评为泸州市“合格乡镇中心幼儿园”;2002年被授于“卫生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2003年被评为县级“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2004年又被评为“泸县示范幼儿园”,同时幼儿园在艺术教育、双语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执笔:刘莉、朱莉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