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生人本化管理研究
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生人本化管理研究
(泸县教学成果三等奖)
承研单位:福集镇中心校
研究人员:牟帮全 李继军 赵朝辉 何国利 庞华
课题来源:泸县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
研究概况
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基本的一个理念就是真正把学生当人看,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地、有个性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既富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又具有完善人格的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这一理念的核心思想是关注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传统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机械灌输,扭曲了学生的人格发展,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和爱好学校。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也主要采取“行政管理”和“外控管理”两种模式。前者是凭借经验、权利、发号施令,是一种我说了算的压制型的管理,管理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经验和学生被“驯化”的程度;后者是用制度、目标等控制学生,这种管理有利于规范化、程序化,但制度一旦形成,便强调统一集中,缺乏弹性,容易抑制学生的创造性和活动性。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开展了《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生人本化管理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本课题的研究,以现代管理学人本管理思想,马克思、毛泽东人学思想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等为理论支撑。课题研究运用对比研究、文献检索、归因分析、行动研究、教育测量统计等方法,历经近四年的研究,经历了酝酿准备(2002年3月——2002年8月)、初步实施(2002年9月——2003年12月)、总结完善(2004年1月——2004年12月)、总结推广(2005年1月——2005年11月)四个阶段。课题研究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探寻学生人本化管理基本内涵和本质属性,构建课堂教学人本化管理的操作模式,总结班级人本化管理的几种基本范式,建立以档案袋评价为基础的学生学业水平发展性评价体系。
研究成果
一、认识性成果
1、通过不断地理论学习和几年的实践探索,对学生人本化管理的本质属性有了较为明确和清楚的理性认识。
学生人本化管理,是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切管理活动的总和。这一概念具有依靠人、尊重人、开发人、凝聚人、发展人几个特点。
2、在理论上构建了“三让、三化”的课堂教学人本化管理模式。即让人本与文本交融,让个性和创意挥洒,让课堂处处洋溢着人文关怀;教师教学观念人本化、教学语言、教态人性化,教学语言、教态人性化。
3、探索出班级人本化管理的基本策略——六种机制和六种建设。即:目标协调机制、评价激励机制、权变引导机制、塑造环境机制、自主管理机制、情感沟通机制;行为规范建设、班主任自律建设、学业驱动建设、风貌形象建设、班级凝聚力建设、班级创新建设。
二、操作性成果
1、探寻出课堂教学人本化管理的“三三三二二”操作模式,即教学目标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难度、教学方式体现教师精心设问质疑——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总结和寻求规律三个阶段,练习作业体现满足好、中、差学生需要三个层次,学习评价体现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和质性评价、量化评价相结合两个方面,教学方法体现与学生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两相结合。
2、总结出班级人本化管理的几种基本范式
(1)“四自”式:班务日常管理工作,由学生自己商议决定,自己组织实施,自己监督,自己检查总结评比。
(2)“四会一箱一制”式:班级管理的中心任务和终极目标,是提高班级全体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思想素质,促进班级成员主动、积极、和谐的发展。完成这一任务和达成这一目标的主要平台和阵地是召开好班会、队会、师生交心会、学生生日座谈会,建立悄悄话信箱,落实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家访制度。
3、建立以档案袋评价为基础的学生学业水平发展性评价体系:学生学业水平=各科学期成绩[文字学科为平时成绩(20%)+开放性考查(20%)+纸笔测试(60%),非文字学科为平时成绩(50%)+开放性考查(50%)]+综合评价
评价操作模式:
(1)平时成绩的考查,主要由档案袋评价提供依据。档案袋中收集的内容大致包括三类:学生自选的最佳工作样本、全面反映学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性评价表、阶段性检测中的错题分析与反思。每个学月结束,任课教师要整理、分析档案袋中反映学生成长轨迹的材料,结合学生在课堂、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一切表现,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作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判,具体反映在过程性素质评价表上,再把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分、等级,以墙报形式在班上展示出来,反馈于学生,发挥评价的调节、激励、导向功能。
(2)开放性考查
县教研室印制了开放性考查试卷的学科操作的基本路径为:公布主题→学生准备→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展示评价
其他学科(体、音、美、劳等学科)操作的基本模式为:学生自选项目→学生规划准备→在情景中完成作品制作→在完成任务的情景中测评。
(3)纸笔测试
操作常模为:统一试题,统一考试阅卷,统一汇总、登记成绩。
(4)综合评价
班主任综观学生学期成绩及现实表现,给学生下定评语,作出质性评价。评价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要注重学生的内差变化,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发展的支撑点和内在潜力,要注重评价语言的人文性、导向性、激励性,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主要效益
1、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对学生实行人本化的管理,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促进了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个性特长的发挥。开展实验研究以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有62人获奖,在各级报刊发表交流文章的学生有39人次。在课外实践、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中,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明显提高,各种大型活动的开展也井然有序。
2、学风、班风、校风明显好转
实行人本管理,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主人翁思想和责任感,因此,学生愿学、会学、乐学,基本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在班级管理中,学生自主管理,自我管理已成主流,班主任负担大为减轻,文明班级比率比实验前明显提高。学生言行举止、精神面貌、纪律观念、卫生意识大为改观,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活泼、彼此尊重、和谐共振的校园文化。
3、带来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生人本化的管理,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和人性的唤醒,也推动了学校管理的改革和完善,促进学校转向对教师的人本管理,从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助推学校整体办学效益的提高。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学校争创了县级校风示范校,市级文明单位、县级常规管理示范学校、县级青少年科技示范学校、课改先进学校等十余块牌子。学校在家长、社会中的声望逐渐提高,近年生源猛增,由2001年的11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1700多人,很多外地学生慕名而来。学校已进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执笔人:李季军 赵朝辉
审稿人:牟帮全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