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研究>科研成果>第三届成果>详细内容

新课程实施下农村初级中学与社区家庭协作教育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24 18:09:09 浏览次数: 【字体:

新课程实施下农村初级中学与社区家庭协作教育研究

(县教学成果一等奖)

 

研究单位:太伏镇初级中学校

研究人员:尹从兴  魏龙全  先晓连  田春英   王方贵

课题来源:泸县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

 

研究概况

本课题的研究是为了让农村社区、家庭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学生,也让学校适应并服务于农村的社区。说到底,是为了农村的家庭、社区、学校间更好地协作,最终教育好学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快地成才,再服务于家乡。我们将该课题确立为“以学校为主的家庭、社区的协作教育研究”这种模式下的三种情况,即:①以学校为主的学校与家庭的协作教育研究;②以学校为主的学校与社区的协作教育研究;③以学校为主的家庭与社区的协作教育研究。

 

研究成果

一、探索出以学校为主的学校家庭的协作教育的基本途径、方法

1.完善家校协作管理机构

(1)建立以“校长----团队干部----班主任----科任教师”为核心

的学校教育队伍。

(2)建立以“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班级家长领导小组----全体家长”为核心的家庭教育队伍。

(3)分年级成立“家长委员会”,学校成立“学校、家庭、社区协作委员会”。

(4)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家校协作管理制度,使家校协作制度化。

2.具体做法

(1)开设班主任教研组,在我们当地属首创。每月进行一次班主任教研活动,主要针对:①学生在心理、生理、生活、思想、学习和行为习惯上存在的问题;②“留守学生”即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学生存在的严峻问题;③“父母离异”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④迷恋“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等学生的问题等等进行诊断,共商对策,同时分析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如何加强学校和家庭、学校与社区、家庭与社区的协作教育,做到班会共备,疑难共诊,教训共戒,资源共享。

(2)家访。以前教师家访是被动式的家访,学生出了问题才家访,是去告状,对家长盛气凌人、颐指气使,教师与家长关系不密切。课题实施以后,学校要求对旧有的家校互动形式进行延伸、拓展、继承、创新。

(3)适时召开家长会,重大活动请家长参加。每期组织全校学生家长参加的大型活动两次以上,主要内容是向家长汇报学校工作计划,介绍学校工作概况,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开办“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指导家长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帮助家长树立正确育人思想。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授课与活动相结合”等形式。

(5)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可以到班上听课、参观老师备课本、欣赏学生作业本、感悟学生的学习态度。每周发放家校联系薄,上面记录学生本周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学生拿回家让家长填写本周孩子的表现,并通过互访信访等途径,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学习情况,教师知道学生在家的行为表现,以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密切配合。

(6)校长接待日。我校为了广泛地征求社会各届、在校学生、学生家长、一线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拉近群众和党组织、群众和领导干部的距离,设立了“校长接待日”。

(7)家校联系卡。每位学生一张联系卡,反映学生在校德智体各方面的操行情况,每周末学生带回家,家长看后签字,再交与老师,老师也可在卡上写一定的寄语。

(8)每学年评“合格家长”、“优秀家长”。

我校适时召开家长会,重大活动请家长参加;校长接待日;家校联系卡;每学年评“合格家长”、“优秀家长”; 家访等多种途径,,使家校教育有机地结合为一体。

二、确立了以学校为主的社区与学校的协作教育的运行机制

为了推进和深化新课程下学校与社区的协作的进程,使社区参与学校教育过程,服务、支持学校,监督评价学校,形成联席,聘用共建,互动的教育机制,协调校外教育力量采用了如下主要方式:

1.聘用制

学校聘请社区有关人士为法制校长或辅导员,并下聘书。共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尤其做好有违法犯罪行为苗子的差生的思想、行为、心理转化工作。实行教师、社区干部、家长追踪式帮教,并加强家庭监护人的监护工作,特别是单亲式离异,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家庭,确保本校学生犯罪为“零”的记录。

2.联席会议制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的补充和扩展。我们十分注意加强这个方面的工作,力求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定期进行育人座谈会,共同商讨学校教育科研、办学思想,对学校监督评估。并延伸到社会各方面各部门与之协调配合,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3.共建制

为了丰富教育内容,与社区共建文明,推动社区“两个文明建设”,同育新人,形成教育合力。学校与镇妇联、卫生院、派出所实行共建。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社区和家庭,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外延到社区文化建设,家风建设,要求未成年人家庭监护人创设良好家风氛围,熏陶孩子健康成长。

4.互动制

学校与社区教育联合体建立互动制。通过双方的互动,学校可以及时了解师生在校外的表现,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良倾向。社区教育联合体,积极参与学校的建设和民主监督管理,动员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帮助学校解决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具体困难。互动制便于互通信息,有利于学校协调校外教育机构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经过试验、研究,形成了具有太伏特色的社区,学校互动共同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为太伏社区建设和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校与社区的协作,促进学校、社区、家庭的共同参与,我们做到了:

(1)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对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注重对学生进行训练,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有效途径。具体为:开展政治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教育系统活动;开展融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内容于一体的课外兴趣活动;学科内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活动。

(2)营造社区育人氛围

将社会内潜的教育因素变成现实的教育力量,建立了社区宣传队。请医院院长李建奎进行卫生知识讲座,请县关公委夏秋冬到校进行有关学习、行为习惯的讲座,增大了学生知识面,学生的思想品质心理素质得到较好陶冶。

