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中农村小学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
新课程实施中农村小学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
(泸县教学成果一等奖)
研究单位:云锦小学石马分校
主研人员:王洪良 张玉林 张德刚 罗永辉 舒安平
课题来源:泸州市普教科研立项课题
研究概况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探索和建立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构建科学的评价方案,促进教师终身发展为目的。
在研究中探索农村小学教师素质发展的评价,以促进教师人格素养的生成,职业素养和理论水平的提高;探索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教育科研质量考核的评价,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
(一)筹划准备阶段(2002.1——2002.8)
在总结过去对教师自身素质、教育、教学评价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评价的要求,即“评价要有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确定了对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思路。同时了解了本课题的背景、条件及研究的价值:用现代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武装头脑,转换教育、教学理念,转变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在评价中让教师得到更快的发展。
(二)应用研究阶段(2002.9——2004.8)
全面按“研究方案”进行实施,摸索对教师教学评价的模式,初步形成认识性、操作性和技术性成果。根据我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把课题分成了《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评价》、《农村小学教师素质发展的评价》、《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考核的评价》三个子课题。在后期研究中,主研人员又把三个子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整理,本着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发展为目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论证。最终探索出了一套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评价模式。进行纵向、横向比较的统计分析,总结阶段性成果。
(三)结题阶段(2004.9——2004.12)
进行课题成果的总结、推广,成果申奖。2004年10月,课题组成员将所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分析,取其精髓部分总结出认识性、操作性和技术性成果等。随后,将我校研究的评价方案在县内兄弟学校进行实施验证并推扩。
主要成果
在对农村小学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探究和摸索中我们总结出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过程中的“一五七四”认识性理论体系。即:围绕一个目标,遵循五个原则,运用七个结合,实现四个转变。
一、教师发展性评价要围绕“一个目标”
教师发展性评价要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目标。发展性教师评价认为,教师工作是一种专门职业,每位教师都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与改进,每位教师都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可能性,而评价则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因此,教师评价的目的不再是给教师排队,而是要为教师提供关于教育教学的反馈和咨询信息,帮助教师分析产生问题和不足的根源,探讨克服缺陷、保持优势的措施与途径,从而不断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二、 教师发展性评价要遵循“五个原则”
教师发展性评价除了具备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导向性、教育性、民主性、可行性、改进性等原则外,有自己的几个独特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教师评价将立足点放在教师的未来发展方面,而不是放在鉴定选择续解聘、升降级、加减薪等奖惩性方面。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已不再是为了奖惩教师,而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校未来的发展,教师评价结果要与教师的奖惩严格分隔开来。
(2)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主要是指发展的对象是教师,教师群体是有差异的;尤其,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基础素质结构是不相同的,如:有的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弱;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善于操作;有的课讲得认真,而课堂效益却低;有的喜欢张扬,有的沉默寡言。这都表明在教师发展过程中,教师各种素质的发展是有异同性、阶段性的,在同一个阶段中,由于教师基础素质的差异,决定了其设计的目标和发展的内容与统一要求的目标具有不一致性和有可选择性的特点。因此,关注主体的差异性,尊重主体发展的选择性,促进主体走向能动的发展进程,应是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
(3) 双向性原则
在教师发展性评价中双向性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在教师从被动走向主动的发展过程中,行政管理者应依据主体性原则,为发展者——教师,创设良好的发展氛围和空间;二是教师应将自身阶段发展的目标、内容、策略、步骤开放,使管理者明确教师近期的发展方向。为教师的发展创设更优良的环境、背景,同时,教师应主动接纳管理者和监督者的信息,随时将这些信息加工转化为调控自身行为的要素,并付之实践,且能动地将这一实践过程与结果,展现在管理者和监督者的面前,实现从被动走向主动的发展。
(4)即时性与过程性统一原则
发展性教师的评价的过程性体现为对教师劳动中的基本环节,即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考查等常规工作和教育科研、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进修培训等情况进行全过程的评价。评价者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对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反复的评价。但教师往往在其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会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在这时从教师内心深处来说是极希望得到肯定的评价。因而,对教师的发展性要兼顾过程性与即时性,对教师平时工作中的闪光点给予积极的肯定,对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指正。
