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研究>科研成果>第三届成果>详细内容

新课程实施与少年军校办学特色契合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24 19:26:59 浏览次数: 【字体:

新课程实施与少年军校办学特色契合研究

(泸县教学成果三等奖)

 

研究单位:马溪学校

主研人员:易遵宗、刘武丰、熊永平、游伦、刘元灿

课题来源:泸县教科研立项课题

 

研究概况

马溪学校为拓宽教育领域,深化素质教育,于2000年4月成功地申办了少年军校。2002年,素质教育正全面地深化,新课程改革开始轰轰烈烈地进行,新课程改革要想正常地、顺利地进行,就必须把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好,特别是对于 学生来说尤其重要;而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始终跟不上时代,或者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常常暴露无遗,甚至于变本加厉,越演越烈。于此,我们认为将少年军校的一些特色用于新课改教学,让军校特色活动与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科课堂教学相结合;对解决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提高新课改的质量有不小的帮助,经过广泛的调查与讨论,于2002年年底我校提出了《新课程实施与少年军校办学特色契合研究》的课题。

 

主要成果

一、探索了少年军校特色办学的经验

(1)提高认识,加强宣传

学校及主管部门利用现有的舆论阵地,如组织宣讲团、图片巡回展、夏令营活动、知识竞赛等形式,使国防教育深入人心,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少年军校教育事业。

(2)领导重视、齐抓共管

一是聘请著名专家和将军、领导作高级顾问,为少年军校的建设与运作作指导。二是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助。三是学校行管人员、班主任及教官们要密切配合。

(3)联合建设,共筑长城

一是利用社会资源,如我校合理的利用他人的资金走后勤服务社会化之路。 二是运用当地的国防资源,如与镇治安室结合、与驻军部队某队结合,让他们来讲法治并帮助我校完成军训任务。

(4)抓好结合,有力渗透

少年军校活动内容丰富、趣味性强。需要与团队工作、节日活动、学科教学特别是语文、政治、历史、体育、实践等学科结合,还可与学员的日常生活结合。

二、构建了少年军校与新课程教学契合的方法体系

(1)团体教育式,如军训、早训、队列表演、军体拳训练等;

(2)表演参与式,如军事故事讲演、军歌大赛、才艺表演、内务大赛等;

(3)实践探究式,如祭扫烈士陵墓、慰问军烈属等;

(4)感悟评价式,如评价历史人物、写作“我在军营中成长”等文章。

(5)自然切入式,如在物理、数学科中引用一些武器的质量、运行速度进行计算等。

(6)审美学习式,感受军歌的震撼力和优美的旋律,欣赏一些兵器等的优美外形。

三、构建了少年军校养成教育与新课程思想品德教育契合的方法体系

一方面:

(1)抓新生入校军训,打好基础

新生在暑假时进行军训。通过站军姿,队列训练,军体拳训练,军歌学习,拉歌比赛,国防知识,内务整理,检阅验收等内容的训练和学习,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能力。

(2)抓好各种过程指导,强化习惯落实

首先是抓生活指导;二是重视军训期指导;三是开展每周的先进评比;四是开展每个季度的寝室布置评比。就这样,我校以德树德,以行导行,全面形成育德的整体氛围。

(3)抓好窗口建设,突出学校形象

一是规范进出校门,实行门岗制或军事纠察制。二是坚持早训。将队列训练、跑步训练与早操相间。三是丰富体育课堂。将队列和军体拳练习、拉歌比赛等融进传统体育课堂。四是在集会时学生,精神振奋,秩序井然,掌声如一,俨然像训练有素的军营。

(4)抓好实践活动,增长见识,提高综合水平

活动多样:到军营,体验官兵的生活;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墓;建军节,慰问军属烈属;参加仪仗队、升旗队、橄榄绿艺术节活动;举行内务大赛、军歌比赛、军事故事演讲赛、在“在绿营中成长”作文赛等活动,使学生多方面发展。