(3)发挥家长报告队的作用

紧密结合我们本地实际,做好学校与社区教育的协作,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我们深入开展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社区教育工作,做好社区家庭教育,为此我们成立了家长报告队。做了以下工作:不断健全、完善与家长的联系,使广大家长成为学校改革的参与者、支持者;定期召开家长会,不仅随时汇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而且与家长一起讨论学生发展的主客观条件。

我校与社区家庭之间逐渐形成了久已渴求的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教育服务社区发展,社区配合学校教育。

三、构建了以学校为主的社区家庭的协作教育的“三”“六”基本模式。

经过四年多的研究,我们初步总结出了“三个一”,“六种基本形式”实施的学校为主的家庭和社区协作互动育人的基本方法。

“三个一”是:

一个中心:以学校为中心,在实施三结合育人工作中,学校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一个平台:社区是学生发展和受教育的平台。一方面人是社会的人,学生的社会化是在各种社会因素(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等)综合影响之下完成的。另一方面,社区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个基础:家庭是学生发展的基础。

六种基本方式是:

1.社区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搞社会调查,针对学生思想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加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社区活动。如:社会实践,参观访问,让学生走进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从而弥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足。

2.社区教育实践基地。把福利院、敬老院作为学生社会实践、思想教育基地,并组织学生轮流参加活动,在活动中育人。

3.校外辅导员。社区邀请当地的革命前辈、先进模范人物、上几届优秀学生等典型人物来学校现身说法。

4.雏鹰争章活动。让孩子们在学校、家庭、社区争戴“雏鹰奖章”。雏鹰奖章各式各样,丰富多彩:孝敬章、家务章、环保章、艺术章、远足章节、电脑章、勤奋章等四十多样,所有奖章都有争章基地,有的在学校,有的在家庭,有的在社区。每个月评比两次,三年来,累计获章人数千余人次。调动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性,使素质教育有形化,把学校、家庭、社区有机地结合起来。

5.互参互访制度。社区与学校建立联系制度,形成管理网络。

6.资源共享,双向服务。

总之,我们这三种情况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是不可截然分开的。只是我们在研究中各有侧重而己。

 

研究效果

经过三年多的研究与实践,对有关测查结果及观察分析表明,本实验能有效地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能较好地调动并合理运用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力量,有效地促进中学生的发展。

一、提高了家长素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和成才观念,解决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开展农村初中与社区家庭协作教育研究以后,首先家长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教育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家长素质明显提高,教育子女的意识和自觉性不断增强,主动与学校联系、沟通、进行配合的多了。二是家长自觉学习家教理论知识,注重克服简单生硬方式采取科学方法教育子女的多了。三是家长自身严格要求自己,从一点一滴做起,以身作则。四是理解、支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办实事、办好事的多了。五是家庭教育观念在逐渐转变,育人目标更加明确。六是家长同孩子交流的方式趋向于平等、开放。七是普遍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思想品德优秀,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有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人。

二、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生理、心理得以和谐发展。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促进了校风学风的好转,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学生好人好事6000多人次,为社会“献爱心”捐款4万余元,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能自觉主动学习的人数增多,广泛具有1——2项特长爱好,学校成立了20余个社团,多数学生能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涌现出大批特长生和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优化了社区的育人环境。

社区从“硬件”和“软件”上都得到了发展,向荣街居委会积极推动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立社区教育管理体系,在全区多个街道设立了社区教育中心,建立了自愿组织,协调团体。全区的社区教育自愿者达一万人以上。整体提高了全民素质,促进了教育和社区的结合,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充分调动了机关、医院、农场等单位的积极性。

四、培养了一批新型的科研师资队伍,推动了我校其它工作的顺利开展。

教师们的科研意识增强,我们的科研工作,大大的推动了学校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近几年来各种荣誉纷至踏来:泸县绿化美化“先进学校”,泸县首届广播操比赛一等奖,泸县德育先进学校,泸州市校风示范校,泸县2003—2004学年教育质量督导评估获一等奖等。

五、促进了学校与社区家庭的互动,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的社会风气。

1.研究与实践证明,建立学校为主的家庭和社区协作模式,已经把家长和社区推到同学校德育工作同等重要地位,被家长、社区赞为“符合实际,是一种有效的新型的育人模式”。

2.实施学校、家庭、社区协作模式,极大地调动家长和社区领导参与学校教育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大家认识一致,目标统一,工作协调,功能互补,资源共享,从而把“协作”提到一个新的水平。

3.实现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互动育人的前提是教师、家长和社区都已转变了观念,统一了认识,把育人看作是共同的职责;做到了齐抓共管;做到了组织落实和制度落实,形成互参互管,互帮互促的良好习惯和氛围;通过三者的协作,实现了功能互补,形成了整体合力。

六、本课题模式得到了推广。

近几年来有县内立石镇中学、兆雅中学、潮河中学、得胜中学,县外有特兴中学、罗汉中学,省外有朱沱中学、四明中学、二郎中学等到我们学校参观学习;我校彭传彬、尹从兴、李箭等人到纳溪区的棉花坡中学、合面中学、丰乐中学等学校去联谊并推广课题成果;2003年泸县初中教育管理现场会,在我校召开,会上校长彭传彬作经验介绍,参会人员到校参观学习,深入挖掘了潜在的资源。

 

 

撰稿人:魏龙泉  田春英

审 核:尹从兴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