(5)个性化与社会化统一原则
社会因人组成,人因社会而存在,人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而社会又对不同的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对教育必然有其需求的一面。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成员之一,必然要接受事业发展的要求,个体发展必须与事业所需专业发展目标相结合。因此,在设计目标时必须思考社会发展对事业的要求,将个体发展目标纳入社会发展目标的体系中;在组织实施中,既要注重个体的阶段发展目标和内容,又要关注社会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在评价中既要注意自我描述的发展进程,又要关注社会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使教师真正理解社会责任与自我发展的意义,建立科学的教师能动发展运行机制。
三、教师发展性评价要运用“七个结合”
发展性评价之中的教师是发展中的教师,是进行适应和调整的不断追求的人,是有着独立价值和尊严的人。建立促进教师成长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必须注重如下七个方面的结合。
(1)教师学历与能力评价相结合
国家对教师任职的学历资格有严格的规定,但教师取得的相应学历与实际能力不是对等的。我们在评价教师时采取以能力为主体,学历与能力相结合的评价策略。将教师任职的能力分为三个层次:A.基本能力(包括学历、学习能力、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德业素养等);B.专业能力(专业学科知识的修养、专业实践素养等);C.岗位能力(包括教育心理学素养、师生交往能力、教学表达能力、教学科研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
(2)相对标准评价与绝对标准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需要运用一定的标准,教师评价标准有相对标准、绝对标准和个体标准。相对标准评价可以确定每个教师个体在相应的评价范围中所处的位置,有利于激发竞争性,但用得不当易加深内部矛盾。绝对标准评价是达到度的评价,是非横向对比的通过性评价,它可以将团体内部的争名次的矛盾转化为团体内部与外部目标的矛盾,激励团队合作共同实现目标。学校采取相对标准评价与绝对标准评价相结合、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教师评价策略,既能面向大多数教师,又有利于通过“个体标准”,鞭策教师积极挖掘自身的潜能。
(3)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在教师评价时,不能简单化地只见量而忽视质。定量和定性评价的不同处理标准和方法,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判断理念的反映。因此,我校在对教师的评价过程中,能量化的则量化;不能量化的则加以描述性分析。通过量化与质性的结合,评价者与教师既能摆事实(依靠数据事实来描述判断评价对象的素质、工作状况)又能讲道理(依靠直觉、印象、经验以及评价者价值准则对评价对象的素质及工作状况进行价值判断),易被广大教师所接受。
(4)教师自评与学生评价、教师互评、社会评价等相结合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最主要、最直接实施者,对教育教学工作自然是“如鱼得水,冷暖自知”。在发展性教师评价中,教师的自评当然首当其冲的摆在首位。同时,作为教育产品的直接消费者和教学成果的直接感受者,学生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评价者之一。然而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学生认知水平和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偏护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客观反映出评价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获取的评价信息的可信度自然也要打折扣。因此,我们采取教师自评与学生评价、群体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教师评价策略,这一综合评价,更有利有利于教师了解自我,客观评价教师,激励教师的自主发展。
(5)注重静态、常态因素的评价与动态变化因素评价相结合
发展性教师评价在重视施教过程中静态常态因素的同时,更加关注施教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因素。教师设计教案以及按教案设计预先确定的教学程序、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和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都是按计划进行的教学行为,属于常态的静态的因素。然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个人和教师群体的认知、能力在动态变化和发展,而情感的交互作用更俱有偶发性和动态性,恰恰这些动态生成因素对教师的发展影响深远。因此,评价者把握和利用这些动态生成因素,给予恰如其份的引导和评价,记录重要的典型案例,融入质性评价之中。
(6)对教师发展的周期性评价与连续性评价相结合
周期性评价与连续性相结合是使教师评价更具科学合理的重要条件之一。周期性评价旨在及时诊断便于评价者掌握教师工作情况,根据诊断所得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发现的典型及时鼓励发扬,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引导教师学习。周期性性评价速效性评价。连续性评价则是关注教师长期的发展,评价者根据教师数个周期的发展情况,为教师描绘出“成长曲线”,根据教师的发展趋势诱导教师结合自身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和作出深入透彻的分析。这样能更大程度的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能力,更有效地为教师的发展创设条件。
(7)发展性教师评价与建设发展性教师队伍相结合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建立一支发展性教师队伍,我们不仅重视少数骨干教师的飞跃发展,更关注每个教师潜质的发挥实现自我的超越。因此,几年以来,凡是涉及教师的学历提高、各级各类教研、科研培训活动,我们在制度建设及实际行动中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学校凡有教师参加各类比赛,相关研究组的人员纷纷献计献策,使与会教师在不同的策略中得到共同发展。
四、教师发展性评价要实现“四个转变”
发展性教师评价,在评价方向上不仅注重教师的现实表现,更加关注教师的未来发展,主张以宽松的环境促进教师自觉主动地发展,从而实现教师个体的发展目标和自身价值。