二方面:

(1)规范号令行止,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

严格《队列训令》,规范了学生活动纪律,使学生在集会,做操,上课,就寝,进出校门,上下楼道,进出办公室等都做到有章可循,井然有序。

(2)规范军容军装,养成良好的仪表习惯

根据《着装条令》规定了着装的军容要求和时间要求(每周一、二和重大活动全体着装),洗晾要求,叠放要求等,通过示范,全校评比,纠察督查等措施达到标准。

(3)规范文明言行,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

要求学生见到老师喊“老师好”,见到领导喊“领导好”,见到来宾喊“来宾好”;文明礼貌之风处处可见。

(4)规范个人内务,养成做事认真、学习认真的习惯

通过教官示范,参观学习,标兵帮带、个人反复练习达标升级,寝室集体逐项达标升级等活动,达到整齐划一,使学生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

(5)规范两室建设,养成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的习惯

以两室为代表的建设,提出设置“三有”(室名、美化、制度);卫生“十无”(无垃圾、无积水等);布置“三有”(美化、制度、板报),每班落实专人负责,开展定期评比。

 

主要效益

(一)  学生方面的发展变化

1、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把军事化管理引入到学校管理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一期常规、一年常规等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养成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2、拓展了学习内容,激发了学习兴趣。

学校开展军事训练、军事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活动内容;拓展了学习内容,将国防知识、军事故事、军事歌曲、军事历史等融入教学之中,开阔了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了学生健康的体魄

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有一定训练强度的队形队列训练中、在军体拳等的学习、比赛中,学生们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地提高。

4、进一步培养了积极健康的审美观。

学校举行的“橄榄绿艺术节”、“军人仪表美比赛”、“军歌比赛”、“内务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欣赏到了美。从而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师方面的发展变化

1、拓展了教学的内容

如将军训、军体拳等融入体育课;将军歌融入音乐课和课前三分钟;将军校特色标志设计等融入美术课;将军史知识等融入政治历史课;将航空航天知识等融入物理课;将军事故事等融入语文课等。

2、促进了教师顺利地课改

我们于是就将少年军校的养成教育融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将少年军校的特色活动融入课堂,就是一种新课程改革。将这些内容完成了,就是顺利地完成了新课程改革的一部分。

3、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水平

学校教学质量在上升,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态度端正多了,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效率均有较大提高,相印地,教师的整个的教学水平也提高了。

4、提升了教师科研的品位

教师们从课题研究出发,搜集资料,学习知识,探讨理论,如易遵宗、熊永平等;教学实践探索,如刘武丰、游伦等,其论文或在县级竞赛中获奖,或在县级以上报刊上发表。

(三)学校的发展变化

1、推动普及国防科技知识,拓展了学校德育工作领域。

学校以《国防时报》、《少年军校教程》等为载体,组织开展了国防知识讲座、参观访问、观看影视、学习讨论、体会交流、知识竞赛等活动,有效地将国防科技知识传播给小军人。结合各种德育形式,对小军人们进行了爱国、爱党、爱军队的思想品德教育,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内容。拓展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空间。

2、促进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推进了学校全面素质教育。

从军校建设中确立了以“新课程改革实施与少年军校特色教育的契合的研究”为题的科研课题,并申请为县级科研项目,将小军人的意志、品德等融铸于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中。学校素质教育蓬勃发展:教学成绩逐年稳步上升,理化实验考试在全县中成绩优秀,县运会中获团体二、三等奖,学生获县级以上奖励人数递增。

3、提升了学校教育工作品位

马溪学校在进行课题研究以后,2002年—2005年学生升普高人数在生源递减的情下依然在递增:78—88—100—111人。如今,泸县马溪学校是市一级合格学校,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近三年来(之前共有2次),学校获得的荣誉称号:县级19次,市级4次,省级1次。

                                                                                                                执笔人:熊永平

审稿人:易遵宗、刘武丰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