(1)评价重心由重视对结果的评价向重视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转变
重视结果的评价,是把评价简单地对结果作出鉴定、判别,以衡定教师过去的工作成绩。而重视过程的评价,是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使教师专业水平继续提高,不断收集、获取和反馈信息,以对症结进行诊断,为改进提供依据。
(2)评价指标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教师的工作因此变得更富创造性,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以及专业发展都得到更高程度的重视。因此,学生的学业成绩不再是评价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要在教师素质、职责、绩效等方面建立多维度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才能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3)评价功能由重奖惩向促进教师发展转变
以往的老师评价中经常用到“优胜劣汰”、“奖优惩劣”、“能者上,庸者下”等等,充分反映了教师评价中以奖惩为目的的鉴定选择功能的广泛运用。而这种评价是一种不完全的评价,忽视了对教师评价的激励改进和导向功能,不利于面向未来促进教师的发展。即使是“以评促改”也仅仅是在奖惩前提下的被动改进,离促进教师的主动发展相距甚远。因此,我们倡导从评价的诊断目标出发,建立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
(4)教师逐渐由评价活动中被动的客体转变为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主要倡导以教师自评为主,辅以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家长与教师的多向互动评价相结合。改变教师消极被动的被评价地位,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这样既消除了被评价教师与评价人员之间的对立情绪,有利于教师自觉接受并理解评价结论,又将极大地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帮助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提高评价信息的质量,促进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表现、进步和努力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反思并提高自己的教学行为。
主要效益
一、教师发展性评价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1、促进教师主动学习意识的形成,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课题研究全员参与,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们去学习先进思想,阅读理论书籍,通过学习,教师们逐步认识到: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科研的普及,教科研与教育教学将成为学校工作并驾齐驱的两辆马车。
2、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发展,教学技能不断提高。
教师发展性评价关注的是教师的背景和基础,重视教师当前的水平和表现,但着眼点在未来。农村地区小学教师中有一部分是民师转正的,也有一部分是顶替的,教学技能有待于提高。为了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项基本功培训和学校的校本培训。在培训中教师的基本素质不断提高,都实现了自己的发展目标。
3、激励了教师撰写论文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课题研究中,教师阅读了大量的文献,拓宽了知识面,改变了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教师们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畏惧感日渐消除,根据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发现的教育问题进行思考,寻求解决策略的微型教育科研已走进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教师们不断反思、总结。三年来,获奖或发表的文章近200篇,其中国家级3篇,省级1篇,市级12篇,县级24篇,镇级35篇,校级120余篇。
(4)、促进教师的学业进修,不断提高学历层次。
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措施之一。丰富的文化基础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让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
二、教师发展性评价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良好的教师素质,不仅仅是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内容,是有效的教育工具或手段。教师的品格意识,道德面貌,情感态度,学识能力和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了我校学生素质的优化。
三、教师发展性评价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在课题研究中,为了帮助教师完善自我,我校尝试让教师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包括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所有材料,帮助教师找到成长的轨迹和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教师发展性评价课题研究,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全体成员的认识,转变了领导、教师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学校集体品牌意识。学校先后获得县教育局授予的“德育先进学校”、“红旗大队”、“继续教育登记先进学校”的牌子。
四、教师发展性评估研究促进学校社会声誉的进一步提高
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和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学校人文氛围日渐浓厚,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学生在学校真正能从“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由于学校教师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校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在学生中形成了“今天我以石马小学为荣”和在家长中形成了“孩子在石小学习放心”的大好局面。
执笔人: 张 德 刚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